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松紧度的不会跑鱼的鱼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4918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松紧度的不会跑鱼的鱼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主要用于渔猎领域钓鱼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鱼钩很容易跑鱼,垂钓者过早或者过晚提鱼竿,鱼都会跑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基本不会跑鱼,不需要熟练的垂钓技术,初学者就可以很容易地钓到鱼,又可以享受垂钓的乐趣;本发明主要由钩尖(1)、钩身(2)、钢丝(3)、圆柱筒(4)、上止挡环(5)、电极片(6)、电池(7)、下电池铁(8)、上电池铁(9)、弹簧A(10)、线环(11)、电线(14)、下止挡环(16)、固定杆(17)、弹簧B(18)、调整螺杆(19)组成;钩身(2)是中空的,钢丝(3)穿过钩身(2)的空腔及下电池铁(8)的孔,钢丝(3)的一端与钩尖(1)的下端固定,钢丝(3)的另一端与上电池铁(9)的下端固定;钩身(2)的上部穿过圆柱筒(4)下端的孔,钩身(2)的上部固定有上止挡环(5)和下止挡环(16),钩身(2)的上部可以沿圆柱筒(4)下端的孔上下滑动;上止挡环(5)、电极片(6)、电池(7)、下电池铁(8)、上电池铁(9)、弹簧A(10)均安装在圆柱筒(4)内;上止挡环(5)固定有导电棒(12),两个电极片(6)的一端与圆柱筒(4)的内壁固定,两个电极片(6)可以将导电棒(12)夹持住,两个电极片(6)的内侧相对面均有绝缘涂层(13),固定杆(17)的一端与圆柱筒(4)的内壁固定,固定杆(17)的另一端与电极片(6)固定,弹簧B(18)的一端与电极片(6)固定,弹簧B(18)的另一端顶住调整螺杆(19)的前端,调整螺杆(19)可以拧入圆柱筒(4)的侧壁孔内并可以顶住弹簧B(18),固定杆(17)的轴线与调整螺杆(19)的轴线重合;弹簧A(10)的上端与圆柱筒(4)的上端固定,弹簧A(10)的下端与上电池铁(9)的上端固定;下电池铁(8)与圆柱筒(4)的内壁固定;电池(7)的正极或负极与下电池铁(8)的下端固定,电线(14)将电池(7)、两个电极片(6)及上电池铁(9)连接形成通电回路;线环(11)的下端与圆柱筒(4)的上端固定;本发明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首先将钩身(2)下部向上推,使下止挡环(16)顶住圆柱筒(4)的下端,此时两个电极片(6)的绝缘涂层(13)正好压在导电棒(12)上,再合上电源的外置开关,然后在钩尖(1)及钩身(2)下部上鱼饵,将鱼钩及浮漂投入水中,等待鱼上钩,当鱼吃鱼饵时,会向上推动或者向下拉动钩身(2)的下部,钩身(2)的向上或者向下的微动会带动导电棒(12)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一旦导电棒(12)移出绝缘涂层(13)的绝缘范围,两个电极片(6)通电,上电池铁(9)和下电池铁(8)相互吸引,将上电池铁(9)向下拉,上电池铁(9)将钢丝(3)向下推,钢丝(3)又通过钩身(2)的空腔将钩尖(1)顶出,钩尖(1)刺入鱼嘴,此时水面上的浮漂会明显地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垂钓者提起鱼竿,鱼线向上拉圆柱筒(4)使钩身(2)下移,将上止挡环(5)顶住圆柱筒(4)的下端,同时钩身(2)的下端又顶住钩尖(1)的下端,钩尖(1)与钩身(2)又回到初始位置,垂钓者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将鱼钓起;需说明:内置电源需配置外置电源开关;上电池铁(9)和下电池铁(8)的净距离等于上止挡环(5)与圆柱筒(4)底部的净距离;向内拧调整螺杆(19)可以将两个电极片(6)对导电棒(12)的夹持力增大,向外拧调整螺杆(19)可以将两个电极片(6)对导电棒(12)的夹持力减小。

附图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1-钩尖,2-钩身,3-钢丝,4-圆柱筒,5-上止挡环,6-电极片,7-电池,8-下电池铁,9-上电池铁,10-弹簧A,11-线环,12-导电棒,13-绝缘涂层,14-电线,15-钓鱼线,16-下止挡环,17-固定杆,18-弹簧B,19-调整螺杆。

图1是本发明的立面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钩尖(1)被顶出的立面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电极片(6)及导电棒(12)的左视立面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电极片(6)内侧面的立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接线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内容已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不再重复,需说明:如果垂钓者遇到小鱼较多的情况,可以将两个电极片6对导电棒12的夹持力调小一些,反之则调大一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