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种苗防病虫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80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火龙果种苗防病虫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龙果种苗防病虫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为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因其果实外表具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故称火龙果,又名红龙果、仙蜜果,原产中美洲热带地区。由于火龙果营养丰富利于身体健康,备受消费者青睐。过去我国火龙果产量较少,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对果实品质的要求不高。近年来,随着火龙果产量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对火龙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火龙果作为商品,既要有丰产性,又要有高质量,还要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火龙果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火龙果的生长以及果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火龙果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对提高火龙果的质量和产量意义重大。目前关于火龙果的病虫害和防病方式如下:

1影响火龙果果品的病虫害

影响火龙果果品的病虫最主要是腐烂病,这种虫害也是对火龙果毁坏最深的。腐烂病是由虫口伤变成腐烂引起的。腐烂病可以沿着伤势泛滥,不仅会影响果实的美观,而且会危机果实的营养质量。其次是白蚁,白蚁可以以火龙果的根为食物,不断地啃食直致根变腐败。而红黄蜘蛛、蚧壳虫则可以吞噬火龙果的叶芽,阻止火龙果的茂盛生长。

2防病先固本

如果火龙果的本质好,就抗病能力强;本质差,则容易感染虫害。要防治虫害,必须要以固本为根本,才能够有效的预防虫害的入侵,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目前大部分防病虫害的方法都是在土壤肥中加入药剂或者通过烟叶肥或叶面农药来进行除虫抗病,但是火龙果大部分都为室外种植,而且火龙果大多处于亚热带地区,雨水充沛,火龙果植株上火土壤内的农药或其他药剂经过雨水的冲刷,数天就失去了药效,不能起到长时间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尤其在种苗生长的初期、中期,更容易因为病虫害的影响,大量减产。

因此,为提高产量,降低病虫害对火龙果种植过程及火龙果产量的影响,寻求一种能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是目前火龙果种植的燃眉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火龙果种苗防病虫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通过火龙果种苗体内吸收抗病虫液达到提高抗病防虫的能力,减少或避免病菌或害虫对火龙果植株及果实的侵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先从一至两年生的成熟健壮的火龙果植株上切取枝条作为种苗,枝条的长度为30~40cm,若切取枝条太长,导致抗病虫液渗透进入枝条不充分,切取枝条太短,除扦插进入沙地的部分,外露部分太短,不利于光合作用或种苗的呼吸,容易导致种苗成活率降低;

本发明在种苗下端斜切一个断面后置于冷冻干燥气体中60~100min,再将种苗断面完全置于抗病虫液中浸泡10~20min,再重新依次放入冷冻干燥气体中和抗病虫液中,重复4~6次后,再将种苗放置在阴凉处通风处,直至断面愈合;取断面愈合的种苗,将愈合的断面置于生根液中浸泡4~7h,从生根液中取出种苗,再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然后在种苗扦插端每隔2天就浇一次生根液,连续浇4~5次,待根生长至3~6cm后,再移栽,其中扦插生根的环境温度保持在25~35℃,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

