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饲养应用于医疗研究等的小鼠等小动物的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的饲养箱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在每次替换饲养笼等时必须使门打开或关闭,每次都导致饲养箱内外的空气混合,有可能导致外部空气的杂菌进入到饲养箱内、饲养笼内的污染物被放出到外部。
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不用担心饲养装置内外的空气混合、且不费时费力并廉价的饲养装置,提出了一种在将饲养笼插入到支架时、设于支架的向下方开口的支架侧进气口与设于饲养笼的饲养笼侧进气口相连结的饲养装置(专利文献1)。
根据该装置,具有能够以饲养笼为单位构建阻挡层,并能够容易地进行进气口的连接、开闭这样的优点,但是,施加于支架侧进气口与饲养笼侧进气口之间的连结的力仅为饲养笼的推入力,因此,该连结部的气密性并不充分,由于排气口向室内开放,因此,饲养笼内的臭气流入室内,当因停电而使来自进气管道的进气停止时,存在室内的细菌等自所述排气口进入到饲养笼内的危险。
另外,提出有这样一种小动物饲养装置,该小动物饲养装置包括收纳多个用于小鼠等小动物的饲养笼的壳体,其中,在壳体的后部侧设有支柱,在该支柱的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大致u字状的臂,该u字状的臂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并且能够在向前方滑动了的装卸位置处上下转动,在该各个u字状的臂上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卡合保持着饲养笼的凸缘,在该臂向后方滑动了的固定位置的上方设有用于对该各个饲养笼内进行换气的进排气单元(专利文献2)。
该装置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由于对每个饲养笼单独地进行进气、排气,因此,能够防止外部气体与各个饲养笼内的空气以及各个饲养笼相互之间的空气彼此混入,由于饲养笼的空气取入口和进气水平管道的进气口的外周被罩盖覆盖而密封,因此,外部气体不会进入到饲养笼内,由于饲养笼的空气排出口和排气水平管道的排气口的外周也被罩盖覆盖而密封,因此,饲养笼内的污染了的空气也不会泄漏到外部,能够分别保证各个饲养笼的通气性,且能够防止各个饲养笼相互之间以及饲养笼2内的污染空气向外部放出。
然而,在上述的饲养装置中,为了在将各饲养笼收纳到壳体内之后将饲养笼与设于其上方的进排气单元连接,需要使饲养笼的凸缘与u字状的臂卡合并进行转动,使饲养笼向上方移动。
这样,以往的饲养装置在安装饲养笼时需要两个工序的操作而费时费力,并且,由于在装卸时饲养笼上下移动,因此,难以设置自外部向饲养笼内供水的供水单元,另外,在收纳饲养笼时,为了使底面滑动而产生振动、噪音,因此,成为对饲养笼内的小动物产生压力的原因。
为了解决该问题点,提出了这样一种小动物用饲养装置:不使饲养笼上下移动,而利用将饲养笼插入到饲养装置的框体的动作,使带有伸缩自如的皱纹管的进气罩和排气罩的开口部与设于饲养笼盖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密合(专利文献3)。
但是,在该饲养装置中,必须在饲养笼的上方设置带有伸缩自如的皱纹管的进气罩和排气罩的开口部,因此,需要用于设置开口部的空间,另外,为了形成可靠的气密状态,必须克服皱纹管的收缩力而以较强的力使其与饲养笼盖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密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6712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769174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93331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以往的小动物饲养装置所具有的问题点的小动物饲养装置,该小动物饲养装置的饲养笼的收纳空间效率良好,饲养笼的取放简单,在安装于装置时施加于饲养笼的振动、噪音较少,饲养笼内的换气、向饲养笼供水的供水单元的安装容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们考虑到若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架的框体上固定进气罩和排气罩,并使其与在饲养笼的盖体上开口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则能够以较小的空间可靠地使进排气管道与饲养笼内连通,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1)一种小动物用饲养装置,其包括:
支架,其能够收纳多个饲养笼;
进气罩和排气罩,其固定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架的框体;
皱纹管,其分别将进气管道和所述进气罩连接起来、将排气管道和所述排气罩连接起来;以及
饲养笼,其包括盖体和容器主体,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上形成有:斜面,在将饲养笼插入到饲养装置的支架时,该斜面与所述框体的一部分接触,使框体向上方移动;以及凹部,在将饲养笼插入到了支架内的预定的位置时,所述框体的一部分与该凹部嵌合,使所述框体向下方移动,而使所述进气罩与形成于所述盖体的进气口接合,使所述排气罩与形成于所述盖体的排气口接合,
