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原鲤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636阅读:2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岩原鲤的养殖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养殖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小瓜虫的爆发,提高岩原鲤的成活率。



背景技术: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 Tchang)属鲤亚科,原鲤属,分布于宜昌以上长江干流及支流,是一种栖居于岩石缝间的底层鱼类,以嘉陵江、岷江和金沙江较多,现为四川、重庆等地的野生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其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小。由于滥捕和环境恶化,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物种,亦是为缓解水电工程对鱼类不利影响而进行增殖放流的重要对象之一。

近年来,由于受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江河岩原鲤资源量大幅下降。因此,多个水电工程都配套建设了鱼类增殖流放站,并修建了室内循环水系统,岩原鲤列为增殖放流对象。因此,对岩原鲤人工驯养、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岩原鲤亲鱼的驯养和繁殖已逐步完善和成熟,但该鱼的亲鱼和鱼苗培育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集约化循环水系统养殖时,由于极易发生小瓜虫病的原因,往往造成大量的死亡,甚至全军覆灭。

目前控制小瓜虫爆发的主要方法是依靠药物进行杀灭病原体,小瓜虫是一种顽固性的原生动物,它靠细胞分裂完成生殖,一般药物很难杀死,通常只对硝酸亚汞敏感,对其他药物基本无效。然而,硝酸亚汞也只能杀死幼虫和成虫,对形成的包囊无效,待环境适宜时包囊马上可释放出大量的幼虫,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鳃丝甚至肠道内,给鱼类造成很大的伤害,防治过程中需要连续用药,同时硝酸亚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化学药物,对人体及鱼类本身都会造成很大的毒害,释放到水体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被列为禁用药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原鲤养殖方法,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以上的不足,既不污染水质,也不会对人体和鱼类造成伤害,它是通过水体中的微生物相互抑制的作用,有效控制小瓜虫的爆发,能有效提高岩原鲤鱼苗培育成活率和成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岩原鲤的养殖方法,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循环水系统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小瓜虫病,及时转到事先准备好的室外肥水池中进行养殖,采用生物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小瓜虫病的爆发,对岩原鲤无任何毒副作用,提高岩原鲤的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岩原鲤的养殖方法,其步骤是:

1)室外水泥池的清塘消毒:

A、选择室外水泥池为养殖池,面积为50-200m2,水深80-150cm,池底有3-5cm厚的底泥;

B、水泥池中进水至水深10-30cm,用20-30ppm的高锰酸钾浸泡水泥池2-5小时后放干水池,再加入新水至50cm,用强氯精按5-10ppm的量全池泼洒;

C、7-10天后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深80-150cm;

2)基肥的补充和池水的培肥:

A、收集经过发酵的牛粪或鸡粪作为底肥,每亩用量200-300kg,一次施足;5-7天后每亩补充1-2kg生物鱼肥;

B、2-3天后泼洒打碎的生豆浆,每天1次,用量2-3kg/亩,连续泼洒5-7天;

3)水泥池设施的架设

每个水泥池配置1台0.3kW的增氧机增氧,并在水泥池内架设1台0.75kW的潜水泵冲水;

4)放养前的水质检测及温差调控

放养前对池水水质进行检测,指标要求如下:pH 6.8-7.5,DO 4mg/L以上,NH4+小于0.2mg/L,NO2-小于0.05mg/L,浮游生物量要求大于500个/mL,透明度10-20cm,水温18-28℃;

5)放养

放养岩原鲤鱼苗或岩原鲤亲鱼,所述鱼苗的放养密度为50-100尾/m2,所述亲鱼的放养密度为0.3-0.5kg/㎡;开启增氧机和潜水泵,每天开启20-24小时,使池内形成流水环境;每天投喂动物性活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0.5%,每天投喂两次。

作为优选,放养岩原鲤鱼苗前,在所述的水泥池中架设网箱,规格为4×4×1.0-1.2米,网箱入水深80cm,将岩原鲤鱼苗转入网箱中养殖,密度为500-1500尾/箱。

