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居民海岛潮间带立体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25591发布日期:2018-10-23 16:00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居民海岛潮间带立体生态修复方法,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潮间带,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池的生物必须具有忍受每日温差和含氧量剧烈变化的能力,此处栖地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微环境的变化非常大。

无居民海岛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军事以及科学研究价值,但地域结构简单,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构成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指数小,稳定性差,因此是一个较为相对脆弱的地貌单元。作为海岛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潮间带底质、地貌类型多样,水文状况错综复杂,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广泛分布大量种类繁多的大型海藻。海藻场不仅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是整个海洋食物链的起点:而且对近岸碳循环过程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海洋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环境污染以及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出现,海岛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破坏,尤其是潮间带海藻场。潮间带大型海藻无法像其他生物通过游弋等方式躲避外界不利因素,环境的优劣直接块定了海藻的繁殖和生陆,导致许多海岛的岛滩、岛基茂密的丈型海藻(定生藻)退化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使以海藻为基本饵料的底栖(潮间带)

生态系统和沿岸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因此,大型海藻的繁殖和生长情况能较为直接的反应周边环境质量,是较好的环境指示物。无居民海岛海藻场的生物修复,对于整个海岛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并达到自我维持具有显著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居民海岛潮间带立体生态修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无居民海岛潮间带立体生态修复方法,所述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缓释活性营养包填埋:退潮后,将若干缓释活性营养包等间隔分布填埋于潮间带中,间隔距离为1-1.5m,填埋深度为20-30cm,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由酵母发酵废液,添加适量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和磁性有序介孔炭,经絮凝、沉降、干燥和可降解材料包裹获得;

(2)矮大叶藻的定植:移取健康生长的矮大叶藻定植于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周边,与缓释活性营养包间隔距离为0.2-0.3m,矮大叶藻之间的间距为0.1-0.15m,定植深度为10-15cm;

(3)鼠尾藻种苗的播撒:将准备好的鼠尾藻幼殖体泼洒于填埋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区域,反复播撒2-3次,增加幼殖体密度,每间隔一周选取退潮后的时机补播撒1次,持续至少4周。

优选的,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酵母发酵废液和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按体积比5-8: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废液总体积1-1.2%质量的磁性有序介孔炭,然后搅拌均匀,置于沉降池内自然絮凝沉降24-32h,收集底部固形物,经晒干、粉碎获得缓释活性营养粉,经由可降解纸皮或无纺布包裹获得缓释活性营养包,单个缓释活性营养包的质量为0.8-1.5kg。

优选的,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酵母发酵废液和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按体积比6: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废液总体积1.2%质量的磁性有序介孔炭,然后搅拌均匀,置于沉降池内自然絮凝沉降30h,收集底部固形物,经晒干、粉碎获得缓释活性营养粉,经由可降解纸皮或无纺布包裹获得缓释活性营养包,单个缓释活性营养包的质量为1.2kg。

优选的,所述酵母发酵废液为面包酵母发酵废液。

本发明通过缓释活性营养包富含天然的有机物和吸附储存的微量元素,填埋于潮间带中中,受潮水的冲刷和自然扩散,持续缓慢的释放降解,可以极大的避免养分的流失,为矮大叶藻和鼠尾藻生长提供持续的营养供给,矮大叶藻和鼠尾藻增殖生长快,改善潮间带生态环境。

酵母发酵废液中残留大量的活性酵母、氮、磷、钾、镁元素,以及细胞分泌至胞外的活性中间体,发酵废液一般呈弱酸性;碱法提取葡聚糖中富含大分子量的葡聚糖残渣,具有吸附和絮凝的功效,呈碱性;磁性有序介孔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三维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成分的吸附储存,规整有序的开放性孔道、尺寸可调的孔径为活性成分的自然扩散提供了路径,有利于活性成分的长时间缓慢持续产生。葡聚糖将酵母发酵废液中的有效成分经吸附和絮凝(架桥功能),加速沉降,磁性有序介孔炭可以吸附微量元素和小分子难以絮凝和沉降的活性成分,三者混合制备得到的缓释活性营养包营养丰富丰富,使用方便,缓释效果好。

