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白鼠仔鼠快速性别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8853阅读:6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白鼠仔鼠快速性别鉴定方法,属于生物学、医学和实验动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我国饲养和使用量最大的是1946年从印度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昆明小白鼠。成鼠体长不超过15.5cm,面部尖突,长有长有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眼大,鼻尖,尾长与体长相仿,尾部表皮下有横列的小鳞片,一般雄鼠大于雌鼠。小白鼠具有多色性、有野性、杂食性、适应性差、繁殖力强等特点。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雌性35~50日龄性成熟,雄鼠45~60日龄,适配时间为65~90日龄。每胎产仔8~15只,1年可怀6~10胎。生育期1年。雄鼠好斗,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常发生互斗咬伤。雄鼠具有分泌醋酸氨臭气的特征,是引起饲养室内特殊臭气的原因。夜间比白天活跃,喜群居。小白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小白鼠最适宜的室温是18~22℃,相对湿度为50~60%时较理想。

小白鼠来源广,数量大,个体差异小,形状稳定,成本低,对人无危害。特别是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非常相近,纯系小鼠几乎完全没有个体差异,形状稳定,饲养容易,成本低廉,数量充足等原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小白鼠也是经常和大量使用的实验动物之一。但是,早期区分和鉴别其雌雄性别相当困难,尤其是经验相对欠缺的技术人员和学生,明显影响科研和教学的进程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1周龄至1月龄的小白鼠仔鼠性别的可靠方法十分必要。本技术通过大量工作着力解决了小白鼠仔鼠性别的快速鉴定问题,为高效有序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提供了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公开一种小白鼠仔鼠早期快速性别鉴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仔细观察仔鼠的外部生殖器、乳房和阴囊,同时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肛门(anus,a)中心点与生殖器(genitals,g)中心点之间的距离(a-g)。根据本技术发明人对578只新生小白鼠的仔细观察和精确测量,发现雄性仔鼠(265只)的生殖器突起较明显,雄性的生殖器与肛门之间有细毛;雌鼠(313只)阴部有肛门、尿道口与阴道口,雌鼠腹部乳头较明显。1周龄的雄性仔鼠a-g为3.68±0.49mm,体重3.37±0.66g,1周龄的雌性仔鼠a-g为2.54±0.34mm,体重3.24±0.57g,雄鼠的a-g值和体重均大于雌鼠。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适用于1周龄小白鼠仔鼠性别的早期鉴定,准确率达99.65%以上。

性成熟后(雌性35~50日龄性成熟,雄鼠45~60日龄)的雄性可见阴囊,雌性腹部有12对乳头。

实施方案与操作方法

出生后1周龄的仔鼠体重仅有3~4g,体型小,因此观察和测量时最好两人完成,一人将一只手小白鼠仔鼠抓持和保定与手心,用棉球擦净腹部和外阴部,另一只手分开两后肢;另一人仔细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并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肛门(a)中心点与生殖器(g)中心点之间的距离(a-g)。

同时仔细观察仔鼠的外部生殖器、乳房和阴囊。雄性仔鼠的生殖器突起较明显,雄性的生殖器与肛门之间有细毛;雌鼠阴部有肛门、尿道口与阴道口,雌鼠腹部乳头较明显。

性别鉴别标准

a-g距离在3.20~4.20mm之间为雄性;a-g距离在2.20~2.90mm之间则为雌性。

本发明的特点

本技术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结果可靠,大批量仔鼠性可同时鉴定,小鼠的年龄低至1周龄的,无需等到性成熟期,适用范围广,易于普及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小白鼠仔鼠公鼠和母鼠的生殖器与肛门间距离外观图。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小白鼠仔鼠快速性别鉴定方法,其主要特征是用游标卡尺测定肛门中心点(A)与生殖器中心点(G)之间的距离(A‑G);1周龄的雄性仔鼠A‑G为3.68±0.49mm,雌性仔鼠A‑G为2.54±0.34mm,雄鼠的A‑G值大于雌鼠;同时仔细观察仔鼠阴部和腹部,雄性仔鼠的阴部仅有肛门一个孔,腹部生殖器突起较明显,生殖器与肛门之间有细毛;雌鼠阴部有肛门、尿道口与阴道口3个孔道。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1周龄小白鼠仔鼠性别的早期鉴定,准确率达99.65%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魏锁成;巩转娣;赖露菊;梁浩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6.10.09
技术公布日:2018.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