本养殖方法主要通过室外肥水池中的微生物对小瓜虫的抑制作用,控制小瓜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岩原鲤小瓜虫病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2)本发明是采用生物方法有效抑制小瓜虫的爆发,对鱼体不会造成任何的毒副作用,对水体也不会造成任何的污染;

3)本发明一般3-5天即可使小瓜虫杀死或脱落,7天基本治愈,治疗效果好,只要发现及时,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2015年5月15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金沙江中游大唐观音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一号循环水系统鱼苗培育车间的10口培育缸中,1万多尾岩原鲤鱼苗(规格2cm左右)爆发小瓜虫病,鱼苗的鳍条、体表全身都布满白点,鳃部也寄生有小瓜虫。将上述寄生小瓜虫的岩原鲤鱼苗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进行养殖。具体如下:

一、试验组

岩原鲤鱼苗的养殖方法,其步骤是:

1、室外水泥池的准备及消毒

A、选择培育过一龄白甲鱼和鲤鲫鱼的池塘,长20m、宽5m、水深1.2m、面积100m2,池底有3cm的底泥,进排水方便;

B、将水泥池中所养鱼类拉网捞走,清理干净,排出多余的池水,进水至水深30cm,然后将水池先用20ppm高锰酸钾浸泡5小时,清洗消毒,再加入新水至50cm,用10ppm的强氯精进行彻底消毒;

C、10天后毒性消失,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深120cm左右;

2、基肥的补充和池水的培肥

A、收集经过发酵的牛粪作为底肥,每亩用量200kg,一次施足;7天后每亩补充天辰牌生物鱼肥1kg;

B、3天后泼洒打碎的生豆浆,每天1次,用量2kg/亩,连续泼洒5天;

3、水泥池设施的架设

A、放养前架设网箱2个,规格为4×4×1.0米,网箱入水深80cm左右,并架设1台0.3kW增氧泵满足溶氧需求;

B、在水泥池内架设1台0.75kW的潜水泵;

4、放养前的水质检测及温差调控

A、放养前对池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pH 7.2、DO 6.8mg/L以上、NH4+0.15mg/L、NO2-0.03mg/L,浮游生物量大于500个/mL,透明度15cm;

B、调节水池的温度:先测量水泥池水温为24℃,然后将室内培岩原鲤育池的水温利用冷热泵调节到22℃左右,保证室内外温差小于2℃;

5、放养

水温调节完成后,将其中的病鱼6500尾分别入1口水泥池和2口网箱中进行暂养,水泥池放养5000尾,暂养密度为50尾/㎡左右,网箱1500尾,网箱养殖密度分别为500尾/箱、1000尾/箱;开启增氧机增氧并开动潜水泵冲水,增氧机和潜水泵每天开启20小时,使池内或网箱内形成流水环境;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饲料(甲鱼料或鳗鱼料揉成面团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0.5%,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每天投喂两次。

二、对照组1

将2000尾寄生小瓜虫的岩原鲤鱼苗转入室外清水池养殖,鱼池的规格为长20m、宽5m、深1.2m,且进排水方便,池底无底泥,采用蓄水池直接供水。进鱼前测量水温水质情况如下:水温24℃、pH 7.2、DO 6.9、NH4+0.1mg/L、NO2-0.03mg/L,浮游生物量小于50个/mL,透明度45cm;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饲料(甲鱼料或鳗鱼料揉成面团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0.5%,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每天投喂两次。

三、对照组2

将2000尾寄生小瓜虫的岩原鲤鱼苗放在车间循化水系统中,分2口缸进行暂养和用药。循环水系统中共有30个2米的缸、24个1米的缸,并安装有进水泵2台,1次回水泵2台、2次回水泵2台、转盘过滤器1套、增氧风机3台、紫外线消毒器1套、曝气池和冷热泵系统,转鱼时的水质指标为:水温20℃、DO 7.3、pH 7.8、NH4+0.1mg/L、NO2-0.03mg/L,浮游生物量小于50个/mL,透明度100cm,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饲料(甲鱼料或鳗鱼料揉成面团投喂),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0.5%,每天投喂两次,每天用0.2ppm的硝酸亚汞浸泡2小时换水,连续用药3天。