更优选的,所述酵母发酵废液为面包酵母发酵废液。面包酵母中富含残余的谷胱甘肽,实践中发现对矮大叶藻和鼠尾藻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缓释活性营养包富含天然的有机物和吸附储存的微量元素,填埋于潮间带中中,受潮水的冲刷和自然扩散,持续缓慢的释放降解,可以极大的避免养分的流失,为矮大叶藻和鼠尾藻生长提供持续的营养供给,矮大叶藻和鼠尾藻增殖生长快,改善潮间带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发明在舟山某海岛潮间带进行生态修复实验,潮间带面积100²,划分三个区块区块1、区块2和区块3,分别按照实施例1-3的方案实施生态修复,具体如下:

实施例1:

区块1无居民海岛潮间带立体生态修复方法,所述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缓释活性营养包填埋:退潮后,将若干缓释活性营养包等间隔分布填埋于潮间带中,间隔距离为1m,填埋深度为20cm,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由酵母发酵废液,添加适量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和磁性有序介孔炭,经絮凝、沉降、干燥和可降解材料包裹获得;

(2)矮大叶藻的定植:移取健康生长的矮大叶藻定植于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周边,与缓释活性营养包间隔距离为0.2m,矮大叶藻之间的间距为0.15m,定植深度为10cm;

(3)鼠尾藻种苗的播撒:将准备好的鼠尾藻幼殖体泼洒于填埋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区域,反复播撒2次,增加幼殖体密度,每间隔一周选取退潮后的时机补播撒1次,持续至少4周;

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酵母发酵废液和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按体积比5: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废液总体积1%质量的磁性有序介孔炭,然后搅拌均匀,置于沉降池内自然絮凝沉降24h,收集底部固形物,经晒干、粉碎获得缓释活性营养粉,经由可降解纸皮或无纺布包裹获得缓释活性营养包,单个缓释活性营养包的质量为0.8kg,所述酵母发酵废液为面包酵母发酵废液。

实施例2:

区块2无居民海岛潮间带立体生态修复方法,所述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缓释活性营养包填埋:退潮后,将若干缓释活性营养包等间隔分布填埋于潮间带中,间隔距离为3m,填埋深度为30cm,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由酵母发酵废液,添加适量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和磁性有序介孔炭,经絮凝、沉降、干燥和可降解材料包裹获得;

(2)矮大叶藻的定植:移取健康生长的矮大叶藻定植于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周边,与缓释活性营养包间隔距离为0.3m,矮大叶藻之间的间距为0.1m,定植深度为15cm;

(3)鼠尾藻种苗的播撒:将准备好的鼠尾藻幼殖体泼洒于填埋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区域,反复播撒3次,增加幼殖体密度,每间隔一周选取退潮后的时机补播撒1次,持续至少4周;

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酵母发酵废液和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按体积比8: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废液总体积1.2%质量的磁性有序介孔炭,然后搅拌均匀,置于沉降池内自然絮凝沉降32h,收集底部固形物,经晒干、粉碎获得缓释活性营养粉,经由可降解纸皮或无纺布包裹获得缓释活性营养包,单个缓释活性营养包的质量为1.5kg,所述酵母发酵废液为面包酵母发酵废液。

实施例3:

区块3无居民海岛潮间带立体生态修复方法,所述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缓释活性营养包填埋:退潮后,将若干缓释活性营养包等间隔分布填埋于潮间带中,间隔距离为2.5m,填埋深度为25cm,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由酵母发酵废液,添加适量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和磁性有序介孔炭,经絮凝、沉降、干燥和可降解材料包裹获得;

(2)矮大叶藻的定植:移取健康生长的矮大叶藻定植于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周边,与缓释活性营养包间隔距离为0.25m,矮大叶藻之间的间距为0.12m,定植深度为12cm;

(3)鼠尾藻种苗的播撒:将准备好的鼠尾藻幼殖体泼洒于填埋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区域,反复播撒3次,增加幼殖体密度,每间隔一周选取退潮后的时机补播撒1次,持续至少4周;

所述缓释活性营养包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酵母发酵废液和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废液按体积比6:1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废液总体积1.2%质量的磁性有序介孔炭,然后搅拌均匀,置于沉降池内自然絮凝沉降30h,收集底部固形物,经晒干、粉碎获得缓释活性营养粉,经由可降解纸皮或无纺布包裹获得缓释活性营养包,单个缓释活性营养包的质量为1.2kg,所述酵母发酵废液为面包酵母发酵废液。

本发明区块1-区块3的潮间带修复效果明显,修复近8个月时间,矮大叶藻和鼠尾藻生长和增殖旺盛,潮间带周边环境显著改善,整个潮间带大型海藻场的形成呈现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