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用于观光的生态大棚。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棚面积已基本稳定在10多万亩,其中在我国北方干旱区各省、市约有7万多亩,预计"七五"期间大棚栽培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左右。大棚覆盖的材料为塑料薄膜,适于大面积覆盖,因为它质量轻,透光保温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廉,又由于可使用轻便的骨架材料,容易建造和造形,可就地取格,建筑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并能抵抗自然灾害,防寒保温,抗旱、涝,提早栽培,延后栽培,延长作物的生长期,达到早熟、晚熟、增产稳产的目的,深受生产者的欢迎。因此,在我国北方旱区发展很快。
旅游大棚是在大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游客在大棚中获取的食物新鲜,同时,大棚中获取的食物都是由游客亲自采摘,增加了很多乐趣,因此,旅游大棚广受欢迎;同时,旅游大棚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旅游大棚没有设置专用的过道,造成游客在大棚中行走时满身泥土;旅游大棚中没有设置各项环境参数的监测调节装置,造成作物生长速度较慢,游客旅游环境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观光的生态大棚,通过设置出入口、薄膜、大棚支架、喷水头、二氧化碳检测装置、二氧化碳供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光照感应装置、光照控制装置、氧气感应装置、氧气控制装置、通风口、控制装置、过道、种植区和立柱,使该大棚能够同时满足作物生长和旅游的需求,且作物生长速度快,游客旅游环境舒适。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用于观光的生态大棚,包含有薄膜和大棚支架,薄膜和大棚支架组成大棚主体,大棚主体侧面上设置有出入口和通风口,在作物生长期,出入口用于种植人员出入大棚,在作物成熟期,出入口用于游客出入大棚,大棚主体外部设置有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监测并控制大棚内的环境参数,控制设备连接设置在大棚主体内部的喷水头、二氧化碳检测装置、二氧化碳供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光感应装置、光照控制装置、氧浓度感应装置和氧浓度控制装置;大棚主体下部设置有过道和种植区,过道下面设置有立柱。
种植区种植农作物,在作物生长阶段或在作物成熟阶段但无游客时段,二氧化碳检测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和光照感应装置将各自感应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根据作物在该生长阶段对二氧化碳、温度和光照的需求,通过二氧化碳供应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光照控制装置和喷水头分别调节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到合适范围,使作物快速生长。
在作物成熟阶段,白天有游客时段,控制设备通过二氧化碳供应装置、通风口和氧浓度控制装置调节氧浓度,使游客呼吸舒畅;控制设备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和光照控制装置分别调节温度和光照强度到合适范围,使游客游览环境舒适。游客经过入口进入大棚,在过道采摘大棚内的作物果实,即采即食。
进一步的,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喷水头、二氧化碳检测装置、二氧化碳供应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光感应装置、光照控制装置、氧浓度感应装置、氧浓度控制装置、通风口均为多个,分布在大棚主体内的不同位置。该设置可以使大棚内各部位环境差异较小,有利于作物同步生长,有利于增加游客进入大棚后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种植区设置有栽培土,所述过道下面设置有栽培土,所述过道下面设置的立柱大于20根。该设置可以使大棚过道稳定,可以使整个大棚内部的栽培土连接在一起,增大了作物根的生长范围,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避免了局部浇水过多而水不能流散造成的作物死亡于。
进一步的,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控制设备设置有生长模式旋钮和旅游模式旋钮。生长模式以植物生长为目标,综合调节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使植物到达最佳生长状态,旅游模式以人体舒适度为目标,使游客游览时环境良好。
