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稻防虫害的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70321发布日期:2018-07-20 18:0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水稻防虫害的新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多,但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一味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不能阻止变异病虫害的侵蚀,无法确保水稻高产高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水稻管理方法存在的技术问题,发明一种提高水稻防病虫害的新技术。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新技术,其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用足种、育壮秧,保证大田基本苗,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用种量少现象,提倡“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即早稻大田亩用杂交种子2千克,晚稻用杂交种子1.5千克。并在播种时全部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剂拌种,旱育保姆拌种剂对秧苗具有矮化、促蘖、供肥、抗寒、抗旱作用。

2.科学施肥、防早衰,保证水稻各生育期营养需求进行科学施肥,改变过去“一炮轰”的施肥习惯,实行“前氮后移”,保证水稻均衡需肥要求。

3.管好水、晒好田,保叶促根稳健生长,水稻管水总的原则是做到浅水分蘖、适时晒田、薄水幼穗分化与抽穗、干干湿湿壮籽。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水稻不受病虫害侵蚀,这种方式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可以达到丰产丰收的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1.用足种、育壮秧,保证大田基本苗,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用种量少现象,提倡“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即早稻大田亩用杂交种子2千克,晚稻用杂交种子1.5千克。并在播种时全部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剂拌种,旱育保姆拌种剂对秧苗具有矮化、促蘖、供肥、抗寒、抗旱作用,其用量早稻药、种比为1∶6,晚稻药、种比为1∶4.以保证大田基本苗和有效穗。

2.科学施肥、防早衰,保证水稻各生育期营养需求进行科学施肥,改变过去“一炮轰”的施肥习惯,实行“前氮后移”,保证水稻均衡需肥要求。施肥量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灵活确定,一般氮素肥10~15千克,氮、磷、钾比为1∶0.5∶1,化肥中的氮、钾肥施用比例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比例进行,其他有机肥、磷肥及中微量元素等全部做基肥。齐穗后,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喷施宝10毫升或氨基酸90克等叶面肥,对水50千克,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以防植株早衰,增加粒重和结实率。

3.管好水、晒好田,保叶促根稳健生长。水稻管水总的原则是做到浅水分蘖、适时晒田、薄水幼穗分化与抽穗、干干湿湿壮籽。返青期田面保持2~3厘米深水层;分蘖前期即移栽后20天内保持浅水湿润交替,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适期足蘖。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苗数的80%左右时(一般早稻在5月20日左右,晚稻在8月20日左右)开始断水分次晒田,将群体高峰苗数控制在穗数的1.1~1.3倍,晒田标准是:重晒脚踩不陷入,田间开小裂;轻晒脚踩刚陷入。苗好、泥田、肥田重晒,反之轻晒。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新技术,其特点是包括用足种、育壮秧,保证大田基本苗、科学施肥、防早衰、管好水、晒好田等过程,它解决了水稻因病虫害现象导致减产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瑞芹
技术研发日:2016.09.30
技术公布日:2018.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