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鱼共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9872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养殖技术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稻鱼共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农业对水源、土壤和空气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从事有机生产的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水源充足,水体中的溶氧量也很高。这样的生态环境不仅适合有机水稻的种植,同时也适合某些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经济性鱼类的生长。石斑鱼,又名光唇鱼,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经济性鱼类。喜生活在水清流急的河溪中,对水质的要求高。

专利CN 201410048179中公布了一种免耕稻田养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稻田的建设、鱼种放养与管理、水稻的栽培与管理组成。稻田养鱼的品种为禾花乌鲤、草鱼、鲫鱼和塘角鱼等,鱼苗投放的时间为水稻分蘖后3-5天。上述投放的鱼苗均为体型较大的鱼类,鱼苗投放的时间较晚,无法对稻田中的草害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投放的鱼苗均为普通品种,经济效益不高;在肥料的使用上,达不到有机的标准;在灌水技术方面,需要经常疏通鱼沟、鱼坑,加注新水改善水质,费时费力。

专利CN 201410733555中公布了一种稻田养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田块的选择: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旱涝影响的田块;B、田块整理:开挖鱼沟,深度为50-80 cm,宽为50-100cm;开挖鱼坑,深度为1-1.5米,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鱼沟与鱼坑相连;并加高加固田埂;在稻田对应角设置进、出水口;C、养殖:在栽秧后7-15天,秧苗返青后开始投放鱼种,所述鱼种按草鱼、鲤鱼和鲫鱼数量比1:1:1进行投放,每亩投放10-20公斤;D、饲养管理。该方法使用的是体型较大的鱼苗为草鱼、鲫鱼和鲤鱼,按照1:1:1的比例进行投放。为适应上述鱼苗的生长需要建设较大的鱼沟和鱼函,工程量较大;上述养殖的鱼类为普通品种,经济效益较低;为防止虫害,必要时采用低毒农药喷洒稻田,鱼类的养殖和水稻均无法达到有机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有机稻,能大大提高石斑鱼的经济价值和水稻的单位面积产值的稻鱼共养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鱼共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鱼和水稻品种的选择:鱼选择淡水石斑鱼,水稻选择抗病性强、需肥量少的优质稻品种;

(2)稻田选择:选择水源丰富、水流通畅、排灌方便的田块;

(3)施有机肥;

(4)开挖相互连通的鱼沟与鱼坑;

(5)田埂加固加高:田埂加高至20~30 cm;

(6)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拦鱼网:在稻田的两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成对向设置,上一块稻田的出水口为下一块稻田的进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拦鱼网;

(7)稻田消毒与水稻移栽:水稻移栽前,稻田按100~150公斤/亩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消毒一周后灌水,然后进行水稻移栽;

(8)水位管理:水稻移栽后一周内,稻田水位保持3~5cm,水稻移栽一周后,稻田水位保持8~15cm;

(9)鱼苗的投放:水稻移栽7天后投放鱼苗,将鱼苗在3~5%的食盐水中浸泡3~5分钟,鱼苗的规格为6~8克/尾,每亩投放800~2000尾;

(10)鱼苗饲养:每天投喂的饲料占鱼苗体重的2%,每天投喂一次;

(11)病虫害防控:在稻田中设置诱蛾灯和赤眼蜂放置点。

进一步,所述田块为梯田。

进一步,所述鱼沟呈“田”字形;鱼沟的沟宽为30~40cm,沟深为20~30cm;鱼坑的深度为50~60 cm,面积为2~3m2;所述鱼坑设置在稻田的中央。

进一步,所述拦鱼网采用尼龙或铁丝制成。

进一步,所述鱼沟的沟宽为40cm,沟深为30cm。

进一步,所述鱼坑的深度为60 cm,鱼坑的面积为3m2

进一步,所述饲料为有机大米加工产生的糠粉、碎米,有机黄豆与有机蔬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

进一步,所述诱蛾灯以30亩/盏的密度设置,每亩设置8个赤眼蜂放置点,根据稻田中虫口基数确定放蜂时间和放蜂量,放蜂次数为3~4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有机 “稻鱼共养”体系同其他有机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石斑鱼的肉质鲜美,售价可达80元/斤,提高了其经济价值,每亩稻田的水稻可以增加产值2000-3000元,大大提高了有机稻田的单位面积产值;

(2)稻田中的各种生物为石斑鱼提供天然饵料,而石斑鱼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不需再对水稻进行额外施肥,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促进水稻的生长,石斑鱼和水稻互惠互利,从而达到良性的生态循环;

(3)利用石斑鱼体型小和杂食性的特点,为有机水稻除草除虫,使有机水稻在生产过程中不施农药,也不用人工除草;

(4)在稻田中放置赤眼蜂,是一种水稻绿色防控新技术,大大减少了稻田中螟虫对水稻的危害,既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平衡;

(5)石斑鱼体型小,使稻田中的鱼沟和鱼坑的改造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稻鱼共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鱼和水稻品种的选择:鱼选择淡水石斑鱼,石斑鱼经济价值高,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而这样的环境适合有机稻的生产;水稻选择抗病性强、需肥量少的Y两优1928,这样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再额外施肥。

(2)稻田选择:选择水源丰富、水流通畅、排灌方便的梯田,由于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而从上往下逐级灌溉梯田的过程中,有利于稻田里的水循环流动,水的含氧量高,保证了水质新鲜,水流通畅,不用加注新水或换水即可给石斑鱼带来适宜的生长环境。