试验组中,第二天岩原鲤鱼苗的死亡量为200尾,第三天死亡100尾左右,之后逐日减少,一个星期后无鱼苗死亡,岩原鲤鱼苗的总计死亡量为500尾左右,15天后进行拉网检查,鱼苗体质健壮,活动正常,体表和鳃部无小瓜虫寄生,成活率92.3%左右。对照组1的岩原鲤鱼苗,在第三天的死亡量达到1600多尾,死亡率80%以上。对照组2经过3天的用药,死亡量仍在1200尾左右,死亡率60%左右。

实施例2:

2016年5月10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金沙江中游大唐观音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一号循环水系统鱼苗培育车间的15口鱼苗培育缸中,3万多尾岩原鲤鱼苗(体长3cm左右)爆发大量小瓜虫病。将上述寄生小瓜虫的岩原鲤鱼苗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养殖。具体如下:

一、试验组

岩原鲤鱼苗的养殖方法,其步骤是:

1、室外水泥池的准备及消毒

A、选择培育过一龄白甲鱼和鲤鲫鱼的1口水泥池,长20m、宽10m、水深1.5m、面积200m2,池底有5cm的底泥,进排水方便;

B、将水泥池中所养鱼类进行打捞,排水并进水至水深10cm左右,将鱼池先用30ppm高锰酸钾浸泡2小时,清洗消毒,再加入新水至50cm,用20ppm的强氯精进行彻底清塘;

C、7天后毒性消失,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深150cm左右;

2、基肥的补充和池水的培肥

A、收集经过发酵的鸡粪作为底肥,每亩用量250kg;6天后补充天辰牌生物鱼肥1.5kg;

B、2天后泼洒打碎的生豆浆,每天1次,用量3kg/亩,连续泼洒6天;

3、水泥池设施的架设

A、放养前架设网箱3个,规格为4×4×1.2米,网箱入水深80cm,并架设1台0.3kW增氧泵满足溶氧需求;

B、在水泥池内架设1台0.75kW的潜水泵;

4、放养前的水质检测及温差调控

A、放养前对池水水质进行检测,指标如下:pH 6.8、DO 4mg/L以上、NH4+0.2mg/L、NO2-0.05mg/L,浮游生物量大于500个/mL,透明度10cm;

B、调节水池的温度:先测量水泥池水温为28℃,然后将室内培岩原鲤育池的水温利用冷热泵调节到26℃左右,保证室内外温差小于2℃;

5、放养

水温调节完成后,将其中的病鱼2万尾转入水泥池中暂养,暂养密度为100尾/m2左右;将4500尾分别转入3个网箱中,网箱养殖密度为1500尾/箱;开启增氧机增氧并开动潜水泵冲水,增氧机和潜水泵每天开启24小时,使池内形成流水环境;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饲料(甲鱼料或鳗鱼料揉成面团投喂),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0.5%,每天投喂两次。

二、对照组1

将病鱼中的其中2000尾岩原鲤鱼苗转入室外1口清水池养殖,鱼池的规格为长20m、宽5m、深1.2m,池底无底泥,采用蓄水池直接进水,进排水方便。进鱼前测量水温水质情况如下:水温26℃、pH 7.2、DO 6.9、NH4+0.1mg/L、NO2-0.03mg/L,浮游生物量小于50个/mL,透明度45cm;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或人工饲料(甲鱼料或鳗鱼料揉成面团投喂),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0.5%,每天投喂两次。

三、对照组2

将2500尾寄生小瓜虫的岩原鲤鱼苗放在车间循化水系统中,分5口缸进行暂养和隔离用药。此循环水系统中共有2米缸30个、1米缸24个,并安装有进水系统,1次回水系统、2次回水系统、转盘过滤器、增氧风机、紫外线消毒器、曝气池和冷热泵系统,试验时检测水质指标为:水温22℃、DO 7.3、pH 7.8、NH4+0.1mg/L、NO2-0.03mg/L,浮游生物量小于30个/mL,透明度100cm,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饲料(甲鱼料或鳗鱼料揉成面团投喂),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日投喂量为体重的0.5%,每天投喂两次,每天用0.2ppm的硝酸亚汞浸泡2小时换水,连续用药3天。

