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虾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608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龙虾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龙虾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养殖技术下,对淡水小龙虾养殖仍多采用在池塘中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的放苗密度较大,由于饵料投放量日益增加以及排泄物和残饵越积越多,池塘内的微生物环境受破坏、溶氧量降低,不利于小龙虾觅食、栖息,容易影响虾的生长。因此,需要对池塘进行定期的排污,传统的排污方式非常耗时耗力;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在深水区铺设不锈钢滤网的排污方法,滤网下方排布积污坑,定期通过排污口排出,但是,由于龙虾有掘坑的习性,一旦铺设大规模的滤网,将导致龙虾的活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不影响龙虾生长发育的排污方法,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龙虾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包括池塘底部一侧开设的排污槽、设置于排污槽内的排污滤网、设置于池塘底部与排污槽相对侧的进水口、设置于排污槽底部的排水口;所述排污滤网包括纵向设置的挡板以及水平设置的不少于两层的细滤网;所述细滤网之间的池塘侧壁还开设有排污口;所述细滤网的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滤网的开口朝向池塘外部。由于进水与排水的作用,排泄物与残饵会随着水流缓慢向排水口移动,移动至排污滤网处时下落,经过多层细滤网后不同大小的污物被截留在各层滤网上,再定期通过排污口排出;经过排污滤网过滤的水从排水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细滤网设置三层,每两层细滤网之间的池塘侧壁均开设有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细滤网网孔自上而下依次减小,网孔孔径依次为4目、6目、8目。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高度小于排污槽深度,若挡板过高,则污物易被挡板截留而无法移动至细滤网处。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槽为矩形槽,开设方便、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进、排水设施带动污泥的排出,通过增设排污滤网截留污泥并排出,能够为龙虾的生长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污槽,21、挡板,22、细滤网,3、进水口,4、排水口,5、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龙虾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包括池塘底部一侧开设的排污槽1、设置于排污槽1内的排污滤网、设置于池塘底部与排污槽1相对侧的进水口3、设置于排污槽1底部的排水口4;所述排污滤网包括纵向设置的挡板21以及水平设置的三层细滤网22;每两层细滤网22之间的池塘侧壁均开设有排污口5;所述细滤网22的一端与挡板21固定连接;所述排污滤网的开口朝向池塘外部,所述排污滤网为一体成型结构,需要定期从池塘中取出清洗及消毒,以避免其堵塞。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细滤网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且所述挡板插入池塘底部固定。

所述细滤网22网孔自上而下依次减小,网孔孔径依次为4目、6目、8目。

所述挡板21高度小于排污槽1深度,若挡板21过高,则污物易被挡板21截留而无法移动至细滤网22处。

所述排污槽1为矩形槽,开设方便、稳定性好。

由于进水与排水的作用,排泄物与残饵会随着水流缓慢向排水口4移动,移动至排污滤网处时下落,经过多层细滤网22后不同大小的污物被截留在各层滤网上,再定期通过排污口5排出;经过排污滤网过滤的水从排水口4排出。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