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5556发布日期:2020-01-07 08:0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复合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栽培在我国有了迅速地发展。全国保护地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而保护地栽培在中国作为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项重要农业措施,在未来将继续发展,栽培的作物也将由当前的蔬菜、草莓向花卉、瓜类、果树、苗圃、中草药等方向发展。保护地的发展,也为根结线虫、土传病害和杂草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通常栽种3~5年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一般减产20~40%,严重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随着保护地的继续发展和高附加值作物的连年栽培,根结线虫、土传病害和杂草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并将成为严重制约保护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发明人在山东、江苏、辽宁、河北、浙江、河南等地调查,根结线虫、土传病害和杂草的危害已成为保护地栽培中的突出问题。由于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农民大量使用国家禁用的药剂(如涕灭威、克百威、甲拌磷、汞制剂等)防治根结线虫、土传病害和杂草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由于保护地投资大,一些处理时间长、需要较长轮作时间的方法在温室中难以实施,也难以被农民接受。而种前土壤化学消毒技术正日益成为当前保护地农业植物保护的首选技术之一。

1,3-二氯丙烯(1,3-d)是一种无色液体,毒性中等。熔点-84℃,沸点108℃,比重:1.22(20℃),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1,3-d是一种优良的杀线虫剂,同时对一些地下害虫有效,但对一些杂草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非常有限。

二甲基二硫(dmds)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有恶臭,熔点-85℃,沸点109.7℃,比重:1.065(20℃),折射率1.5250,能溶解于醇、醚,不溶于水。dmds对多种线虫具有很高的活性,但dmds对不同土传病原真菌的活性有很大差异,效果不够理想。在申请人之前已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1310184564.0)对二甲基二硫的室内杀线、杀菌、除草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二甲基二硫对南方根结线虫、镰刀属真菌具有一定的防效,但对疫霉属真菌及苘麻和马唐防效较差。

棉隆(dz)是一种无色晶体,密度1.37g/cm3。20℃时溶解度:水3g/l,环已烷400g/l,氯仿391g/l,丙酮173g/l,苯51g/l,乙醇15g/l,乙醚6g/l,35℃以下稳定。50℃以对温度和湿度敏感,酸性介质中水解成二硫化碳、甲醛和甲胺。施用于潮湿的土壤中时,在土壤中遇水分解成有毒的异硫氰酸甲酯、甲醛和硫化氢等,迅速扩散至土壤颗粒间,从而发挥熏蒸活性。但dz对土传病原真菌、土传病原细菌及土壤中的线虫及杂草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活性,但效果均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目前蔬菜、草莓、花卉、瓜类、苗圃、果园、茶园、林木或中草药等作物中易生根结线虫、土传病害和杂草,且难以根除的问题,提出一种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的应用。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为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所述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优选的重量比为1:4:3。

其可以与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制成缓释颗粒剂、颗粒剂、片剂。

上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作物种植上出现的土传病原线虫、土传病原真菌、土传病原细菌和农田杂草的用途。

所述的土传病原线虫为垫刃线虫属、根结线虫属、胞囊线虫属、矮化线虫属、短体线虫属、盘旋线虫属、螺旋线虫属、盾状线虫属、肾形线虫属、真滑刃线虫属、长针线虫属、剑线虫属,毛刺线虫属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病原真菌为镰刀菌属、疫霉菌属、腐霉菌属,轮枝菌属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病原细菌为青枯劳尔氏菌、欧氏杆菌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杂草为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看麦娘、野燕麦、香附子、鸭跖草、苘麻、猪殃殃、龙葵、打碗花、田旋花、铁苋菜、播娘蒿、牛繁缕、繁缕、马齿苋、反枝苋、凹头苋、藜、小藜、灰绿藜、地肤、酸模叶蓼、节节草、紫茎泽兰、薇甘菊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作物为蔬菜、草莓、花卉、瓜类、苗圃、果园、茶园、林木或中草药。

上述的农药组合物的施用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首先将土壤深翻25-35cm;

(2)然后将组合物直接均匀使用到土壤,深度为20-30cm,也可以先将棉隆通过“混土法”均匀施用至土壤,深度为20-30cm,之后将1,3-二氯丙烯和二甲基二硫混合或者1,3-二氯丙烯和二甲基二硫单剂依次通过注射或滴灌的方式均匀施用至土壤;

(3)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2-4周后,敞气3-12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作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预料不到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线虫、杀菌及除草效果比单剂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施药用工和成本,也减小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发明申请人在熏蒸剂的混用增效筛选中发现,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复配,对线虫、主要土传病原菌及常见农田杂草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胞囊线虫、镰刀菌和马唐。