该小动物用饲养装置包括使所述框体向上方移动而解除框体的一部分与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的凹部之间的卡合的单元以及在解除了所述框体的一部分与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的凹部之间的卡合时使该饲养笼向支架的外方向移动的施力单元。
(2)根据(1)所述的小动物用饲养装置,其中,与所述盖体的斜面接触的所述框体的一部分为旋转辊,该旋转辊的旋转轴固定于框体。
(3)根据(1)或(2)所述的小动物用饲养装置,其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架的框体以向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被施力。
本发明的饲养笼能够适当地使用能够视觉观察内部、能够高温杀菌的、透明塑料制、耐热性、耐化学品性优异的饲养笼。
本发明的进排气罩的开口的形状没有限制,将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设为相同的形状,在进排气罩的开口和/或盖体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的缘部安装弹性的垫圈,保持进排气罩与饲养笼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气密性。
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安装于本发明的支架,具有用于与各个饲养笼连通的开口,优选在每个饲养笼的收纳部设置该开口。
设于饲养笼的盖体的斜面和凹部只要能够使固定有进排气罩的框体上下移动即可,并不限定设置位置,但是,为了使框体可靠且稳定地上下移动,优选构成为设于盖体的两端部,并与框体的两端部相接触。
解除框体的一部分与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的凹部之间的卡合的单元既可以设于饲养笼侧,也可以设于支架侧,但是,由于饲养笼需要进行清洁、杀菌处理,因此,优选设于支架侧。
发明的效果
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架的框体上固定进气罩和排气罩,并使其与在饲养笼的盖体上开口的进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因此,能够以较小的空间可靠地使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与饲养笼内连通,由于在将饲养笼插入到了支架内的预定的位置时,使所述框体的一部分嵌合,因此,能够将饲养笼保持在支架内的预定的位置,另外,由于在使框体向上方移动而解除框体的一部分与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的凹部之间的卡合时,利用施力单元将饲养笼向支架的外方向推出,因此,容易将饲养笼从支架取出,能够防止框体的一部分与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的凹部再次卡合。
另外,即使进排气的开口部相对较大也能够可靠地保持饲养笼内与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之间的气密性,因此,能够将饲养笼内的气流的速度抑制得较低,能够减少对饲养小动物造成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收纳饲养笼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支架导轨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饲养笼的侧视图。
图4是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饲养笼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将饲养笼收纳于支架的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将饲养笼收纳于支架的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将饲养笼收纳于支架的工序的图。
图8是设于饲养笼的盖体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与进排气罩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收纳饲养笼的支架;2、构成支架的支柱;3、支架导轨;4、轴承;5、平衡连杆;6、框体;7、进气罩;8、排气罩;9、槽部;10、饲养笼;11、凸缘部;12、盖体;13、容器主体;14、排出杆;15、锁定杆组;16、饲养笼释放单元;17~19、复原弹簧;20、斜面;21、凹部;22、旋转辊;23、24、皱纹管;25、26、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27、释放钩;28、进气开口部;29、排气开口部;30、31、过滤器;32、销;33、长孔;34、垫圈;35、o形密封圈;36、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饲养装置。
图1是表示收纳饲养笼的支架1的一部分的图,饲养笼的收纳空间的两侧由多个支柱2划分而成。
在支架1的收纳饲养笼的空间的两侧的支柱2上固定有支架导轨3,如图2所示,在支架导轨3上形成有与饲养笼的凸缘11卡合的槽部9和平衡连杆5的轴承4,连结于该轴承4的平衡连杆5的另一端与固定有进气罩7和排气罩8的框体6相连结,在框体6的两侧轴支承有旋转辊22。
图3是饲养笼10的侧视图,饲养笼10包括盖体12和容器主体13,盖体12和容器主体13借助未图示的垫圈以保持着气密性的状态结合起来。
