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水养殖槽集、排污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291发布日期:2019-03-15 19:24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水养殖槽集、排污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水养殖槽排污工艺,属于流水养殖槽排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流水养殖槽用于水产养殖,一般呈箱体结构,左右两端采用网板或网绳结构,水流能从中穿过。

现有的流水养殖槽的排污系统,一般在养殖槽的末端设置集污区,并在集污区末端垂直设置高出底部1米左右的阻流板,然后采用行走式吸污4对集污槽进行吸污,这种排污系统的集污和排污效果不佳,大多数污物还是随着水流进入了水塘。如何针对流水养殖槽,提供一种集、排污能力强的污物收集排放工艺,成为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流水养殖槽,提供一种污物收集及排放效率高的集、排污工艺。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水养殖槽集、排污工艺,在流水养殖槽末端的拦鱼网8的上部倾斜设置泡沫导流板9并下端伸入水面以下,在泡沫导流板9的后方设置第一集污槽2,第一集污槽2下方设置上端高过水位线(10-15cm)、下端距离流水养殖槽底平面具有一定距离(50-60cm)的气液分离隔板5;流水养殖槽底平面7于纳米曝气盘6的位置向后延伸设有下沉式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底部设置第二集污槽4,缓冲区与流水养殖槽上沿口1末端之间固定设置拦污网3;集、排污工艺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拦鱼网8和气液分离隔板5之间的底部进行微小气泡的高压曝气,气泡表面张力吸附通过水体的大部分污物并向上浮动,在浮力与泡沫导流板9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集污槽2内;定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一集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将第一集污槽2中的污物用泵抽出;第二步: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5下方往后流动,至下沉式的缓冲区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3流出流水养殖槽,剩余污物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4内;定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二集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将污物通过泵抽出。第三步:拦污网3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定期清洁拦污网3。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水流穿过拦鱼网8,拦鱼网对鱼进行拦截;气液分离隔板5在对纳米曝气盘产生的高压气泡进行定向垂直向上导流外,同时对水流进行阻挡并向下导流,使其在通过气液分离隔板5时流速瞬间增加;纳米曝气盘进行高压曝气,细小水泡向上浮动,其表面张力吸附大部分污物后继续向上浮动,在泡沫导流板的定向导流作用下进入第一集污槽2中;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污物会随着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下方的过水口继续向前流动,水流在通过气液分离隔板下方的过水口后,由于水流至下沉式的缓冲区,由于槽体截面积瞬间放大,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流出流水养殖槽,剩余污物由于自重下沉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内;经过两次去污和减速后的水流通过拦污网3排出流水养殖槽并流入水塘之中。定期采用吸污泵与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污槽2、第二集污槽4底部连通,用于抽取第一集污槽2及第二集污槽4底部的污物;定期清洁拦污网3。

进一步的,所述拦污网3自上而下倾斜向后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沉式的缓冲区呈圆滑的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污槽2、第二集污槽4底部连通,用于泵抽取第一集污槽2、第二集污槽4底部的污物。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养殖槽的前端采用曝气气垫或水泵提水,为流水养殖槽提供流动的水流。

进一步的,所述拦污网3的底部不低于气液分离隔板5的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纳米曝气盘释放高压微小气泡,结合气液分离隔板和泡沫导流板,第一集污槽对大部分污物进行吸附和收集,从流水养殖槽横向抽取第一集污槽的污物,去除了大部分的养殖污物;

2)采用气液分离隔板配合下沉式的缓冲区对水流进行先加速后减速,剩余部分的污物由于自重和流态的作用,大部分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内;

3)水流穿过拦污网进入水塘中时,拦污网阻挡了剩余的污物,进一步提升了去污的效果;

