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沙生植物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确切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沙生植物——沙拐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属于蓼科(Polygonaceae)沙拐枣属(Calligonum),为我国北方干旱区(半干旱区)沙漠和戈壁上广泛分布的旱生或超旱生植物,也是中亚和亚洲中部荒漠植被的重要建群植物之一,在亚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均有分布,能在极端严酷的干旱荒漠区生长,具有抗风蚀、耐沙埋、耐刈割、抗干旱、耐贫瘠等特点,是优良的固沙先锋植物。可见,沙拐枣对干旱荒漠化治理和改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此外,其嫩枝可供牲畜食用,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果实美观,是沙漠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沙拐枣繁殖可采种子播种育苗,但是由于沙拐枣种壳较硬,采用通常的清水浸泡处理种子发芽率极低,甚至几乎根本不发芽,目前也有人采用对种子进行种皮破损预处理、98%浓硫酸浸泡等方法,但发芽率仍均未达到10%,显然如何能较大幅度的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是当前的一个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2014103746964公开了一种用于四翅滨藜种子发芽的方法,具体的操作为:利用浓硫酸对四翅滨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浸种处理结束后将种子清洗干净置于蛭石基质上进行发芽处理。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滨藜种子的发芽率,从该专利公开的数据可见,四翅滨藜种子发芽率基本上可达70%以上。另一篇中国发明专利2014103784839公开的提高四翅滨藜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是用次氯酸钠溶液和/或赤霉素溶液进行浸种,浸种处理结束后置于蛭石基质上进行发芽处理。但在这些技术启示下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浸种处理,其效果却并不理想,仍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发芽率,关于这一点参见本文后述的试验内容。
显然如何能较大幅度的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是当前的一个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能大幅度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特别是可以使沙拐枣种子发芽率提高至40%以上的方法。
本发明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至40%以上的方法,是将沙拐枣种子浸入为体积比为70%~75%的浓硫酸溶液中实行充分浸泡,然后将浸种取出揉搓洗净后均匀点种于用水充分浸湿的培养基质内,所用的培养基为粒径的1~3 mm蛭石。
优选的本发明的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是用浓硫酸浸泡种子6~10小时,经试验表明其最佳的浓硫酸浸泡种子的时间为6小时。
若将经浓硫酸浸泡取出洗净后的种子再在水中浸泡12~24小时,效果会更佳,种子萌发时间会明显提前2~3天。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无疑对沙拐枣大面积种植及治沙、固沙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为探索寻找出提高沙拐枣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本发明对多种技术方案进行试验对比。挑选籽粒饱满、无霉变的沙拐枣种子200颗为试验材料,试验前充分将细沙、滤纸及蛭石培养基用水浸湿,且发芽期间各介质均保持湿润。暗培养,温度为28°C。为了模拟沙拐枣自然生长环境,试验中所用的细沙采自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38°34’N,102°58’E),所用的蛭石粒度为1~3 mm。
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解说。
实施例1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98%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分种,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2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98%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分种,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细沙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3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98%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分种,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4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98%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0分种,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分别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5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6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细沙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7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8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6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9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6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细沙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10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6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11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5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12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5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细沙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13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5%浓硫酸溶液中浸种15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14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70%浓硫酸溶液中浸种6小时,后揉搓并用自来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15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2.5%次氯酸钠(NaClO)溶液中浸种10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4~5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实施例16
将200颗沙拐枣种子置于10%次氯酸钠(NaClO)溶液中浸种10分钟,后用自来水冲洗4~5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均匀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统计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
将上述实施例1~16中统计的数据填入下表进行比较分析:
以上试验可见,仅在实施例8及14的条件下,即:将沙拐枣种子置于75%或70%浓硫酸溶液中浸种6小时,后用水冲洗5~10次直到干净,然后将种子分别点在培养基质为蛭石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处理,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沙拐枣种子的发芽数和发芽率。后续经过多次的试验比较分析,发现当将经70%~75%浓硫酸浸泡6~10小时取出洗净后的种子再在水中浸泡12~24小时,其效果会更佳,而且种子萌发时间会明显提前2~3天。且经70%~75%浓硫酸处理的种子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对种子及幼苗并无毒副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