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进行深翻,深度在30-40cm、翻耕后耙细、镇压,整地,田地划分为小区,每个小区分为2畦,每畦面积1.2~1.4亩,两畦之间有1~2m款隔离带;
2)播种:苜蓿种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量指标如下:
播种量=田间密度×(千粒重÷106)÷种子用价×保苗系数;
其中,田间密度:苗期300~500株/m2;建成草地100~300株/m2;
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进行施肥,具体为本地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确立合理的目标产量,然后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确立的目标产量计算出合理的施肥数量,制定平衡施肥方案;
3)灌溉:按照土地实际含水情况,结合苜蓿一个生产周期的单位面积实际需水量,再根据本地的土壤结构特性,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包括冬灌、春灌、刈割后灌溉,在苜蓿的生长期,根据其生长需要,增加5—6次的灌溉;
4)收割:采取定期压逼收割和宽行晾晒,定期收割是将收割时间安排在苜蓿的现蕾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量为1.8公斤/亩,行距为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方案指标如下:
施入养分量=目标产量作物移出养分量×(1-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养分当季利用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计苜蓿干草产量和施肥量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溉定额指标为:
灌溉定额=灌溉需要量÷灌溉效率;
灌溉需要量=需水量-降水量-毛管上行水量+深层渗漏量+地表径流量;
其中,风沙区苜蓿生长需水量为900mm,年均降雨量为400mm,灌溉效率为0.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溉定额为每亩390方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城沿线风沙区沙地苜蓿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期收割是指:刈割周期为头茬:50~60天;中间各茬:25~35天;末茬:40~80天;刈割次数为全年3-4次;最后一次刈割时间在初霜期前30天~40天,距离初霜期不足30天时,在初霜期后刈割;机械收割时的留茬高度为5cm~8cm,人工收获时的留茬高度一般为5cm;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留茬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