4)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三次集污、排污效果好。

5)尤其适合流水养殖槽的排污。

附图说明

图1是流水养殖槽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水养殖槽上沿口,2.第一集污槽,3.拦污网,4.第二集污槽,5.气液分离隔板,6.纳米曝气盘,7.流水养殖槽底平面,8.拦鱼网,9.泡沫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流水养殖槽集、排污工艺,在流水养殖槽末端的拦鱼网8的上部倾斜设置泡沫导流板9并下端延伸至水面下,在泡沫导流板9的后方设置第一集污槽2,第一集污槽2下方设置上端高过水位线(10-15cm)、下端距离流水养殖槽底面具有一定距离(50-60cm)的气液分离隔板5;流水养殖槽底平面7于纳米曝气盘6的位置向后延伸设有下沉式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底部设置第二集污槽4,缓冲区与流水养殖槽上沿口1末端之间固定设置拦污网3;集、排污工艺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拦鱼网8和气液分离隔板5之间的底部进行微小气泡的高压曝气,气泡表面张力吸附通过水体的大部分污物并向上浮动,在浮力与泡沫导流板9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集污槽2内;定期由泵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一集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将第一集污槽2中的污物吸出;第二步: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5下方往后流动并流速增加,至下沉式的缓冲区由于截面积瞬间放大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3流出流水养殖槽,剩余污物由于自重和水体流态作用下沉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4内,定期由泵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二集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将第二集污槽4中的污物吸出;第三步:拦污网3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定期清洁拦污网3。

参见图1,所述拦污网3自上而下倾斜向后设置。

参见图1,所述下沉式的缓冲区呈圆滑的弧形结构。

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污槽2底部连通,用于抽取第一集污槽2底部的污物。图中未显示

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集污槽4底部连通,用于抽取第二集污槽4底部的污物。图中未显示

所述流水养殖槽的前端采用曝气或水泵提水,为流水养殖槽提供流动的水流。图中未显示

参见图1,所述拦污网3的底部不低于气液分离隔板5的底部。从而加强第二集污槽的集污效果。

水流穿过拦鱼网8,拦鱼网对鱼进行拦截;气液分离隔板5对水流进行阻挡,使其加速;纳米曝气盘进行曝气,细小水泡向上浮动,其表面张力吸附大部分污物后继续向上浮动,在泡沫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进入第一集污槽2中;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污物会随着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下方的过水口继续向前流动并流速增加,至下沉式的缓冲区由于截面积瞬间放大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3流出流水养殖槽,剩余污物由于自重和水体流态作用下沉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4内;经过两次集污后的水流通过拦污网3排出流水养殖槽并流入水塘之中,拦污网截留水体中剩余污物。定期采用吸污泵与第一集污槽及第二集污槽横向向外伸出的管道连接,进行吸污,对污物进行收集。

养殖槽排污系统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流水养殖槽金属或非金属制,常规尺寸为长20.0-24.0米、宽4.0-5.0米、深2.0-2.5米二端通透的U型槽,纵向二侧上沿有向外延伸的操作过道;在流水养殖槽的一端,通过机械推流或泵提升或压缩空气气垫形成推流,将水体定向推向流水养殖槽的另一端,从而形成养殖槽的流水状态;

在流水养殖槽尾端设置拦污网3,阻挡养殖鱼类进入尾端污物收集区域。

拦鱼网8、拦污网3考虑到使用的安全性,需304不锈钢制。

工作原理详述如下:

流水养殖槽集、排污结构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由纳米曝气盘6、泡沫导流板9、气液分离隔板5、第一集污槽2和其底部排污管组成:带有养殖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的水流经过该区域时,由高压充气泵经纳米曝气盘6释放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垂直向上运动中能通过微小气泡的表面张力吸附经过水体中的排泄物及残饵一起向水面移动并形成大量泡沫,泡沫由气液分离隔板5和泡沫导流板9共同作用定向进入第一集污槽2,在第一集污槽2中泡沫消泡后形成高浓度液态污物并流入第一集污槽2底部排污管集中排出;经过水体中未及在集、排污结构第一部分中排出的少量剩余排泄物及残饵,随水流通过气液分离隔板5进入集、排污结构的第二部分,集、排污结构的第二部分由气液分离隔板5、第二集污槽4、拦污网3和流水养殖槽末端弧形槽组成:在此区域,设计水体流速先升后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且向上流出流水养殖槽,利用污物和水体的重力差及水体流态的作用使少量剩余排泄物及残饵在流水养殖槽末端弧形槽底部聚集并集中落在第二集污槽4中集中排出;集、排污结构的第三部分由拦污网3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并定期清洁。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有各种变换,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构思的基础上,这些变换都应当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