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9999发布日期:2018-10-02 17:4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的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套作与间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作物的共生期很短,一般不超过套作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而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作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间作侧重在空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套作可以使用复种指数比较效益的大小,而间作使用土地当量比计算效益的大小。

鉴于以上描述,亟待有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的间套作种植方法能够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原料和肥料之间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年的10月1~10日,对种植地进行灌溉,其灌溉量为30方/亩,待灌溉4~6天后对其进行第一次深耕,对第一次深耕后的种植地施加底肥,其中,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有机肥3000~4000千克/亩,氮肥45~55千克/亩,磷肥35~50千克/亩,钾肥8~10千克/亩,锌肥2~3千克/亩,硼肥1~2千克/亩,微生物肥150~300千克/亩;对施加底肥的种植地进行第二次深耕,并保持第二次深耕后的种植地平坦一致;

步骤二、在晴天的中午对小麦种子晾晒2小时,连续晾晒两天,用药剂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将拌种后的小麦种子按照10~15千克/亩的种植量和3~6cm的种植深度进行播种,并且采用相邻两个连续的7行窄行之间为1行宽行的播种方式,其中,所述窄行的行距为10~12cm,所述宽行的行距为28~40cm;

步骤三、在小麦种子播种后第三天的16点~19点,在所述宽行的种植地上均匀喷洒水使其湿润,待水渗透后,在所述宽行上套种两行菠菜,其行距为9~13cm,株距为2~4cm;当日平均温度降到2℃时,对所述菠菜进行地膜覆盖;

步骤四、在翌年的春天,当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除去所述菠菜上的地膜,轻浇返青水并施加追肥,所述追肥为20~30千克/亩的尿素;

步骤五、在翌年三月上旬晴天上午8~10点或者15~16点,对小麦和菠菜喷洒叶面肥,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和硼酸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中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硼酸与水的重量比为0.1~0.2∶0.02~0.06∶1~2∶0.1~0.3∶100,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共喷洒三次;

步骤六、在翌年三月下旬对菠菜进行收割,对小麦进行开花期灌溉;在所述开花期灌溉后的第三天对小麦喷洒矮壮素,其中,每亩的喷洒量为8~10ml矮壮素用水稀释至50千克;

步骤七、在翌年5月20~25日,对小麦进行灌浆期灌溉,其灌溉量为40方/亩;

步骤八、在翌年5月25~28日,在小麦的宽行套作1行花生,在小麦的7行窄行的第4行和第5行之间套作1行花生,其行距为30cm,株距20cm,每穴3粒;

步骤九、小麦收获后,在小麦7行窄行中间间作播种2行玉米,其行距为30~35cm,株距20cm。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步骤二中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具体为:

取2ml羟锈宁,加入0.1千克的水对其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羟锈宁与1千克小麦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4小时,摊开晾干;

将晾干后的小麦种子与1克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小时,获得拌种后的小麦种子。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在浇返青水后5~7天对小麦和菠菜喷洒防治蚜虫的农药。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追肥还包括10~15千克/亩的氮肥。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在对小麦喷洒矮壮素后的第二天16~18点,对小麦喷洒农药,每隔7天喷洒一次。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有机肥3800千克/亩,氮肥50千克/亩,磷肥40千克/亩,钾肥9千克/亩,锌肥2.5千克/亩,硼肥1千克/亩,微生物肥200千克/亩。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有机肥由鸭粪、猪粪和经过粉碎后的小麦秸秆经过发酵制备而成,所述有机肥中鸭粪、猪粪与经过粉碎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60~70∶97~100∶150~200。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充分考虑了小麦、菠菜、花生和玉米的生长特点以及生长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需要,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2、本发明在种植小麦时套作菠菜,能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同时能够保证菠菜在三月份上市。小麦与菠菜从10月份到翌年3月份处于共生阶段,两种作物共生期增加了地面覆盖率,防止了土壤水分的过度蒸发,提高了土壤墒情,改变了田间小气候,从而提高了作物安全越冬的保险系数,同时限制了田间杂草的生长空间。

3、本发明通过改变小麦行距,在不减少小麦亩株数的情况下前期与菠菜共生,3月底除去菠菜后,小麦可借助边行优势,达到增产的目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4、本发明中将小麦和菠菜套作,菠菜不喜高温和强光照射,小麦可为菠菜遮挡一部分阳光。

5、本发明中在小麦成熟后,将花生和玉米进行间作,玉米属高杆、喜光、对肥、水需求量大的高产作物,但玉米价格低,种植效益偏低。花生为豆科作物,其根部的根瘤菌有较强固氮能力,因而对氮素需求量不大,其种植后的残留物还有一定的养地作用。花生杆矮,喜光但也比较耐阴,适合与高杆作物套种,其价格与种植效益相对较高。同时,玉米、花生均有较强的耐旱性,将玉米与花生套种,两种作物互补性较强,可以做到高产高效、用地养地两不误,同时还可解决粮油争地、花生连作等问题。