本发明组合物以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为活性成分,将含有效成分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的原药与适当的辅料制成农业上可用的任意剂型;本发明提供的熏蒸剂组合物,可以根据所防治的作物、所处环境条件、防治方法、防治成本等各类因素,优选剂型为缓释颗粒剂、液剂、颗粒剂、片剂。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辅料包括溶剂、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吸附剂、黏合剂、助流动剂、润滑剂、抗黏着剂、崩解剂、赋形剂、填料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辅料配制成相应的剂型。上述辅料都是农药制剂中常见的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是农药制剂加工工艺中常用的方法。

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下面从组合物剂型的加工、组合物室内活性评价和组合物田间防效试验等三个部分,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组合物剂型的加工

实施例1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加工为缓释颗粒剂。例如如下配方:

本发明的缓释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上述的重量百分比准备原药和各助剂,并将原药与稳定剂混合均匀,得到有效成分;

b、将所述有效成分喷洒到所述颗粒剂惰性载体上并搅拌均匀,然后将其静置1-2小时;

c、将所述包膜剂加热熔融后,将其喷洒在所述颗粒状惰性载体的表面,将其包裹起来,得到本发明的缓释颗粒剂。

组合物室内活性评价

本实施例采用的药剂为:

92%1,3-二氯丙烯乳油(实验室自制),缩写:1,3-d;

95%二甲基二硫乳油(实验室自制),缩写:dmds;

98%棉隆微粒剂(实验室自制),缩写:dz;

供试土样为:

土样采自北京顺义黄瓜拉秧地,常年线虫和病害发生严重,取耕作层土壤于室内添加纯培养的青枯劳尔氏菌等培养2周后,过2mm筛,混匀备用。经分析,土壤含水量(水:干土)为19.38%,ph6.4,土壤有机质含量31.5g/kg,nh4+-n3.3mg/kg,no3--n51.2mg/kg,有效磷557.0mg/kg,速效钾969.3mg/kg,属沙壤土。

评价指标和方法为:

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spp.,采用蔗糖离心浮选法;

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spp.,采用贝尔曼漏斗法;

镰刀菌属fusariumspp.,采用komada方法分离;

疫霉菌属phytophthoraspp.,采用masago方法分离;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arum,采用kelman方法分离;

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芽长;

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芽长;

莎草cyperusrotundus,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芽长。

试验方法

1、药量设置

按药剂(有效成分)与土壤质量比分别设计以下15个试验处理:

2、试验过程

称取1000g前面准备好的土样,放入3.5l干燥器中。每个处理分别点播已催芽的苘麻种子15粒、马唐种子15粒和莎草种子15粒,然后将药剂分别用移液枪准确移取。25℃下熏蒸5d。熏蒸结束后敞气1d,然后分离线虫和土传病原菌,同时测量杂草的芽长。并设置空白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

3、计算方法

线虫存活率和校正死亡率用下式计算:

存活率%=100×存好线虫数/供试总虫数

校正死亡率%=100×(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

病原菌抑制率用下式计算:

抑制率%=100×(对照区病原物数量-药剂处理区病原物数量)/对照区病原物数量

杂草抑制率用下式计算:

抑制率%=100×(空白对照杂草芽长-药剂处理杂草芽长)/空白对照杂草芽长

根据colby法(1966)公式计算校正存活率(/量)并与实测的校正存活率(/量)比较,简便、有效地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效果。计算公式为:

e=x1×x2…×xn/100(n-1)

e为混剂的理论校正存活率(/量);n为混用药剂的数量;x1表示施用第1种药剂后的校正存活率(/量);x2表示施用第2种药剂药剂后的校正存活率(/量);xn表示施用第n种药剂后的校正存活率(/量)。当混剂实际校正存活率(/量)大于理论校正存活率(/量)时,表示拮抗;当混剂实际校正存活率(/量)小于理论校正存活率(/量)时,表示增效。

4、测定结果

对线虫的效果

表1不同比例的三元组合物对线虫的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的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两种线虫均表现出增效作用。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根结线虫校正存活率均在7%以下,即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3%;其中1,3-d+dmds+dz(1:4:3)80(10+40+30)处理对根结线虫增效作用最显著。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胞囊线虫校正死亡率校正存活率均在7%以下,即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3%;其中1,3-d+dmds+dz(1:4:3)80(10+40+30)处理对胞囊线虫增效作用最显著。