(3)施有机肥:稻田按300公斤/亩施有机肥,用拖拉机旋耕,使有机肥和泥土充分混合。

(4)开挖相互连通的鱼沟与鱼坑:开挖“田”字形鱼沟,沟宽为40cm,沟深为30cm;在稻田的中央开挖鱼坑,鱼坑深度为60 cm,面积为3m2;鱼沟和鱼坑相互连通;其目的是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为石斑鱼提供栖息和摄食的安全水域;因为成年石斑鱼的体长为18~25cm,所以此鱼沟和鱼坑的设置,足以让石斑鱼活动自如,而且在水稻移栽前开挖鱼沟和鱼坑,可增加稻田容水量,有利于石斑鱼的生长。

(5)田埂加固加高:田埂加高至30 cm,确保不会发生塌陷,防止逃鱼,防止因漏水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6)设置进水口、出水口和拦鱼网:在稻田的两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成对向设置,上一块稻田的出水口为下一块稻田的进水口,这样设置有利于稻田里的水循环流动;在稻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置使用拦鱼网,对其加固,防止逃鱼;拦鱼网采用尼龙制成,尼龙耐磨,耐冲击,弹性恢复性好,对挤在水口的石斑鱼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伤害;拦鱼网的网孔小于鱼苗的体宽,拦鱼网的高度和宽度以稻田进水口、出水口的宽度和田埂的高度而定。

(7)稻田消毒与水稻移栽:水稻移栽前,稻田按150公斤/亩撒生石灰进行消毒,清除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消灭病菌,消毒一周后灌水,进行水稻移栽。

(8)水位管理:水稻移栽后一周内,稻田水位保持5cm,让水稻尽早返青,水稻移栽一周后,稻田水位保持15cm,保证水稻的生长。

(9)鱼苗的投放:水稻移栽7天后投放鱼苗,将鱼苗在5%的食盐水中浸泡3分钟,鱼苗的规格为6克/尾,大小均匀,活泼无伤,每亩投放800尾,为了达到稻鱼高产、高效的目的,必须对鱼苗进行消毒,杀死附在鱼体表面和鳃部的病菌和寄生虫;而鱼苗的规格大小和投放尾数,使石斑鱼的生长和繁殖处于平衡状态。

(10)鱼苗饲养:每天投喂的饲料占鱼苗体重的2%,每天投喂一次;所述饲料为有机大米加工产生的糠粉、碎米,有机黄豆与有机蔬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当饲料的投饲量小于鱼苗体重的2%时,会影响鱼苗的正常生长速度,而且鱼苗会因饲料量少而四处爬行觅食,从而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甚至使水稻幼苗致死;当饲料的投饲量大于鱼苗体重的2%时,由于石斑鱼对饲料的吸收有限,会导致部分饲料浪费,增加石斑鱼的喂食成本,同时剩余饲料的腐烂会影响稻田的水质,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

(11)病虫害防控:稻田刚萌发的杂草和水稻基部的稻飞虱均为石斑鱼的良好食物来源,对病虫草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控制害虫,在稻田中设置诱蛾灯和赤眼蜂放置点,诱蛾灯以30亩/盏的密度设置,每亩设置8个赤眼蜂放置点,根据稻田中虫口基数确定放蜂时间和放蜂量,放蜂次数为4次。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一种稻鱼共养的方法,通过将石斑鱼与水稻进行共生配套,石斑鱼和水稻共生,互惠互利,达到良性的生态循环;由于石斑鱼体型较小,可以在稻田的任何角落穿行,石斑鱼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不需再对水稻进行额外施肥,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促进水稻的生长;稻田中的各种生物也为石斑鱼提供天然饵料,石斑鱼投放的时间为水稻移栽后一周,此时稻田中的杂草开始萌发,石斑鱼的幼苗为杂食性,喜欢植物性食物,稻田刚萌发的杂草成为石斑鱼幼苗的食物来源,到了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水稻基部的害虫稻飞虱又成为石斑鱼的良好食物来源;由于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水从上往下逐级灌溉梯田的过程中,使稻田里的水循环流动,保证了水质新鲜,水流通畅,不用加注新水或换水即可给石斑鱼带来适宜的生长环境;为了进一步控制害虫,在稻田中放置赤眼蜂,大大减少了稻田中螟虫对水稻的危害,该方法可实现整个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不施农药,也不用人工除草,既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平衡;本实施例选用抗性强、需肥量少的Y两优1928作为水稻品种进行实施,生产的水稻为有机稻,每亩稻田的水稻可以增加产值2000-3000元,石斑鱼的肉质鲜美,售价可达80元/斤,大大提高了有机稻田的单位面积产值和石斑鱼的经济价值,。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拦鱼网采用铁丝制成。

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鱼苗在投放前,将鱼苗在4%的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

其他同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的稻鱼共养的方法,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生石灰用量还可以为100kg、120kg或130kg;根据石斑鱼的种类,鱼沟的宽度还可以为30cm、32cm、35cm或38cm,鱼沟的深度还可以为20cm、23cm、26cm或28cm;根据稻田的深度和石斑鱼的数量,鱼坑的深度还可以为50cm、53cm、55cm或58cm;根据稻田的面积,鱼坑的面积还可以为2m2、2.5 m2或2.8 m2;鱼坑的个数可根据稻田面积的大小而定;食盐水的浓度还可以为3%;根据食盐水的浓度,鱼苗的浸泡时间还可以为4分钟;根据鱼苗的实际情况,鱼苗的规格还可以为7克/尾或8克/尾;根据稻田的大小,投放的育苗尾数还可以为900尾、1000尾、1200尾、1500尾、1800尾或2000尾;根据害虫数量的多少,放蜂次数还可以为3次。

以上技术特征的改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文字描述可以理解并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可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