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鳜鲮鱼循环水养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7895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鳜鲮鱼循环水养殖的方法,属于鱼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平均生长1斤鳜鱼至少需要消耗4.5斤的饵料鱼;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至少还有3.5斤的排泄物或残饵进入到了水体;传统的养殖思维往往只关注到1斤的鱼,却忽视了这3.5斤的排泄废物;素不知几乎所有的病害都来自于这被忽视的3.5斤的排泄废物;在低密度的养殖情况下,这些排泄物可以被水体自我净化处理掉;然而在不断提高密度情况下,持续不断的排泄物积累,大大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表现为养殖水体高pH、高氨氮、高亚硝酸盐及低溶解氧,“三高一低”成为常态,而这些恰恰是鱼类致病的根源;持续的有机污染为有害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营造了天然的环境,使得病害频频爆发;传统的养殖管理技术主要集中在——杀虫、消毒、杀菌;这些杀虫、消毒药种类繁多,大多是对水体有害化学产品,例如甲醛,孔雀石绿,硫酸铜等;近些年来,因为抗生素和甲醛等药物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加,防治更加困难,而且经常用药会造成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和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此外,鳜鱼以鲮鱼等活饵料喂食,大量的鲮鱼进入水体摄食藻类,也容易造成鳜鱼池塘水体中的藻类量偏低,形成“瘦水”;“瘦水”容易滋生寄生虫,而消毒杀虫则加剧了水体的恶化;病害成为鳜鱼养殖最大的风险,而药残超标将成为击垮鳜鱼养殖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另外,传统养殖管理针对水质问题高氨氮和高亚硝酸盐等问题,主要采取有化学药物来消除,无论对水体还是养殖动物都有危害,而且使用化学药物处理水质问题,只能在短时间缓解,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养殖水体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鳜鲮鱼循环水养殖的方法,解决鳜鱼粪便等排泄废物问题,从鳜鱼发病的源头上来预防,能够分阶段使用益生菌及其使用种类,实现其使用效益更加合理和优化;通过与菌种和藻类形成生物絮团被鲮鱼摄食,减少池塘负荷;有机污染物可以实现自我转化。

本发明的鳜鲮鱼循环水养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建立鳜鲮池塘循环系统,并选择鳜鱼池塘和鲮鱼池塘,对其安装增氧设备和循环水设备, 同时通过中间管件将鳜鱼池塘和鲮鱼池塘连通;所述中间管件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中间管件一端安装到鳜鱼池塘底部,另一端安装到鲮鱼池塘水面30公分处。

第二步,通过中间管件定期进行水体交换,利用涡轮式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带动池塘水体流动和交换。定期向鳜鱼池塘和鲮鱼池塘投入微生态制剂和营养元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 所述鳜鱼池塘选择以5~10亩,鲮鱼池塘大于鳜鱼池塘3倍以上,且两个池塘共一条塘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微生态制剂和营养元素具体使用如下:根据鳜鱼养殖情况,在养殖早期阶段即鳜鱼规格在100g之前,微生态制剂为EM菌和光合细菌,营养元素为氮源,且直接按照使用说明补充到鳜鱼池塘;在养殖中后期阶段即鳜鱼规格在100g之后,益生菌为EM菌和芽孢杆菌,营养元素为有机碳源和微量元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EM菌直接补充在鳜鱼池塘,芽孢杆菌经过糖碳源活化后直接投放到鲮鱼池塘;微生态制剂在营养元素和充足溶解氧作用下,与水体其他浮游动植物,有机质等形成生物絮团,完成水体净化,同时形成的生物絮团也是鲮鱼饵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鳜鲮鱼循环系统其循环具体如下:

在晴天上午进行用泵抽出鳜鱼池塘底部的水至鲮鱼池塘;并将鲮鱼池塘水面30公分以上水体回流到鳜鱼池塘;鳜鱼池塘底部的排泄物等有机质经过泵的气提作用曝气,经过分解与转化,产生的生物絮团被鲮鱼摄食,提高生物转化;鲮鱼池塘水面30公分以上水体为富氧水,给鳜鱼池塘补充新鲜且氧气充足的水, 同时水体流动还能提高水体的溶氧量,增加池塘生物活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循环水的时间根据天气而定,一般选择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其微生态制剂和营养元素每隔5~7天补充一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鳜鱼池塘内安装有涡轮式增氧机和叶轮式增氧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涡轮式增氧机呈W状排布,所述叶轮式增氧机呈对角线排布。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中间管件有两处安装,分别位于鳜鲮池塘共有塘基的两端,一处管件布置于池塘水面处,其一端连接水泵,可将鳜鱼池塘底部水泵入至鲮鱼池塘;另一处管件则布置于池塘水面以下30公分处,通过紧锁阀控制水流从鲮鱼池塘流入至鳜鱼池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鳜鲮鱼循环水养殖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解决鳜鱼粪便等排泄废物问题,从鳜鱼发病的源头上来预防,可以有效解决鳜鱼池塘高污染问题,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同时有机废物被鲮鱼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养殖生态的高效转化。