在盖体12和容器主体13的结合部分形成有凸缘11,该凸缘11与形成于所述支架导轨3的槽部9卡合。
所述进气罩7、排气罩8分别借助皱纹管23、24与固定于支架1的背面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25、26相连接。
在饲养笼10的盖体12上形成有:斜面20,该斜面20与轴支承于所述框体6的旋转辊22接触,在使饲养笼向压入于支架内的方向移动时,使所述框体向上方移动;以及凹部21,在使饲养笼11移动到了支架内的预定位置时,该凹部21与所述旋转辊22嵌合。附图标记16是安装于所述支架侧的饲养笼释放单元,包括复原弹簧19和与复原弹簧19连结起来的钩27。
图4是饲养笼10的俯视图,饲养笼10形成有与所述进气罩7相连接的进气口28以及与排气罩8相连接的排气口29。安装于所述支架侧的饲养笼释放单元16的钩27与饲养笼10的前端侧面卡合,在使饲养笼10移动至支架的预定位置时,所述钩27也移动,所述复原弹簧19压缩,因此,卡定了饲养笼11的端部侧面的钩17对饲养笼10向使其向支架的外方向弹出的方向施力。
图5~图7中表示将饲养笼收纳于支架的工序。
图5表示开始将饲养笼10收纳于支架1内的状态。如图5所示,最初,旋转辊22并未与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12的斜面20接触。在进一步推入饲养笼时,旋转辊22与盖体的斜面20接触,并使固定有进气罩7、排气罩8的框体6向上方移动,因此,在推入饲养笼时能够避免进气罩和排气罩与饲养笼的盖体接触。
图6表示进一步推入了饲养笼10的状态,随着旋转辊22与斜面20抵接并被上推,框体6也进一步向上方移动,并且,所述钩27抵接在饲养笼的前端侧面,而使复原弹簧19压缩。
在将饲养笼10推入到预定的位置时,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辊22嵌合于与形成于盖体的斜面20连续地形成的凹部21,利用钩27的移动使所述复原弹簧19成为最大限度被压缩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由于旋转辊22牢固地嵌合于所述凹部21,因此,饲养笼11固定于预定的位置,随着旋转辊22向下方的移动,固定于框体6的进气罩7、排气罩8也向下方移动,并分别与形成于饲养笼的盖体的进气口28和排气口29相连接。此时,在位于后述的锁定杆组15的内部的复原弹簧18的作用下,锁定杆组被向缩小的方向施力,因此,能够保持进气罩7和排气罩8与饲养笼的盖体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气密性。
图7表示将饲养笼10从支架中取出的情况的操作。
为了将饲养笼从支架中取出,通过推入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支架导轨3的排出杆14,从而分别与排出杆14的前端和所述框体6相连结的锁定杆组15将排出杆14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转换为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而使框体6向上方移动。
在利用框体6的上升来解除旋转辊22与盖体凹部21之间的卡合时,在所述复原钩27的作用力的作用下,饲养笼10向支架的外侧方向弹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饲养笼10从支架中取出。此时,设于锁定杆组15的销32与设于框体6的长孔33的上端部抵接,将框体6保持为大致水平,因此,在饲养笼10移动时,能够避免框体6与盖体12接触。
在排出杆14上安装有复原弹簧17,该复原弹簧17以使排出杆1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如上所述,由于利用钩27始终对饲养笼10向支架的外侧方向施力,在旋转辊22与盖体的凹部21之间的卡合解除的同时,饲养笼10向支架的外方向弹出,因此,即使排出杆1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旋转辊22也不会再与盖体凹部21卡合。
另外,在锁定杆组15内安装有复原弹簧18,该复原弹簧18在预定的长度以下不进行伸缩,而在超过预定的长度的情况下伸缩自如。
因而,即使在收纳饲养笼时框体6向上方移动,锁定杆组15也会伸长并进行追随,因此,能够顺畅地收纳饲养笼,另外,由于复原弹簧18在预定的长度以下不进行伸缩,因此,能够可靠地通过推入排出杆14而使框体6向上方移动。
另外,在旋转辊22卡合于凹部21时,若使锁定杆组15成为略微伸长的状态,则在复原弹簧18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将进气罩7按压于进气开口部28、将排气罩8按压于排气开口部29,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两者之间的密封。
图8是设于饲养笼的盖体的进气开口部28与进气罩7、排气开口部29与排气罩8之间的接触部的放大图,假想线表示饲养笼排出时的状态。
进气开口部28和排气开口部29由具有多个开口的网格状构件构成,这些开口由利用固定件36固定的过滤器30、31覆盖,始终防止来自外部气体的细菌的进入。
在将饲养笼10收纳在了支架1内时,进气开口部28与进气7相接触、排气开口部29与排气罩8相接触,但是,此时安装于进气开口部和排气开口部的周围的o形密封圈35按压于安装在进气罩和排气罩的周缘的垫圈,能够可靠地保持气密性。
在未将饲养笼10推入到预定的位置时,进气开口部28与进气罩7、排气开口部29与排气罩8未完全接触,成为饲养笼内的换气不完全、或完全未进行换气的状态。
为了将这样的事故防患于未然,期望在支架1上设置用于检测饲养笼10是否收纳在了预定的位置的单元,并向操作者显示进气开口部28、排气开口部29是否完全与进气罩7、排气罩8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