对主要土传病原菌的效果

表2不同比例的三元组合物对土传病原菌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的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镰刀菌、疫霉菌和青枯菌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镰刀菌校正存活率均在17%以下,即校正抑制率均高于83%,其中1,3-d+dmds+dz(1:4:3)80(10+40+30)处理对镰刀菌增效作用最显著;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疫霉菌校正存活率均在31%以下,即校正抑制率均高于69%,其中1,3-d+dmds+dz(1:4:3)80(10+40+10)处理对疫霉菌增效作用最显著;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青枯菌校正存活率均在34%以下,即校正抑制率均高于66%,其中1,3-d+dmds+dz(1:4:3)80(10+40+30)处理对青枯菌增效作用最显著。

对两种主要田间杂草的效果

表3不同比例的三元组合物对主要田间杂草的效果

由表3中可以看出,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的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苘麻、马唐和莎草均表现出增效作用。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苘麻校正生长率均在12%以下,即校正抑制率均高于88%,其中1,3-d+dmds+dz(1:4:3)80(10+40+30)处理对苘麻增效作用最显著;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马唐校正生长率均在11%以下,即校正抑制率均高于89%,其中1,3-d+dmds+dz(1:4:3)80(10+40+30)处理对马唐增效作用最显著;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莎草校正生长率均在35%以下,即校正抑制率均高于65%,其中1,3-d+dmds+dz(1:4:3)80(10+40+30)处理对莎草增效作用最显著。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和棉隆混用,对阔叶及禾本类杂草均增效明显。以上说明该组合物的8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阔叶类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极好的抑制作用。

组合物田间防效试验

均采用土壤消毒处理,于作物种植前施药,熏后调查田间杂草情况,以及取土后分离土壤中的线虫、病原真菌、细菌,并计算各药剂的防效。详见田间防效实施例1-6。

田间防效试验1

防治对象:番茄田常见杂草及番茄上土传线虫和土传病原菌。试验点:北京通州。在番茄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30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98%的棉隆微粒剂15g/m2的用量通过“混土法”均匀施用到土壤中,之后将90%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1,3-二氯丙烯18%,二甲基二硫含量72%)乳油(按总有效成分25g/m2的用量)通过滴灌系统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2周后,敞气7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苘麻、牛筋草、马唐、龙葵、打碗花、田旋花、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达到92%以上,对根结线虫、毛刺线虫和剑线虫的防效分别达94.1%、92.7%和93.2%,对番茄青枯菌的防效达80.6%,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94.2%,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85.8%。

对照药剂92%1,3-二氯丙烯乳油(按有效成分2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牛筋草、马唐、龙葵、打碗花、田旋花、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低于65%,对根结线虫、毛刺线虫和剑线虫的防效分别为85.8%、75.1%和84.1%,对番茄青枯菌的防效达28.9%,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54.3%,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39.3%。

对照药剂95%二甲基二硫乳油(按有效成分8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牛筋草、马唐、龙葵、打碗花、田旋花、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低于75%,对根结线虫、毛刺线虫和剑线虫的防效分别为82.9%、75.5%和82.1%,对番茄青枯菌的防效达46.6%,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65.6%,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34.5%。

对照药剂98%棉隆微粒剂(按有效成分6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牛筋草、马唐、龙葵、打碗花、田旋花、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低于60%,对根结线虫、毛刺线虫和剑线虫的防效分别为61.8%、65.9%和54.2%,对番茄青枯菌的防效达72.8%,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82.9%,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75.6%。

田间防效试验2

防治对象:黄瓜田常见杂草及黄瓜上土传线虫和土传病原菌。试验点:北京顺义。在黄瓜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30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缓释颗粒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均匀混布施用至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7天,通过黄瓜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苘麻、马唐、牛筋草、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达到100%,对根结线虫、短体线虫的防效分别达96.1和92.7%,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94.6%,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91.1%。

对照药剂92%1,3-二氯丙烯液剂(按有效成分2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牛筋草、马唐、龙葵、打碗花、田旋花、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低于58%,对根结线虫、短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83.92%和84.01%,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64.1%,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58.3%。

对照药剂95%二甲基二硫液剂(按有效成分6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牛筋草、马唐、龙葵、打碗花、田旋花、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低于58%,对根结线虫、短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75.9%和84.1%,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64.1%,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58.3%。

对照药剂98%棉隆微粒剂(按有效成分6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牛筋草、马唐、龙葵、打碗花、田旋花、藜、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的防效均低于70%,对根结线虫、短体线虫的防效分别为67.2%和68.6%,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83.8%,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79.3%。

