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663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作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小麦作为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有限的可利用水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实现小麦作物高产和高效用水的根本途径。因此,调控植物抗旱节水生理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近年来植物节水生理和旱区农业生产的热点和难点,植物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与演化的基础,也是作物生产的基础,因此光合特性成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的成本较高,而且作用不够明显,浪费肥料和水资源,小麦的产量得不到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的成本较高,而且作用不够明显,浪费肥料和水资源,小麦的产量得不到提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该小麦光合特性的提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底肥:在播种小麦前对土地施入底肥,底肥包括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将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混合均匀,一次性通过施肥机施入,施肥的深度为10-20厘米;

s2:播种:采用垄播技术进行小麦的种植,再采用人工进行小麦的播种,小麦的播种深度为4-6厘米;

s3:灌水:在小麦拔节期检测土壤的含水量,根据测量值,对拔节期的小麦进行合理的灌水;

s4:追肥:在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氮肥的施肥量为每公顷90-110千克;

s5:再灌水:在小麦开花后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检测,根据检测值,在小麦开花12-17天后进行合理再灌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磷酸二铵的用量为每公顷140-160千克,磷酸钾的用量为每公顷130-170千克,氮肥的用量为每公顷100-110千克。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小麦播种的具体方法为:在垄沟内两边的垄帮双行种植,行距0.2-0.4米,播种量为每公顷130-160千克,播种深度为4-6厘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和步骤s5中土壤水分含量的检测方法为: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追肥的具体方法为:在垄沟内均匀施入氮肥,并覆土。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和步骤s4中灌水的方法为喷洒灌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首先采用垄播技术进行小麦的播种,使得垄台可以起到挡风遮雪的作用,提高地温和保墒的作用,春季雪化后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有利于返青成长,在小麦拔节期和花期进行灌水,可以加快灌浆过程,光讲速率增加,小麦体内物质运输速率不降低,因而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小麦开花后灌水量越大,蒸腾速率越大,提高光合特性,在小麦拔节时追施氮肥,既能防止前期因生长过旺遭遇冻害,以及养分的损失,又能保证后期开花以及灌浆阶段营养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延缓小麦生长后期有效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在垄沟内均匀施入氮肥,容易被吸收利用,因而肥料利用率较高,肥料与土壤接触面小,营养元素被固定的程度低,有效时间比撒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该小麦光合特性的提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底肥:在播种小麦前对土地施入底肥,底肥包括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将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混合均匀,一次性通过施肥机施入,施肥的深度为10厘米,磷酸二铵的用量为每公顷140千克,磷酸钾的用量为每公顷130千克,氮肥的用量为每公顷100千克;

s2:播种:在垄沟内两边的垄帮双行种植,行距0.2米,播种量为每公顷130千克,再采用人工进行小麦的播种,小麦的播种深度为4厘米;

s3:灌水:在小麦拔节期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测量值,对拔节期的小麦进行合理的灌水;

s4:追肥:小麦拔节期,在垄沟内均匀施入氮肥,并覆土,氮肥的施肥量为每公顷90千克;

s5:再灌水:在小麦开花后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检测值,在小麦开花12天后进行合理再灌水。

实施例2

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该小麦光合特性的提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底肥:在播种小麦前对土地施入底肥,底肥包括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将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混合均匀,一次性通过施肥机施入,施肥的深度为20厘米,磷酸二铵的用量为每公顷160千克,磷酸钾的用量为每公顷170千克,氮肥的用量为每公顷110千克;

s2:播种:在垄沟内两边的垄帮双行种植,行距0.4米,播种量为每公顷160千克,再采用人工进行小麦的播种,小麦的播种深度为6厘米;

s3:灌水:在小麦拔节期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测量值,对拔节期的小麦进行合理的灌水;

s4:追肥:小麦拔节期,在垄沟内均匀施入氮肥,并覆土,氮肥的施肥量为每公顷110千克;

s5:再灌水:在小麦开花后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检测值,在小麦开花17天后进行合理再灌水。

实施例3

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该小麦光合特性的提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底肥:在播种小麦前对土地施入底肥,底肥包括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将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混合均匀,一次性通过施肥机施入,施肥的深度为15厘米,磷酸二铵的用量为每公顷150千克,磷酸钾的用量为每公顷150千克,氮肥的用量为每公顷105千克;

s2:播种:在垄沟内两边的垄帮双行种植,行距0.3米,播种量为每公顷150千克,再采用人工进行小麦的播种,小麦的播种深度为5厘米;

s3:灌水:在小麦拔节期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测量值,对拔节期的小麦进行合理的灌水;

s4:追肥:小麦拔节期,在垄沟内均匀施入氮肥,并覆土,氮肥的施肥量为每公顷100千克;

s5:再灌水:在小麦开花后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检测值,在小麦开花15天后进行合理再灌水。

综合以上所述,该小麦光合特性的提高方法最佳实施例为:

一种提高小麦光合特性的方法,该小麦光合特性的提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底肥:在播种小麦前对土地施入底肥,底肥包括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将磷酸二铵、磷酸钾和氮肥混合均匀,一次性通过施肥机施入,施肥的深度为15厘米,磷酸二铵的用量为每公顷150千克,磷酸钾的用量为每公顷150千克,氮肥的用量为每公顷105千克;

s2:播种:在垄沟内两边的垄帮双行种植,行距0.3米,播种量为每公顷150千克,再采用人工进行小麦的播种,小麦的播种深度为5厘米;

s3:灌水:在小麦拔节期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测量值,对拔节期的小麦进行合理的灌水;

s4:追肥:小麦拔节期,在垄沟内均匀施入氮肥,并覆土,氮肥的施肥量为每公顷100千克;

s5:再灌水:在小麦开花后采用土钻人工分层取土法,从地表向下依次按0-10、10-30、30-60和60-90厘米分层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根据检测值,在小麦开花15天后进行合理再灌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