一种利用中间砧控制桃树流胶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7924阅读:1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中间砧控制桃树流胶病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园艺果树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桃树中间砧防控桃树流胶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桃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其栽培历史有4000多年(汪祖华,庄恩及.中国果树志·桃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8)。桃果不仅外观艳丽,味美多汁,而且营养丰富,因而被广泛栽植。流胶病是南方桃树栽培中最易碰到的一种病害,有十桃九流胶之说(华国荣.不同桃树品种防流胶病效果调查.杭州农业科技,2005(4):15-16),尤其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害更甚,一般果园发病率为30-40%以上,重茬或管理粗放的果园则可达90%左右(马瑞娟,俞明亮,杜平,宋宏峰.桃流胶病研究进展.果树学报,2002,19(4):262-264)。桃树一旦流胶,采用药物防治与农业措施防治都见效甚微,且流胶程度会逐年加重,造成树势加速衰退,经济寿命缩短,严重流胶后可导致枝干树皮开裂,布满胶质块,甚至整枝枯死(赵丽敏,王栋,王亚荣,咎文鸽.果树流胶病的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陕西林业科技,2012(4):117-119)。“十二五”期间桃树流胶病防控被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因此,如何控制流胶病是桃树栽培的重要技术难点。

桃流胶病的发病原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不仅受温度、雨水、土壤质地等环境因子影响,而且受除草剂、多效唑等栽培措施和伤口、病虫危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王锐.桃树侵染性流胶病与非侵染性流胶病的比较和防治.农技服务,2008,25(5):48-56),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谢思慧,李宪利,高东升,向勤层,孙仲序.核果类果树流胶病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32-1935)。生产上所采用的防治流胶病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物理防治,采取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办法,包括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冬季清园、合理修剪、刮去胶液病斑等(任鲁伟,张俊杰.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与防治.落叶果树,2015,47(1):65-66),此种方法只能暂时改变流胶的外观症状,无法从病因上根除流胶病;②化学防治,主要包括树干涂刷石硫合剂、生石灰、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刘勇,王富荣,王会良,顾霞,诸小敏,龚林忠,何华平.不同药剂处理对桃树流胶病的防治效果比较.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9):4650-4652),以及喷洒生长调节剂调节生长激素环境等(李节法,王世平,张才喜.桃树流胶病的发生和防治新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南方果树,2012,41(6):36-40),此方法也只能暂时缓解流胶病的发生,不能达到简便有效的防控效果;③抗性育种,选育出抗流胶的桃新品种应用于生产(马瑞娟,俞明亮,杜平,宋宏峰.桃流胶病研究进展.果树学报,2002,19(4):262-264),但育种进程缓慢,目前尚无可用的抗流胶品种。

桃巴旦是桃属中扁桃亚属的植物,其特点是栽培容易、适应性强,对土壤、低温、霜冻、干旱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在pH 6.0~8.0的沙土、壤土、黑土、灰土、石灰土、盐渍化土壤等多种类型土壤上生长,特别是在瘠薄的立地条件下也能很好生长(马瑞娟,张斌斌,蔡志翔,沈志军,俞明亮.不同桃砧木品种对淹水的光合相应及其耐涝性评价.园艺学报,2013,40(3):409-416)。我们在对桃砧木嫁接亲和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利用桃巴旦作为中间砧控制桃树流胶病的新方法,可以简便解决桃流胶病的防控问题,有效减轻南方地区桃流胶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中间砧控制桃树流胶病的方法。利用抗性中间砧来控制桃树流胶病的发生、增强树体抗性,其主要特征是选择当地适宜的,抗性强的毛桃树砧木作为基砧,在基砧上嫁接抗流胶的桃巴旦作为中间砧,再在中间砧上嫁接桃树栽培品种,形成由基砧、中间砧和栽培品种三部分构成的抗流胶桃树植株。通过中间砧处理后可以较好控制桃树主干以下流胶病发生,减轻主干以上部分桃流胶病的发生,能显著增强树体对流胶病的抗性,延长桃园的经济寿命,提高桃树种植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中间砧控制桃树流胶病的方法,其步骤是:

(1)砧木苗选择:选取一年生实生毛桃苗为基砧,选择一年生桃巴旦枝条为中间砧;

(2)第一次嫁接:在所述基砧距地面5~10厘米处采用“T”字形芽接方式将中间砧接芽嫁接在基砧,成活后将中间砧自接芽上方1-2厘米处剪断;

(3)第二次嫁接:自中间砧上方50~60厘米处,再以长方形芽接方式将栽培桃品种嫁接到中间砧,成活后按桃树育苗方法培养成中间砧苗,所述的栽培桃品种是24-30、中油13号、春美、锦绣中任意一种桃品种。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栽培桃品种的接芽成活后,在栽培桃品种接芽上方约1.5~2.0厘米处短截,促使接芽萌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与南方地区长期以来对桃树流胶病的发病部位采用刮、涂法的防治措施相比,本发明采用抗性中间砧解决主干部位流胶的发生,操作简便,防效确切,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桃树主干部位流胶病发生;

2、与传统桃流胶病防治中采用石硫合剂等化学药剂涂干或喷冠做法相比,本发明无需喷施农药,避免了化学农药的污染,有利于果品绿色生产,对生态环境友好。

3、本发明采用了中间砧的抗性作用,避免了依靠常规杂交育种来选育抗桃流胶品种时,选出优良性状与抗流胶病性状组合难、育种周期长、选育风险大等问题,能缓解当前缺乏流胶病抗性品种的问题,解决了当前生产上对不同优良性状品种需求。本发明嫁接芽成活率高(90%以上)、方法易行,接后管理简单,生长健壮,并且不影响栽培品种长势、果实品质、产量等特性,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桃树品种。

