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8720发布日期:2018-06-30 04:28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熊蜂饲养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促进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的技术。



背景技术:

熊蜂被普遍认为是温室作物的“理想授粉昆虫”,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利用熊蜂为温室作物授粉,不但能提高果蔬产量,还能提高其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化学方法带来的激素污染。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需要繁育大量的商品化熊蜂为设施作物授粉。

熊蜂是一种处于生活习性由独居到群居的过渡阶段进化程度的昆虫,有其特有的繁育特性。熊蜂人工繁育初期,只有一个蜂王,经过二周左右的时间,蜂王陆续产卵,蜂王自己负责孵卵、哺育幼虫、维持巢温。与蜜蜂不同,熊蜂没有蜜蜂那样整齐一致的体形和精确的孵化期,有时甚至相差二十天左右,孵化期与饲喂水平和巢内环境有关。即使是在同一个蜂群中,工蜂体型大小相差明显,一般来说第一批工蜂都比较小。第一批卵经过二十五天左右陆续出房。随着工蜂不断出房,蜂群规模逐步扩大到十几只,蜂群内开始有明确的分工,工蜂负责孵卵、哺育幼虫、维持巢温等工作,蜂王主要专职产卵。有了工蜂的协助,蜂群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再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繁育,工蜂数量可以达到一百只以上,可以应用于温室作物授粉。因此,一般需要提前七十~八十天预定,才能及时生产商品化授粉熊蜂。

目前人工繁育熊蜂饲养的缺点是(1)经过冬眠的熊蜂蜂王被激活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室内繁育条件、恢复体况,产卵日期不一致,一般在饲养二周后才陆续产卵;(2)由于蜂王哺育能力有限,繁育前期蜂王负责孵卵、哺育幼虫、维持巢温等工作,体力消耗较大,因此导致第一批工蜂体重轻、个体小,其哺育能力及采集能力都较弱;(3)蜂群成群的时间长,蜂大致经过十五天产卵,第一批工蜂大约经过二十五天出房,再经过三十天工蜂数量达到一百只以上,繁育期整个最快也需要七十~八十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繁育前期蜂王负责孵卵、哺育幼虫、维持巢温等工作,体力消耗较大,本发明是主要通过在熊蜂蜂王繁育的两个关键节点补充即将出房的工蜂蛹实现减轻蜂王负担和提前分工作用,达到快速繁育的目的。

经过冬眠的蜂王在激活后二-三周开始产卵,本技术在激活一周内第一次补充即将出房的工蜂蛹一~三个;补充的工蜂出房后,可以刺激蜂王提前产卵,与常规人工繁育方法相比,可以促使蜂王提前一周左右产卵。

蜂王产卵后,继续补充即将出房的工蜂蛹十~二十个;通过两次补充工蜂蛹,可以促使蜂群内提前分工,由蜂王专职负责产卵,保持蜂王旺盛的生命力;工蜂负责哺育、孵化和饲喂工作,提前直接进入第一批幼蜂出房期,短期内形成强大的熊蜂授粉群;本发明通过两次补充蜂蛹,与常规单只蜂王繁育相比,其繁育期可缩短二十五~三十天,从而达到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目的,并可降低饲养成本20~3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技术,其特征是:提前饲养一批熊蜂作供蛹群,由其专门生产工蜂蛹供给商品群。

供蛹群与商品化授粉群比例为1:5~10,视其生产工蜂蛹的数量、质量而定。

经过冬眠的蜂王在激活一周内,从供蛹群中选取即将出房的工蜂蛹一~三个第一次为商品群补充。

蜂王产卵后,从供蛹群中继续选取即将出房的工蜂蛹十~二十个为商品群补充;蜂群迅速实现内部分工,短期内形成强大的授粉蜂群中。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为一种技术方案,为激活的蜂王补充的工蜂蛹出房后,可以刺激蜂王提前一周左右产卵。

2.蜂王产卵后,继续补充即将出房的工蜂蛹十~二十个。通过两次补充工蜂蛹,可以促使蜂群内提前分工,由蜂王专职负责产卵,保持蜂王旺盛的生命力,工蜂负责哺育、孵化、饲喂等工作,短期内形成强大的熊蜂授粉群。

3.其繁育期可缩短二十五~三十天,从而实现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目的。

4.可降低饲养成本20~30%。

附图说明

图1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技术,其特征是:提前饲养一批熊蜂作供蛹群,由其专门生产工蜂蛹供给商品群。

如上所述的一种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技术,其特征是:供蛹群与商品化授粉群比例为1:5~10,视其生产工蜂蛹的数量、质量而定。

如上所述的一种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技术,其特征是:经过冬眠的蜂王在激活一周内,从供蛹群中选取即将出房的工蜂蛹一~三个第一次为商品群补充。

如上所述的一种商品化熊蜂快速繁育技术,其特征是:蜂王产卵后,从供蛹群中继续选取即将出房的工蜂蛹十~二十个为商品群补充;蜂群迅速实现内部分工,短期内形成强大的授粉蜂群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