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烟区烟稻复种体系晚稻肥密互作效应试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354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长沙烟区烟稻复种体系晚稻肥密互作效应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烟稻复种是南方烟区一种重要的复种方式,烟稻复种体系的高产(适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一方面,烟草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烟草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还会影响到农民的烟草生产积极性。有关烟稻复种体系中烟草的优质适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较多,但长期以来,针对烟后晚稻开展的研究较少。因此,必须加强烟后晚稻栽培技术研究,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烟后晚稻的高产高效问题,因此开展的烟后晚稻栽培技术研究越来越多,在明确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长沙烟区烟后晚稻的互作效应上尚未有系统研究,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技术存在的空白,提供长沙烟区烟稻复种体系晚稻肥密互作效应试验方法,该方法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长沙烟区烟后晚稻的互作效应,以丰源优299为材料,连续两年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开展了大田试验,探讨了烟后晚稻在较低密度和较高密度条件下的肥密互作效应。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长沙烟区烟稻复种体系晚稻肥密互作效应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湖南长沙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晚稻品种丰源优299为供试材料,参考当地农户习惯种植密度设置了3个密度处理:152000、176000和200000穴/hm2,施氮量设置0、60、90和120kg/hm2 4个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36个小区,小区面积12.5m2,行距0.25m;

步骤2、加大了密度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10000、255000和300000穴/hm2,施氮量设置0、75、90和105kg/hm2 4个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36个小区,小区面积10m2,行距0.2m。小区间做田埂,且用地膜包裹并压至犁底层;烟草季磷钾肥施用较多,水稻季不设磷钾肥处理;肥料分两次追施,分蘖肥、穗肥各施一半;6月20日播种,7月23日移栽;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进一步,密度为300000穴/hm2,施氮量为90kg/h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烟后晚稻品种丰源优299为材料,连续两年在长沙浏阳开展试验,研究了烟后晚稻在较低密度和较高密度条件下的肥密互作效应,发现烟后晚稻生育进程不受种植密度影响,但施氮处理使其全生育期延长2d,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不大;水稻LAI随密度与施氮量增大而显著增大,水稻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但与密度关系不大。以施氮90kg/hm2、密度300000穴/hm2处理对提高产量最有利,且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施氮105kg/hm2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选择湖南长沙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晚稻品种丰源优299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开展了较低种植密度和较高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互作效应试验。第一年,参考当地农户习惯种植密度设置了3个密度处理:152000(M1)、176000(M2)和200000(M3)穴/hm2等(即每小区分别插190、220和250穴,每穴基本苗统一为3苗),施氮(N)量设置0(S0)、60(S1)、90(S2)和120(S3)kg/hm2等4个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36个小区,小区面积12.5m2,行距0.25m。第二年,在第一年基础上加大了密度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10000(D1)、255000(D2)和300000(D3)穴/hm2(即每小区分别插210、255和300穴,每穴基本苗统一为3苗),施氮(N)量设置0(N0)、75(N1)、90(N2)和105(N3)kg/hm2等4个水平。两年试验在相邻两块田上进行,试验地基础肥力指标见表1。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36个小区,小区面积10m2,行距0.2m。

表1试验田基础肥力

两年试验操作一致:小区间做田埂,且用地膜包裹并压至犁底层;因为烟草季磷钾肥施用较多,水稻季不设磷钾肥处理;肥料分两次追施(分蘖肥、穗肥各施一半);6月20日左右播种,7月23日左右移栽;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水稻生育期:记载水稻播种期、孕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叶面积指数:于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每小区取样3穴,长宽系数法测定叶面积,计算叶面积指数。

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用SPAD-502型叶绿素计测定关键生育期剑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于水稻成熟期,每小区调查50穴水稻有效穗数,以平均数作为单穴有效穗数,按照单穴有效穗数相同标准每小区取样5穴带回室内考察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2结果与分析

2.1肥密互作对烟后晚稻生育期的影响

以第二年试验分析肥密互作对烟后晚稻生育期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密度对生育期没有影响,但是各施氮处理生育期比不施氮处理延长2d,施氮量处理间无差异(表2)。

表2施氮量对烟后晚稻生育期的影响

2.2肥密互作对烟后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密度与施氮量对烟后水稻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见表3。第一年,各时期LAI随密度增大而增大,3个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各时期LAI随施氮量增大也表现增大趋势,其中S3处理高于其他处理,S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S2和S1之间差异不显著;各互作处理间LAI差异明显,整体呈现随密度与施氮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M3S3处理LAI最高,M3S2处理LAI居其次。第二年,各时期D2、D3处理LAI差异不大,这2个处理均显著高于D1处理LAI;各时期LAI随施氮量增大表现显著增大趋势;各互作处理间LAI差异明显,孕穗期和齐穗期均以D2N3处理LAI最高,D3N3处理LAI居其次。

表3肥密互作对烟后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显著差异,下同。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re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05probability level.The same below.

综上所述,烟后晚稻LAI整体表现随施氮量和密度增大而提高的趋势,施氮量和密度间存在互作效应,且两年的互作效应有差异,原因应与第二年密度设置较大有关。

2.3肥密互作对烟后晚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以第一年试验分析肥密互作对烟后晚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4)。由表4可见,各密度处理间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叶片SPAD值较不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但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时期表现一致;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处理间叶片SPAD值差异显著,整体上看各密度下均是不施氮处理叶片SPAD值显著较低。可见,烟后晚稻叶片SPAD值因施氮而显著提高,与密度关系不大。

表4密度与施氮量对烟后晚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

2.4肥密互作对烟后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肥密互作对第一年烟后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见表5。随密度增大,烟后晚稻有效穗数显著提高,穗粒数有下降趋势,结实率与千粒重变化不大,产量显著提高;随施氮量增大,有效穗数显著提高,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变化不大,产量显著提高。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处理间结实率与千粒重无显著差异,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有效穗数以M3S3和M3S2处理较大,M1S1、M1S0处理较低;穗粒数以M1处理较高,M2S3和M2S3处理较低;产量以M3S3和M3S2处理较高,M2S0和M1S0处理较低。可见,施氮量和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其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第一年试验条件下(密度较低),烟后晚稻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大表现显著增大趋势。

表5密度与施氮量对第一年烟后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肥密互作对第二年烟后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见表6。第二年烟后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与第一年一致,即有效穗数与产量显著提高,穗粒数下降,而结实率与千粒重变化不大;第二年烟后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施氮量增大的变化趋势与第一年有所不同,其结实率表现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表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而千粒重变化不大。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处理间千粒重无显著差异,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结实率以D2N0和D3N0处理显著较低,有效穗数以D3N1和D3N2处理较大,D1N2最少;穗粒数以D1N2处理较高,D1N0处理最低;产量以D3N2处理最高,D2N0和D1N0处理最低。可见,第二年试验条件下(密度较高),施氮量和密度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其通过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来影响产量,烟后晚稻产量随密度增大持续提高,随施氮量增大表现先升后降趋势。

表6密度与施氮量对第二年烟后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