6、本发明在将小麦和花生套作,可提高小麦后茬经济效益、亩收入。

7、本发明使用的有机肥由鸭粪、猪粪和粉碎后的小麦秸秆发酵而成,小麦秸秆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因此本发明的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的肥沃性,为小麦、菠菜、花生和玉米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同时也避免了因燃烧小麦秸秆产生的烟雾对空气的污染。

8、本发明合理的布置了小麦、菠菜、花生和玉米之间的间距,以及各自生长的间距,在完全符合每种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各作物高产量和高质量丰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

步骤一、在第一年的10月1~10日,对种植地进行灌溉,其灌溉量为30方/亩,待灌溉6天后对其进行第一次深耕,对第一次深耕后的种植地施加底肥,其中,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有机肥3000千克/亩,氮肥45千克/亩,磷肥35千克/亩,钾肥8千克/亩,锌肥2千克/亩,硼肥1千克/亩,微生物肥150千克/亩;对施加底肥的种植地进行第二次深耕,并保持第二次深耕后的种植地平坦一致;所述有机肥由鸭粪、猪粪和经过粉碎后的小麦秸秆经过发酵制备而成。鸭粪、猪粪与经过粉碎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60∶97∶150。

步骤二、在晴天的中午对小麦种子晾晒2小时,连续晾晒两天,用药剂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将拌种后的小麦种子按照10千克/亩的种植量和3cm的种植深度进行播种,并且采用相邻两个连续的7行窄行之间为1行宽行的播种方式,其中,所述窄行的行距为10cm,所述宽行的行距为28cm;

步骤三、在小麦种子播种后第三天的16点~19点,在所述宽行的种植地上均匀喷洒水使其湿润,待水渗透后,在所述宽行上套种两行菠菜,其行距为9cm,株距为2cm;当日平均温度降到2℃时,对所述菠菜进行地膜覆盖;

步骤四、在翌年的春天,当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除去所述菠菜上的地膜,轻浇返青水并施加追肥,所述追肥为20千克/亩的尿素,10千克/亩的氮肥;在浇返青水后5~7天对小麦和菠菜喷洒防治蚜虫的农药;

步骤五、在翌年三月上旬晴天上午8~10点或者15~16点,对小麦和菠菜喷洒叶面肥,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和硼酸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中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硼酸与水的重量比为0.1∶0.02∶1∶0.1∶100,每隔7天喷洒一次,共喷洒三次;

步骤六、在翌年三月下旬对菠菜进行收割,对小麦进行开花期灌溉;在所述开花期灌溉后的第三天对小麦喷洒矮壮素,其中,每亩的喷洒量为8ml矮壮素用水稀释至50千克;在对小麦喷洒矮壮素的第二天16~18点,对小麦喷洒农药,每隔7天喷洒一次;

步骤七、在翌年5月20~25日,对小麦进行灌浆期灌溉,其灌溉量为40方/亩;

步骤八、在翌年5月25~28日,在小麦的宽行套作1行花生,在小麦的7行窄行的第4行和第5行之间套作1行花生,其行距为30cm,株距20cm,每穴3粒;

步骤九、小麦收获后,在小麦7行窄行中间间作播种2行玉米,其行距为35cm,株距20cm。

所述步骤二中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具体为:

取2ml羟锈宁,加入0.1千克的水对其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羟锈宁与1千克小麦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4小时,摊开晾干;

将晾干后的小麦种子与1克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小时,获得拌种后的小麦种子。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第一年的10月1~10日,对种植地进行灌溉,其灌溉量为30方/亩,待灌溉5天后对其进行第一次深耕,对第一次深耕后的种植地施加底肥,其中,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有机肥4000千克/亩,氮肥55千克/亩,磷肥50千克/亩,钾肥10千克/亩,锌肥3千克/亩,硼肥2千克/亩,微生物肥300千克/亩;对施加底肥的种植地进行第二次深耕,并保持第二次深耕后的种植地平坦一致;所述有机肥由鸭粪、猪粪和经过粉碎后的小麦秸秆经过发酵制备而成,鸭粪、猪粪与经过粉碎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70∶100∶200;

步骤二、在晴天的中午对小麦种子晾晒2小时,连续晾晒两天,用药剂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将拌种后的小麦种子按照15千克/亩的种植量和6cm的种植深度进行播种,并且采用相邻两个连续的7行窄行之间为1行宽行的播种方式,其中,所述窄行的行距为12cm,所述宽行的行距为40cm;

步骤三、在小麦种子播种后第三天的16点~19点,在所述宽行的种植地上均匀喷洒水使其湿润,待水渗透后,在所述宽行上套种两行菠菜,其行距为13cm,株距为4cm;当日平均温度降到2℃时,对所述菠菜进行地膜覆盖;

