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蚕共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63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小蚕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蚕共育方法。



背景技术:

小蚕共育就是将各户的蚕种集中到一起,统一孵化/共同饲养到一定发育阶段,再分发到农户手中饲养的一种模式。养好小蚕是至关重要的,而养好小蚕需要先进、科学的小蚕共育技术,以使小蚕发育整齐,蚕头足,蚕体质健强,蚕茧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蚕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共育室的选择,选择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便于消毒和清洗的场所,并在共育室内添加加热、除湿、补湿的设备;

b)共育室与蚕具的消毒,消毒前清理好共育室周围环境以及养蚕用具,用含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对共育室及蚕具进行全面消毒,静置2h后再用川芎,丁香,辛夷,艾叶,白芷,小荷,石昌蒲,霍香,金银花,橘皮各60g,加水至2k熬制药水,然后熏蒸共育室与蚕具,待冷却后,即可冲洗;待晾干后进行二次消毒,全面彻底清扫清洗共育室,然后在阳光下暴晒72小时以上;

c)收蚁,收蚁时将已称重的绵纸覆在已出蚁的蚕卵上,再覆上一层未称重的棉纸,在棉纸上撒布一些桑叶,待蚁蚕爬布棉纸上后,除去上层棉纸,提起下层棉纸,连蚕带纸称重,计算蚁量,控制温度在24摄氏度,收蚁完成后,控制温度立即回升至28摄氏度;

d)给桑,桑叶大小为蚕体长度的1.5倍,除去叶柄,给桑次数为早、中、晚一日三次,少食期要喂少,盛食期要喂足;

e)眠起处理,结合加眠网,将蚕扩大至最大蚕座面积,给桑量不减少,同时用80-100lux强度的led灯距离至少15cm以上照射,保持温度为22摄氏度以上,待就眠率达40%以上时止桑提青;

f)眠中保护,保持安静,防止强风或振动,保持相对湿度为80%;

g)饷食处理,饷食给桑要求鲜嫩,且不宜偏多;

h)发蚕,在第三龄蚕饷食后发蚕。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蚕共育方法,工序简单、方便,提高蚕的成活率以及产率,适合产业化推广,缓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小蚕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共育室的选择,选择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便于消毒和清洗的场所,并在共育室内添加加热、除湿、补湿的设备;

b)共育室与蚕具的消毒,消毒前清理好共育室周围环境以及养蚕用具,用含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对共育室及蚕具进行全面消毒,静置2h后再用川芎,丁香,辛夷,艾叶,白芷,小荷,石昌蒲,霍香,金银花,橘皮各60g,加水至2k熬制药水,然后熏蒸共育室与蚕具,待冷却后,即可冲洗;待晾干后进行二次消毒,全面彻底清扫清洗共育室,然后在阳光下暴晒72小时以上;

c)收蚁,收蚁时将已称重的绵纸覆在已出蚁的蚕卵上,再覆上一层未称重的棉纸,在棉纸上撒布一些桑叶,待蚁蚕爬布棉纸上后,除去上层棉纸,提起下层棉纸,连蚕带纸称重,计算蚁量,控制温度在24摄氏度,收蚁完成后,控制温度立即回升至28摄氏度;

d)给桑,桑叶大小为蚕体长度的1.5倍,除去叶柄,给桑次数为早、中、晚一日三次,少食期要喂少,盛食期要喂足;

e)眠起处理,结合加眠网,将蚕扩大至最大蚕座面积,给桑量不减少,同时用80-100lux强度的led灯距离至少15cm以上照射,保持温度为22摄氏度以上,待就眠率达40%以上时止桑提青;

f)眠中保护,保持安静,防止强风或振动,保持相对湿度为80%;

g)饷食处理,饷食给桑要求鲜嫩,且不宜偏多;

h)发蚕,在第三龄蚕饷食后发蚕。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小蚕共育方法,工序简单、方便,提高蚕的成活率以及产率,适合产业化推广,缓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小蚕共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共育室的选择;b)共育室与蚕具的消毒;c)收蚁;d)给桑,桑叶大小为蚕体长度的1.5倍,除去叶柄,给桑次数为早、中、晚一日三次,少食期要喂少,盛食期要喂足;e)眠起处理,结合加眠网,将蚕扩大至最大蚕座面积,给桑量不减少,同时用80‑100LUX强度的LED灯距离至少15cm以上照射,保持温度为22摄氏度以上,待就眠率达40%以上时止桑提青;f)眠中保护,保持安静,防止强风或振动,保持相对湿度为80%;g)饷食处理,饷食给桑要求鲜嫩,且不宜偏多;h)发蚕,在第三龄蚕饷食后发蚕。本发明提供的小蚕共育方法,工序简单、方便,提高蚕的成活率以及产率,适合产业化推广,缓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技术研发人员:潘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池市技术开发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6.11.30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