进一步的,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过道和种植区交叉设置,过道宽度为0.6m—0.8m,种植区宽度为1m—1.2m。该设置可以使游客在过道上采摘种植区任意位置的作物,也可以满足两人以上游客同时经过同意路段,避免拥堵。
进一步的,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过道材料和立柱材料均为钢筋混凝土。该设置可以使过道高度尽量低的前提下满足行人通过的需求,使栽培土量更多,作物根生长空间增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还可以使游客在大棚中的道路干净卫生,避免泥土弄脏鞋子和衣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能够同时满足作物生长和旅游的需求,且作物生长速度快,游客旅游环境舒适。
(2)本发明各部位环境差异小,有利于作物同步生长。
(3)本发明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道,使游客在大棚中的道路干净卫生,避免泥土弄脏鞋子和衣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大棚主体和大棚主体内部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大棚主体下部的机构示意图。
其中:1—出入口,2—薄膜,3—大棚支架,4—喷水头,5—二氧化碳检测装置,6—二氧化碳供应装置,7—温度感应装置,8—温度调节装置,9—光照感应装置,10—光照控制装置,11—氧气感应装置,12—氧气控制装置,13—通风口,14—控制装置,15—过道,16—种植区,17—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用于观光的生态大棚,包含有薄膜2和大棚支架3,薄膜2和大棚支架3组成大棚主体,大棚主体侧面上设置有出入口1和通风口13,在作物生长期,出入口1用于种植人员出入大棚,在作物成熟期,出入口1用于游客出入大棚,大棚主体外部设置有控制设备14,控制设备14用于监测并控制大棚内的环境参数,控制设备14连接设置在大棚主体内部的喷水头4、二氧化碳检测装置5、二氧化碳供应装置6、温度感应装置7、温度调节装置8、光感应装置9、光照控制装置10、氧浓度感应装置11和氧浓度控制装置12;大棚主体下部设置有过道15和种植区16,过道15下面设置有立柱17。
种植区16种植农作物,在作物生长阶段或在作物成熟阶段但无游客时段,二氧化碳检测装置5、温度感应装置7和光照感应装置9将各自感应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设备14,控制设备14根据作物在该生长阶段对二氧化碳、温度和光照的需求,通过二氧化碳供应装置6、温度调节装置8、光照控制装置10和喷水头4分别调节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到合适范围,使作物快速生长。
在作物成熟阶段,白天有游客时段,控制设备14通过二氧化碳供应装置6、通风口13和氧浓度控制装置12调节氧浓度,使游客呼吸舒畅;控制设备14通过温度调节装置8和光照控制装置10分别调节温度和光照强度到合适范围,使游客游览环境舒适。游客经过入口1进入大棚,在过道15采摘大棚内的作物果实,即采即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喷水头4、二氧化碳检测装置5、二氧化碳供应装置6、温度感应装置7、温度调节装置8、光感应装置9、光照控制装置10、氧浓度感应装置11、氧浓度控制装置12、通风口13均为多个,分布在大棚主体内的不同位置。该设置可以使大棚内各部位环境差异较小,有利于作物同步生长,有利于增加游客进入大棚后的舒适度。
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种植区16设置有栽培土,所述过道15下面设置有栽培土,所述过道15下面设置的立柱17大于20根。该设置可以使大棚过道15稳定,可以使整个大棚内部的栽培土连接在一起,增大了作物根的生长范围,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避免了局部浇水过多而水不能流散造成的作物死亡。
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控制设备14设置有生长模式旋钮和旅游模式旋钮。生长模式以植物生长为目标,综合调节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使植物到达最佳生长状态,旅游模式以人体舒适度为目标,使游客游览时环境良好。
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过道15和种植区16交叉设置,过道15宽度为0.6m—0.8m,种植区16宽度为1m—1.2m。该设置可以使游客在过道15上采摘种植区16任意位置的作物,也可以满足两人以上游客同时经过同意路段,避免拥堵。
为使大棚性能更加良好,所述过道15材料和立柱17材料均为钢筋混凝土。该设置可以使过道15高度尽量低的前提下满足行人通过的需求,使栽培土量更多,作物根生长空间增大,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还可以使游客在大棚中的道路干净卫生,避免泥土弄脏鞋子和衣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