本发明的种苗斜切形成断面,增大了断面的面积,使种苗有更大的面积接触和吸收抗病虫液和生根液,也可以为种苗提供更多的生根区域;抗病虫液制取方法:将烟叶、桉叶、黄樟叶、苦楝子按重量比1:1:1:1的鲜品放入研磨机中研磨后,用烟叶重量10~20倍重量的水稀释,然后离心分离,最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抗病虫液;本发明使用的烟叶,其有效成分是烟碱(尼古丁),对昆虫毒性很大,且药效持久,具有触杀、胃毒、熏蒸等作用,其溶液还可从虫体任何部位侵入虫体内,毒害神经,导致死亡;本发明,本发明中使用的桉叶中含有香橙素7-甲醚、山柰酚-7-甲醚、并没食子酸、香橙素二甲醚和柠檬桉醇,对昆虫的神经系统造成破坏,起到杀虫的作用;黄樟叶含挥发油,主要含有芳樟醇、黄樟醚和樟脑等挥发性和刺激性强的物质,多病菌的刺激和昆虫的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苦楝子中苦楝新醇、1-桂皮酰苦楝子醇酮、香草醛、苦楝子醇等抗菌作用非常强,10%楝子乙醇浸液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本发明将种苗的断切面浸泡生根液,加速断切面裸露的种苗细胞分裂,使根快速生长出来。所述生根液按照以下方法制得:取市售的吲哚乙酸、萘乙酸及复硝酚钠各200~350mg,溶解于乙醇中,加水定容到1000ml,即为生根液,其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70~90%,用量为80~120ml。另外,为了更好的保护火龙果的种苗,提高成活率,种苗断切面浸泡的生根液和抗病虫液温度保持在20~30℃范围内,该温度范围植物的酶活性最强,可以有效促进断切面的细胞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

本发明将种苗反复放入冷冻干燥气体中,主要是利用冷冻干燥气体使种苗失去部分水分,使种苗内的渗透压升高,然后将种苗断切面放入抗病虫液中,利用渗透压的原理,可以加速种苗吸收抗病虫液。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冷冻干燥气体使火龙果种苗失水、增加植物细胞渗透压升高的原理,用于吸收抗病虫液,使种苗细胞内含有抗病虫药物,火龙果种苗在生长过程中进行细胞分裂,有效成分均匀分布在火龙果植株的每个部分,使种苗本身具有抗病虫的作用,以减少病虫害对火龙果的侵害,以达到减少后续种植过程中对火龙果植株喷洒药物的劳动成本和表面药物残留的风险;另外,种苗愈合后的断切面浸泡的生根液用乙醇溶解吲哚乙酸、萘乙酸及复硝酚钠等,使乙醇不仅是很好的溶剂,而且在浸泡生根液时,乙醇可以杀灭种苗愈合后断切面上的病菌,而且在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后,每隔2天就浇一次生根液,生根液中的乙醇可以持续保护断切面不被病菌侵害,保证根须顺利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先切取成熟的火龙果植株的枝条,将切口端切成斜断面,然后利用冷冻干燥气体使枝条失水、增加枝条中细胞渗透压升高,来吸收抗病虫液的原理来达到处理种苗的目的。再浸泡生根液促进断面生长根,在实验的过程中,先预先将制作抗病虫液和生根液,其中抗病虫液的制作方法是:用烟叶、桉叶、黄樟叶、苦楝子按重量比1:1:1:1的鲜品放入研磨机中研磨后,用烟叶重量10~20倍重量的水稀释,然后离心分离,最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抗病虫液;生根液的制作方法是:生根液按照以下方法值得:取200~350mg相同重量的市售吲哚乙酸、萘乙酸及复硝酚钠溶解于乙醇中,加水定容到1000ml,即为生根液,乙醇的体积浓度为70~90%,用量为80~120ml;其中,生根液和抗病虫液用于浸泡种苗断面的温度为20~30℃,该温度范围植物的酶活性最强,可以有效促进断切面的细胞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及用量如下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1

一种火龙果种苗防病虫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切取一至两年生成熟健壮的火龙果枝条作为种苗,种苗的长度为30cm;

(2)在种苗下端斜切一个断面后置于冷冻干燥气体中60min,再将种苗断面完全置于抗病虫液中浸泡10min,再重新依次放入冷冻干燥气体中和抗病虫液中,重复4次后,再将种苗放置在阴凉处通风,直至断面愈合;

(3)取断面愈合的种苗,将愈合的断面置于生根液中浸泡4h,从生根液中取出种苗,再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然后在种苗扦插端每隔2天就浇一次生根液,连续浇4次,待根生长至3cm后,再移栽,其中扦插生根的环境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

(4)其他为火龙果日常的种植管理。

实施例2

一种火龙果种苗防病虫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切取一至两年生成熟健壮的火龙果枝条作为种苗,种苗的长度为40cm;