第二,能够根据鳜鱼生长不同的阶段以及池塘的负荷程度,分阶段使用益生菌及其使用种类,实现其使用效益更加合理和优化。

第三,通过泵出鳜鱼池塘底部含有大量排泄物的水体进入鲮鱼池塘,而将鲮鱼池塘离水面30公分以上的富氧水引入到鳜鱼塘;高溶解氧满足了鳜鱼池塘的需求,同时鳜鱼池塘的大量有机物泵入鲮鱼池塘,经过气提作用和曝气,与菌种和藻类形成生物絮团被鲮鱼摄食,减少池塘负荷。

第四,有机污染物可以实现自我转化,基本上实现不外排水,水体各项指标氨氮、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等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彻底解决传统养殖水体“三高一低”的问题,也实现水体零污染,同时鳜鱼疾病也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鳜鲮鱼循环水养殖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建立鳜鲮鱼循环系统,建立鳜鱼池塘与鲮鱼池塘;并对其安装增氧机和增氧机;同时通过中间管件将鳜鱼池塘与鲮鱼池塘连通,所述中间管件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中间管件一端安装到鳜鱼池塘底部,另一端安装到鲮鱼池塘水面30公分处。

第二步,通过锁紧阀定期进行水体交换,定期向鳜鱼池塘与鲮鱼池塘投入微生态制剂和营养元素。

所述微生态制剂和营养元素具体使用如下:根据鳜鱼养殖情况,在养殖早期阶段即鳜鱼规格在100g之前,微生态制剂为EM菌和光合细菌,营养元素为氮源,且直接按照使用说明补充到鳜鱼池塘;在养殖中后期阶段即鳜鱼规格在100g之后,益生菌为EM菌和芽孢杆菌,营养元素为有机碳源和微量元素。

所述EM菌直接补充在鳜鱼池塘,芽孢杆菌经过糖碳源活化后直接投放到鲮鱼池塘;微生态制剂在营养元素作用下,与水体其他浮游动植物,有机质等形成生物絮团,完成水体净化,同时也是鲮鱼饵料。

所述鳜鲮鱼循环系统其循环具体如下:

在晴天上午进行用泵抽出鳜鱼池塘底部的水至鲮鱼池塘;并将鲮鱼池塘水面30公分以上水体回流到鳜鱼池塘;鳜鱼池塘底部的有机质经过泵的气提作用曝气,提高生物转化;鲮鱼池塘水面30公分以上水体为富氧水,给鳜鱼池塘补充新鲜且氧气充足的水。

所述循环水的时间根据天气而定,一般选择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其微生态制剂和营养元素每隔5~7天补充一次。

所述鳜鱼池塘内安装有涡轮式增氧机和叶轮式增氧机。

所述涡轮式增氧机B呈W状排布,所述叶轮式增氧机A呈对角线排布。

实施案例1:

清远市清城区优之源渔业专业合作社鳜鱼养殖基地池塘水处理:鳜鱼池塘6亩,鲮鱼池塘20亩,两个池塘通过直径6寸PVC管道连接,鳜鱼塘安装1台叶轮式增氧机,3台涡轮式增氧机,1套“鱼儿乐”系统,1台3kw泵,鲮鱼塘安装2台涡轮式增氧机,5月26日放养8~10公分鳜鱼苗2.1万尾,具体管理操作是:在鳜鱼达到150g前(投苗50天内),基本上不循环水,每隔5~7天鳜鱼塘泼洒EM菌配合红糖发酵调水,每隔15天改底一次,经过大概50天的养殖,鳜鱼超过150g,水体藻相逐渐发生变化,开始使用循环水系统,晴天每天上午10点开始换水,抽鳜鱼池塘底部水进入鲮鱼池塘,并从鲮鱼通过管道直接引表层水进入鳜鱼池塘,每次换水2~3个小时,换水水位30公分左右。

另外,养殖中后期以补充复合芽孢杆菌为主,每隔7天补充一次菌种到鲮鱼池塘,配合红糖活化后直接泼洒,每隔3天检测一次水质指标,经过100天的养殖,鳜鱼塘水质各项水质指标相对稳定,鳜鱼生长良好,基本上没有使用过杀虫和消毒药。

实施案例2:

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高桥鳜鱼养殖基地:鳜鱼池塘10亩,鲮鱼池塘35亩,两个池塘通过直径8寸PVC管道连接,鳜鱼塘安装2台叶轮式增氧机,5台涡轮式增氧机,1套“鱼儿乐”系统,1台2.5 kw水泵,鲮鱼塘安装2台涡轮式增氧机,2016年6月6日放养8~10公分“华康1号”翘嘴鳜苗3.8万尾,具体管理操作是:在鳜鱼达到100g前(投苗45天内),基本上不循环水,每隔5~7天鳜鱼塘泼洒EM菌配合红糖发酵调水,每隔7~10天改底一次,经过大概45天的养殖,鳜鱼超过100g,开始使用循环水系统,晴天每天上午10点开始换水,抽鳜鱼池塘底部水进入鲮鱼池塘,并从鲮鱼池塘引表层水(离水面25公分以上)进入鳜鱼池塘,每次换水时间从10点至下午4点,换水水位30公分左右,经过80天的养殖,鳜鱼基本上实现无病害发生记录。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