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基质培养提高枸杞幼苗耐盐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8748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基质培养提高枸杞幼苗耐盐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基质培养提高枸杞幼苗耐盐性的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其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枸杞子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引入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利用。枸杞繁殖方式多样,既可通过种子繁殖,也可通过扦插等方式繁殖,但若直接播种或扦插于盐分含量较高的土壤上,出苗率与成活率均较低,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同时还给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枸杞直接播种或扦插于滩涂盐分含量在2‰~6‰的土壤上,枸杞出苗率与成活率均较低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利用基质培养提高枸杞幼苗耐盐性的方法,从而使枸杞幼苗在滩涂土壤上的成活率提高8.1%~16.3%。

一种利用基质培养提高枸杞幼苗耐盐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枸杞育苗基质为泥炭、蛭石、珍珠岩、秸秆灰按体积比3∶3∶3∶1混合,并经灭菌锅121℃~124℃高温灭菌处理30分钟后均匀填入塑料穴盘;

(2)采用的塑料穴盘,穴数5×10,盘体长54cm,宽28cm,穴深5cm;穴盘下放一浅口托盘,以防营养液流失;

(3)枸杞种子先经75%酒精消毒2~3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8次,再用2%NaClO溶液消毒5~6分钟并用自来水冲洗8次后,晾干;播种时先在穴盘内填入基质,与穴盘口基本平齐时,压平,每穴播种5~6粒,再平铺一层0.3cm厚的基质盖过种子,浇足营养液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齐苗后间苗一次,每穴留枸杞幼苗2株;

(4)浸提用土壤是从江苏沿海采集的滨海盐渍土。在25℃恒温振荡器中以土水比1∶5振荡浸提24小时后,抽气过滤获得土水比1∶5的土壤浸提液。稀释一倍及两倍后分别得1∶10和1∶20的土壤浸提液;

(5)播种后先浇灌浓度为1∶20的土壤浸提液,且第一次浇灌营养液时需浇透,然后每隔2~3天浇灌一次,每盘每次浇灌量为250mL,同时加入1mol/L的NH4H2PO4溶液0.5mL,15天后改为浇灌1∶10的土壤浸提液,同样浇灌15天后,再改为浇灌1∶5的土壤浸提液,浇灌30天后,叶片数为6~9片叶时移栽;

(6)驯化用光照培养箱设定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2h/d;

(7)适当炼苗,当外界气温达到15℃时,每天把穴盘连同浅口托盘一起移至室外炼苗3~6h,育苗60天后连同基质一起移栽到含盐量为2‰~6‰的盐渍土上,并浇足水。

上述步骤(1)中所述秸秆灰为生物质电厂发电后产生的秸秆灰分,其主要成分P2O5含量为0.30%~0.39%,K2O含量为2.75%~2.84%。

上述步骤(4)中所述1∶5的土壤浸提液pH为7.55~7.78、碱解氮含量为38.2mg/kg~41.5mg/kg、有效磷含量为50.1mg/kg~54.7mg/kg、有效钾含量为376.9mg/kg~383.5mg/kg、有机质含量为3.98g/kg~4.16g/kg、水溶性盐离子总量为14.7g/kg~15.9g/kg,Cl含量为5.13g/kg~5.76g/kg。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基质育苗并浇灌营养液可以为枸杞苗期提供足够的营养;(2)育苗基质经过高温灭菌处理,枸杞种子经过75%酒精和2%NaClO溶液处理后,避免了在光照培养环境下细菌霉菌的滋生,为枸杞幼苗的健壮生长提供良好条件;(3)培养箱光照与温度调节为枸杞最适生长条件,可促进枸杞幼苗的快速生长;(4)浇灌营养液是滨海盐渍土的土壤浸提液,与枸杞苗欲移植区域的盐分离子组成相似,并根据浸提液的养分组成适当添加氮、磷养分,可使枸杞幼苗移栽后快速适应外界土壤环境;(5)浸提液浓度从低水平到高水平渐渐提升,可使枸杞幼苗逐步适应盐胁迫环境,并能及时观察枸杞幼苗在不同浸提液浓度下的生长状况;(6)外界气温达到15℃以上后把枸杞苗转移至室外适当炼苗,可使其更好地适应外界温度与光照条件。该方法克服了枸杞种子或扦插苗在含盐量在2‰~6‰的盐渍土上出苗率或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为枸杞在滩涂盐渍土上的大面积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不同基质处理对枸杞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图2表示不同浸提液处理对枸杞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图3表示不同浸提液处理对枸杞幼苗SPAD值的影响。

图4表示步骤5中所述的浸提液处理后,枸杞幼苗移栽至2‰~4‰的盐渍土上的成活率。

图5表示步骤5中所述的浸提液处理后,枸杞幼苗移栽至4‰~6‰的盐渍土上的成活率。

图1中不同基质处理参数如下:

处理I:泥炭、蛭石、珍珠岩、秸秆灰体积比为1∶1∶1∶1;

处理II:泥炭、蛭石、珍珠岩、秸秆灰体积比为3∶3∶3∶2;

处理III:泥炭、蛭石、珍珠岩、秸秆灰体积比为3∶3∶3∶1;

处理IV:泥炭、蛭石、珍珠岩、秸秆灰体积比为1∶1∶1∶0。

图2、图3中不同浸提液处理参数如下:

处理A:纯水+1mol/L的NH4H2PO4溶液浇灌;

处理B:1∶20土壤浸提液+1mol/L的NH4H2PO4溶液浇灌;

处理C:1∶10土壤浸提液+1mol/L的NH4H2PO4溶液浇灌;

处理D:1∶5土壤浸提液+1mol/L的NH4H2PO4溶液浇灌;

处理E:按步骤5中所述的土壤浸提液浇灌。

图4、图5中1、2、3、4表示重复次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枸杞育苗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秸秆灰按3∶3∶3∶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经灭菌锅121℃~124℃高温灭菌处理30分钟,并均匀填入塑料穴盘;其中秸秆灰中主要成分P2O5含量为0.30%,K2O含量为2.75%;(2)采用的塑料穴盘.穴数5×10,盘体长54cm,宽28cm,穴深5cm;穴盘下放一浅口托盘,以防营养液流失;(3)枸杞种子先经75%酒精消毒2~3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8次,再用2%NaClO溶液消毒5~6分钟并用自来水冲洗8次后,晾干;播种时先在穴盘内填入基质,与穴盘口基本平齐时,压平,每穴播种5~6粒,再平铺一层0.3cm厚的基质盖过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齐苗后间苗一次,每穴留枸杞幼苗2株;(4)浸提用土壤是从江苏沿海采集的滨海盐渍土,在25℃恒温振荡器中以土水比1∶5振荡浸提24小时后,抽气过滤获得土水比1∶5的土壤浸提液。该土壤浸提液pH为7.78、碱解氮含量为41.5mg/kg、有效磷含量为54.7mg/kg、有效钾含量为383.5mg/kg、有机质含量为4.16g/kg、水溶性盐离子总量为15.9g/kg,Cl-含量为5.76g/kg。稀释一倍及两倍后分别得1∶10和1∶20的土壤浸提液;(5)最先浇灌的土壤浸提液浓度为1∶20,且第一次浇灌营养液时需浇透,然后每隔2~3天浇灌一次,每次浇灌量为250mL,同时在浸提液中加入1mol/L的NH4H2PO4溶液0.5mL,15天后改为浇灌1∶10的土壤浸提液,同样浇灌15天后,再改为浇灌1∶5的土壤浸提液,浇灌30天后,叶片数为6~9片叶时移栽;(6)驯化用光照培养箱设定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2h/d;(7)适当炼苗,当外界气温达到15℃时,每天把穴盘连同浅口托盘一起移至室外炼苗3~6h。于5月4日,当地夜间气温高于15℃后,将拘杞幼苗连同基质一起移栽到江苏大丰金海农场含盐量在2‰~4‰的盐渍土上,并浇足定根水,移栽密度为每亩6000株。上述方法的实施可使枸杞幼苗在含盐量为2‰~4‰的盐渍土上的成活率提高11.4%~16.3%。

实施例2

(1)将枸杞育苗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秸秆灰按3∶3∶3∶1的体积比混合均匀,经灭菌锅121℃~124℃高温灭菌处理30分钟,并均匀填入塑料穴盘;其中秸秆灰中主要成分P2O5含量为0.39%,K2O含量为2.84%;(2)采用的塑料穴盘,穴数5×10,盘体长54cm,宽28cm,穴深5cm;穴盘下放一浅口托盘,以防营养液流失;(3)枸杞种子先经75%酒精消毒2~3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8次,再用2%NaClO溶液消毒5~6分钟并用自来水冲洗8次后,晾干;播种时先在穴盘内填入基质,与穴盘口基本平齐时,压平,每穴播种5~6粒,再平铺一层0.3cm厚的基质盖过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齐苗后间苗一次,每穴留枸杞幼苗2株;(4)浸提用土壤是从江苏沿海采集的滨海盐渍土。在25℃恒温振荡器中以土水比1∶5振荡浸提24小时后,抽气过滤获得土水比1∶5的土壤浸提液。该土壤浸提液pH为7.55、碱解氮含量为38.2mg/kg、有效磷含量为50.1mg/kg、有效钾含量为376.9mg/kg、有机质含量为3.98g/kg、水溶性盐离子总量为14.7g/kg,Cl-含量为5.13g/kg。稀释一倍及两倍后分别得1∶10和1∶20的土壤浸提液;(5)最先浇灌的土壤浸提液浓度为1∶20,且第一次浇灌营养液时需浇透,然后每隔2~3天浇灌一次,每次浇灌量为250mL,同时在浸提液中加入1mol/L的NH4H2PO4溶液0.5mL,15天后改为浇灌1∶10的土壤浸提液,同样浇灌15天后,再改为浇灌1∶5的土壤浸提液,浇灌30天后,叶片数为6~9片叶时移栽;(6)驯化用光照培养箱设定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2h/d;(7)适当炼苗,当外界气温达到15℃时,每天把穴盘连同浅口托盘一起移至室外炼苗3~6h。于5月6日,当地夜间气温高于15℃后,将枸杞幼苗连同基质一起移栽到江苏射阳顺泰农场含盐量在4‰~6‰的盐渍土上,并浇足定根水,移栽密度为每亩6000株。上述方法的实施可使枸杞幼苗在含盐量为4‰~6‰的盐渍土上的成活率提高8.1%~12.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