(2)在种苗下端斜切一个断面后置于冷冻干燥气体中100min,再将种苗断面完全置于抗病虫液中浸泡20min,再重新依次放入冷冻干燥气体中和抗病虫液中,重复6次后,再将种苗放置在阴凉处通风,直至断面愈合;

(3)取断面愈合的种苗,将愈合的断面置于生根液中浸泡7h,从生根液中取出种苗,再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然后在种苗扦插端每隔2天就浇一次生根液,连续浇5次,待根生长至6cm后,再移栽,其中扦插生根的环境温度保持在35℃,相对湿度保持在85%;

(4)其他为火龙果日常的种植管理。

实施例3

一种火龙果种苗防病虫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切取一至两年生成熟健壮的火龙果枝条作为种苗,种苗的长度为35cm;

(2)在种苗下端斜切一个断面后置于冷冻干燥气体中80min,再将种苗断面完全置于抗病虫液中浸泡15min,再重新依次放入冷冻干燥气体中和抗病虫液中,重复5次后,再将种苗放置在阴凉处通风,直至断面愈合;

(3)取断面愈合的种苗,将愈合的断面置于生根液中浸泡5h,从生根液中取出种苗,再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然后在种苗扦插端每隔2天就浇一次生根液,连续浇4次,待根生长至5cm后,再移栽,其中扦插生根的环境温度保持在30℃,相对湿度保持在80%;

(4)其他为火龙果日常的种植管理。

本发明中用于作种苗的枝条若切取太长,导致抗病虫液渗透进入枝条不充分,切取枝条太短,除扦插进入沙地的部分,外露部分太短,不利于光合作用或种苗的呼吸,容易导致种苗成活率降低,种苗斜切形成断面,增大了断面的面积,使种苗有更大的面积接触和吸收抗病虫液和生根液,也可以为种苗提供更多的生根区域,种苗斜切形成断面,增大了断面的面积,使种苗有更大的面积接触和吸收抗病虫液和生根液,也可以为种苗提供更多的生根区域;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后,每隔2天就浇一次生根液,生根液中的乙醇可以持续保护断切面不被病菌侵害,保证根须顺利生长。

效果验证:

实验组: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对种苗进行处理;

对照组:切取一至两年生成熟健壮的火龙果枝条作为种苗,种苗的长度为30cm,放置在阴凉处通风处,直至断面愈合,取断面愈合的种苗,将愈合的断面置于生根液中浸泡5h,从生根液中取出种苗,再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然后在种苗扦插端每隔2天就浇一次生根液,连续浇4次,待根生长至5cm后,再移栽,其中扦插生根的环境温度保持在30℃,相对湿度保持在80%。

空白组:切取一至两年生成熟健壮的火龙果枝条作为种苗,种苗的长度为30cm,放置在阴凉处通风处,直至断面愈合,再将种苗愈合的断面端扦插在沙地中。

将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种苗分别移栽到条件相同的A、B、C三块土地上,为方便对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移栽前记录好种苗的根须长度符合移栽要求的生长时间,再对比三组种苗的种植成长后的效果,记录好单株挂果数量、单果重量及各年的产量,具体对比效果数据如表1所示:

表1各种苗处理方法对火龙果生长的影响效果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空白组的火龙果种苗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生根时间相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时间更长,加长了种植的时间,同时火龙果植株的患病率大大增加,进而影响火龙果单株的挂果率、单果重量及产量;对照组只是经过了生根液的处理,加速了根须的生长,减少了根须生长阶段的风险,根部快速生长后,经过移栽,可以快速吸收吸收所种植的土壤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但是其没有经过抗病虫液处理,相对患病率也明显较高,而且对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而实验组经过生根液和抗病虫液的处理后,种苗自身体内含有抗病虫的药物,可以有效的抵抗病虫害,大大减少了病虫害对植株的侵害而导致的损失,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