步骤四、在翌年的春天,当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除去所述菠菜上的地膜,轻浇返青水并施加追肥,所述追肥为30千克/亩的尿素,15千克/亩的氮肥;

在浇返青水后5~7天对小麦和菠菜喷洒防治蚜虫的农药。

步骤五、在翌年三月上旬晴天上午8~10点或者15~16点,对小麦和菠菜喷洒叶面肥,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和硼酸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中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硼酸与水的重量比为0.2∶0.06∶2∶0.3∶100,每隔10天喷洒一次,共喷洒三次;

步骤六、在翌年三月下旬对菠菜进行收割,对小麦进行开花期灌溉;在所述开花期灌溉后的第三天对小麦喷洒矮壮素,其中,每亩的喷洒量为10ml矮壮素用水稀释至50千克;在对小麦喷洒矮壮素后的第二天16~18点,对小麦喷洒农药,每隔7天喷洒一次。

步骤七、在翌年5月20~25日,对小麦进行灌浆期灌溉,其灌溉量为40方/亩;

步骤八、在翌年5月25~28日,在小麦的宽行套作1行花生,在小麦的7行窄行的第4行和第5行之间套作1行花生,其行距为30cm,株距20cm,每穴3粒;

步骤九、小麦收获后,在小麦7行窄行中间间作播种2行玉米,其行距为30~35cm,株距20cm。

所述步骤二中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具体为:

取2ml羟锈宁,加入0.1千克的水对其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羟锈宁与1千克小麦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4小时,摊开晾干;

将晾干后的小麦种子与1克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小时,获得拌种后的小麦种子。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菠菜花生玉米间套作种植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第一年的10月1~10日,对种植地进行灌溉,其灌溉量为30方/亩,待灌溉4~6天后对其进行第一次深耕,对第一次深耕后的种植地施加底肥,其中,所述底肥的施加量为:有机肥3800千克/亩,氮肥50千克/亩,磷肥40千克/亩,钾肥9千克/亩,锌肥2.5千克/亩,硼肥1千克/亩,微生物肥200千克/亩;对施加底肥的种植地进行第二次深耕,并保持第二次深耕后的种植地平坦一致;有机肥由鸭粪、猪粪和经过粉碎后的小麦秸秆经过发酵制备而成,所述有机肥中鸭粪、猪粪与经过粉碎后小麦秸秆的质量比为65∶98∶180。

步骤二、在晴天的中午对小麦种子晾晒2小时,连续晾晒两天,用药剂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将拌种后的小麦种子按照12千克/亩的种植量和4cm的种植深度进行播种,并且采用相邻两个连续的7行窄行之间为1行宽行的播种方式,其中,所述窄行的行距为11cm,所述宽行的行距为35cm;

步骤三、在小麦种子播种后第三天的16点~19点,在所述宽行的种植地上均匀喷洒水使其湿润,待水渗透后,在所述宽行上套种两行菠菜,其行距为11cm,株距为3cm;当日平均温度降到2℃时,对所述菠菜进行地膜覆盖;

步骤四、在翌年的春天,当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除去所述菠菜上的地膜,轻浇返青水并施加追肥,所述追肥为26千克/亩的尿素,13千克/亩的氮肥;在浇返青水后5~7天对小麦和菠菜喷洒防治蚜虫的农药。

步骤五、在翌年三月上旬晴天上午8~10点或者15~16点,对小麦和菠菜喷洒叶面肥,所述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和硼酸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中磷酸二氢钾、草木灰、尿素、硼酸与水的重量比为0.1∶0.03∶1∶0.2∶100,每隔9天喷洒一次,共喷洒三次;

步骤六、在翌年三月下旬对菠菜进行收割,对小麦进行开花期灌溉;在所述开花期灌溉后的第三天对小麦喷洒矮壮素,其中,每亩的喷洒量为10ml矮壮素用水稀释至50千克;在对小麦喷洒矮壮素后的第二天16~18点,对小麦喷洒农药,每隔7天喷洒一次。

步骤七、在翌年5月20~25日,对小麦进行灌浆期灌溉,其灌溉量为40方/亩;

步骤八、在翌年5月25~28日,在小麦的宽行套作1行花生,在小麦的7行窄行的第4行和第5行之间套作1行花生,其行距为30cm,株距20cm,每穴3粒;

步骤九、小麦收获后,在小麦7行窄行中间间作播种2行玉米,其行距为30~35cm,株距20cm。

所述步骤二中对晾晒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具体为:

取2ml羟锈宁,加入0.1千克的水对其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羟锈宁与1千克小麦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4小时,摊开晾干;

将晾干后的小麦种子与1克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黑暗条件下堆放3小时,获得拌种后的小麦种子。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