田间防效试验3

防治对象:生姜田常见杂草及生姜上土传病原菌。试验点:山东安丘。在生姜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28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片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通过打孔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10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苘麻、马唐、藜、牛筋草、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田旋花、铁苋菜、播娘蒿、牛繁缕、繁缕的防效均达到100%,对根结线虫和真滑刃线虫的防效分别为96.7%和95.5%,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93.9%,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90.2%,对腐霉菌防效达87.7%,对生姜青枯菌防效达88.2%。

对照药剂92%1,3-二氯丙烯胶囊制剂(按有效成分3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马唐、藜、牛筋草、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田旋花、铁苋菜、播娘蒿、牛繁缕、繁缕的防效均低于58%,对根结线虫和真滑刃线虫的防效分别为86.8%和82.9%,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64.6%,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48.3%,对腐霉菌防效达49.1%,对生姜青枯菌的防效达31.1%。

对照药剂88%二甲基二硫胶囊制剂(按有效成分8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马唐、藜、牛筋草、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田旋花、铁苋菜、播娘蒿、牛繁缕、繁缕的防效均低于63%,对根结线虫和真滑刃线虫的防效分别为81.8%和86.9%,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64.9%,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48.0%,对腐霉菌防效达57.2%,对生姜青枯菌的防效达35.1%。

对照药剂98%棉隆微粒剂(按有效成分60g/m2的用量)按同样方法消毒后对苘麻、马唐、藜、牛筋草、马齿苋、牵牛花、苋菜、狗尾草、莎草、田旋花、铁苋菜、播娘蒿、牛繁缕、繁缕的防效均低于67%,对根结线虫和真滑刃线虫的防效分别为67.4%和69.2%,对镰刀属真菌防效达81.3%,对疫霉属真菌防效达77.2%,对腐霉菌防效达81.7%,对生姜青枯菌的防效达80.4%。

田间防效试验4

防治对象:生姜田田罔草。试验点:山东安丘。在生姜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28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片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通过打孔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10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罔草无防效。

同样的地块,在生姜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28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木棉花提取物(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木棉花提取物5%)片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通过打孔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10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罔草防治效果达到83.1%,同样的实验步骤,去掉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三种成分,只保留木棉花提取物,防治效果为51.1%。所述木棉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木棉花捣碎成浆状,加入3-8倍重量份数的1%碳酸氢钠溶液,搅拌1-5小时,采用100-200目的细纱布过滤,向过滤液中加入占其25%体积的异丙醇沉淀,1200rpm离心3min,获得沉淀物,得到木棉花提取物。

田间防效试验5

防治对象:番茄田麦冬草。试验点:山东安丘。在番茄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28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水杉叶提取物(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水杉叶提取物5%)片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通过打孔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10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麦冬草无防效。

同样的地块,在番茄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28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水杉叶提取物(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水杉叶提取物5%)片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通过打孔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10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麦冬草防治效果达到81.0%,同样的实验步骤,去掉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三种成分,只保留水杉叶提取物,防治效果为49.1%。所述水杉叶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水杉叶捣碎成浆状,加入3-8倍重量份数的1%酒石酸钠溶液,搅拌1-5小时,采用100-200目的细纱布过滤,向过滤液中加入占其25%体积的异丙醇沉淀,1200rpm离心3min,获得沉淀物,得到水杉叶提取物。

田间防效试验6

防治对象:茄子田结缕草。试验点:山东安丘。在茄子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28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蟾蜍草提取物(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蟾蜍草提取物5%)片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通过打孔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10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结缕草无防效。

同样的地块,在茄子种植前,首先将土壤深翻28cm,同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然后将64%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蟾蜍草提取物(1,3-二氯丙烯8%,二甲基二硫含量32%,棉隆含量24%,蟾蜍草提取物5%)片剂(按总有效成分40g/m2的用量)通过打孔施用到土壤中,最后采用“反埋法”覆膜熏蒸3周后,敞气10天,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定性判断无药剂残留后,即可栽种。结果发现,消毒后对结缕草防治效果达到79.0%,同样的实验步骤,去掉1,3-二氯丙烯,二甲基二硫,棉隆三种成分,只保留蟾蜍草提取物,防治效果为42.1%。所述蟾蜍草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蟾蜍草捣碎成浆状,加入3-8倍重量份数的1%苹果酸溶液,搅拌1-5小时,采用100-200目的细纱布过滤,向过滤液中加入占其25%体积的异丙醇沉淀,1200rpm离心3min,获得沉淀物,得到蟾蜍草提取物。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