试验组中,第二天岩原鲤鱼苗的死亡量为300尾,第三天死亡150尾左右,之后逐日减少,一个星期后无鱼苗死亡,岩原鲤鱼苗的总计死亡量为500尾左右,15天后进行拉网检查,鱼苗体质健壮,活动正常,体表和鳃部无小瓜虫寄生,成活率98%左右。对照组1的岩原鲤鱼苗,在第三天的死亡量达到1400尾左右,死亡率70%左右。对照组2经过3天的用药,死亡量仍在1000尾左右,死亡率40%左右。

实施例3:

2016年4月25日,在室外培育的一口养有岩原鲤亲鱼(亲鱼平均个体0.9kg)的鱼池中发现大量的小瓜虫寄生,体表发现大部发炎,已有零星死亡。将上述寄生小瓜虫的岩原鲤亲鱼捞起共50尾,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养殖。具体如下:

一、试验组

岩原鲤亲鱼的养殖方法,其步骤是:

1、室外水泥池的准备及消毒

A、选择培育过一龄白甲鱼和鲤鲫鱼的1口水泥池,长10m、宽5m、水深0.8m、面积50m2,池底有4cm的底泥,进排水方便;

B、将水泥池中所养鱼类进行打捞,排水并进水至水深20cm左右,将鱼池先用25ppm高锰酸钾浸泡4小时,清洗消毒,再加入新水至50cm,用8ppm的强氯精进行彻底清塘;

C、8天后毒性消失,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深80cm左右;

2、基肥的补充和池水的培肥

A、收集经过发酵的牛粪作为底肥,每亩用量300kg,一次施足;5天后每亩补充天辰牌鱼用生物肥2kg;

B、3天后泼洒打碎的生豆浆,每天1次,用量3kg/亩,连续泼洒7天;

3、水泥池设施的架设

放养前在水泥池内架设1台0.3kW增氧机和1台0.75kW的潜水泵;

4、放养前的水质检测及温差调控

A、放养前对池水水质进行检测,指标如下:pH 7.5、DO 4mg/L以上、NH4+0.1mg/L、NO2-0.04mg/L,浮游生物量大于500个/mL,透明度20cm;

B、调节水池的温度:先测量水泥池水温为18℃,室内培育缸的水温18℃室内外温差小于2℃;

5、放养

水温调节完成后,将其中的亲鱼23尾(约20kg)转入水泥池中暂养,暂养密度为0.3-0.5kg/m2,开启增氧机增氧并开动潜水泵冲水,增氧机和潜水泵每天开启22小时,使池内形成流水环境;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饲料(沉性颗粒料,饲料品牌海大6602),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0.5%,每天投喂两次。

二、对照组

将20尾寄生小瓜虫的岩原鲤亲鱼放在室内循化水系统中,分2口3米缸进行暂养和隔离用药,此循环水系统中共有3米缸30个,并安装有进水系统,1次回水系统、2次回水系统、转盘过滤器、增氧风机、紫外线消毒器、曝气池和冷热泵系统,测量水质指标为:水温18℃、DO 7.3、pH 7.8、NH4+0.1mg/L、NO2-0.03mg/L,浮游生物量小于30个/mL,透明度100cm,暂养期间适当投喂营养全面的活鲜饵料(水蚯蚓)和人工饲料(蛋白含量为40%左右的沉性颗粒料,饲料品牌海大6602),两者投喂的质量比为1:1,日投喂量为体重的0.5%,每天用0.2ppm的硝酸亚汞浸泡2小时换水,连续用药3天。

试验组中在7天后拉网检查,岩原鲤亲鱼鱼体小瓜虫脱落,体表炎症基本康复,无死亡现象,成活率100%。对照组中按照连续用药3天,虫体基本脱落,但活动、摄食较差,体表炎症康复较慢,期间亲鱼死亡3尾,成活率8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