4、采用中间砧技术,对树冠和新梢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起到促进成花、控制树冠的作用,可减少了生产上生长抑制剂(如多效唑)的使用。

5、与本砧相比较,本发明提高了桃果实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流胶病在桃树砧木的危害图示。

图2为中间砧嫁接示意图。

其中:2-1为基砧;2-2为中间砧接芽嫁接到本砧的示意图;2-3为中间砧接芽抽生新梢;2-4为栽培品种的接芽嫁接到中间砧的示意图;2-5为由基砧、矮化中间砧和栽培品种三者构成的抗流胶植株示意图,图中嫁接栽培品种芽已抽生新梢。

具体实施方式

对以下实施例所涉及材料的说明:

桃巴旦是由青岛市农业科学院引进桃砧木品种;南京白沙和1869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引进的桃砧木品种;丰光和GF43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桃资源圃保存桃品种和砧木品种。

实施例1:

一种利用中间砧控制桃树流胶病的方法,其步骤是:

A、砧木苗选择:取一年生实生毛桃苗为基砧,基砧苗长至10厘米时摘心;取一年生砧木品种桃巴旦枝条为中间砧,中间砧苗长至60厘米时摘心;

B、第一次嫁接(“T”形芽接):5月下旬将毛桃基砧距地面2~4厘米处剪断,在基砧距地面5~10厘米处将中间砧以“T”形芽接方式嫁接在基砧上;2周后检查中间砧嫁接成活情况,成活后将中间砧自嫁接部位接芽上方1-2厘米处剪断,同时将接芽下砧木萌发的枝梢剪除,以促进接芽萌发;

C、第二次嫁接(芽接):8月下旬当中间砧接芽萌出的新枝长到80-90厘米时,在中间砧的上方50~60厘米处以长方形芽接方式将桃树栽培品种嫁接到中间砧,所述的桃树栽培品种可以是24-30、中油13号、春美、锦绣等欲栽培的任意一种桃品种;

D、短截:2周后桃树栽培品种的接芽成活后,在桃树栽培品种接芽上方1.5~2.0厘米处短截,促使接芽萌发;

E、定植:通过第一、二次嫁接后形成的中间砧苗,即由基砧、中间砧和桃树栽培品种三部分构成的抗流胶桃树植株,按桃树育苗方法培养成中间砧苗,次年可以用芽苗定植或生长一年后形成中间砧成苗应用于生产上;

F、后期管理:次年3-5月及时去除基砧与中间砧上的萌蘖,及时去除砧穗间包扎的塑料薄膜;加强土壤肥水管理,当栽培品种桃生长达10~20厘米及时摘心,促进分枝,整出树形。

实施例2:

利用桃巴旦中间砧控制桃树流胶病的效果验证:

1、不同中间砧在控制桃树流胶病中的中的对比试验本试验

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市江夏区桃园进行,基砧为毛桃,五种供试中间砧分别为南京白沙、1869、桃巴旦、GF43、丰光,以毛桃作为对照,共6个处理,每处理5株,重复3次,所有桃品种接穗均为对流胶病敏感的油桃品系24-30,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嫁接。

所有嫁接苗移栽四年后,对中间砧和本砧(对照)上流胶病的危害程度及长势进行调查,每个处理调查15株树,具体流胶病分级方法及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参照刘勇等报道的方法进行(刘勇,王富荣,王会良,顾霞,诸小敏,龚林忠,何华平.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9):4650-4652)。

结果显示(表1),五种中间砧木上的流胶病危害程度均要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不同处理在亲和性和长势有一定的差异:南京白沙中间砧木及接穗长势旺盛,但接穗上流胶较为严重;1869长势中等,中间砧与接穗嫁接处易产生流胶,亲和性较差;GF43中间砧及接穗基本不流胶,但接穗长势相对较弱;桃巴旦中间砧木及接穗长势均较为旺盛,且基本不流胶,表现出良好的防控潜力,是中间砧的首选材料,丰光次之。

在流胶病发生程度上,中间砧桃巴旦的病情指数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在桃巴旦基砧、接穗上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00%、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33.33%,表明桃巴旦作为中间砧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桃树主干的流胶病危害程度,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接穗(栽培品种)的流胶病抗性。同时亲和性调查结果显示:桃巴旦与基砧、接穗处嫁接亲和性良好,没有出现流胶现象,且接穗长势壮实,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表1不同中间砧在控制桃树流胶病中的对比试验结果

2、长势及果实品质性状比

本试验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市江夏区桃园进行,基砧为毛桃,共两个处理,中间砧分别为桃巴旦和毛桃(对照),每处理5株,重复3次,桃品种接穗为对流胶病敏感的油桃品系24-30,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嫁接。

在桃树第三年丰产期对中间砧和本砧(对照)的长势、产量、果实品质等性状进行调查比较,每处理调查15株树,具体测试方法参照王富荣、王力荣等方法(王富荣,何华平,龚林忠,王会良,刘勇,诸小敏.长枝修剪对桃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8):4396-4399;王力荣,朱更瑞.桃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长势上,中间砧桃巴旦嫁接的桃树,干周较毛桃本砧略粗、整体树高稍低、冠径小于毛桃本砧;在产量上,桃巴旦高于本砧13.4%;在果实品质上,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0%,可滴定酸降低了15%。桃巴旦中间砧处理不仅有利于控制树冠,增强树势,而且提高了果实糖含量,改善了品质风味;

表2桃巴旦中间砧与毛桃本砧长势及果实品质性状比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