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种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489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突然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种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经常会施用的大量农药和化肥,长期施用大量农药和化肥,不但会造成土壤肥力衰退,生产力下降,同时还会使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孔隙度变小,容重增加,保水透气性降低,还会使土壤存在重金属积累、盐渍化严重等问题。这样的土壤不仅影响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价值,而且还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了一种大棚种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棚种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物料粉碎后,接入生物菌制剂充分搅拌后,密封,常温下进行无氧发酵20-25天,期间每隔4-5天翻堆一次,得腐熟的有机肥;

(2)将腐熟的有机肥与磷肥充分混合,在大棚内地表温度降至25-35℃时均匀撒施于平整过的地表;

(3)采用翻土机对大棚内表层土壤进行浅耕,使撒施于地表的肥料埋入浅层土壤中;

(4)种植蔬菜前对大棚内土壤进行开沟起垄,再施腐熟有机肥,并在垄上定植蔬菜。

所述有机物料为粪便、草炭、谷糠、芦笋秸秆、大豆秸秆的混合物。

所述生物菌制剂溶液包括水800-10000份、酵母菌12-15份、枯草芽孢杆菌6-9份、胶冻芽孢杆菌5-8份、放线菌4-7份。

所述有机肥施用量为施每亩2-3吨。

所述粪便为由脱水后的牛粪和猪粪组成的复合粪便,所述复合粪便中按重量比计牛粪占20%~30%,猪粪占7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大棚种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将有机物料经过堆肥发酵后,不经过造粒和高温干燥,保存了有益的微生物种群、酶活性以及有机酸等物质,降低土壤pH值,同时可以直接促进土壤微生物快速繁殖和酶活性提高,能很大的提高土壤的肥力,使土壤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充足的的营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大棚种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物料粉碎后,接入生物菌制剂充分搅拌后,密封,常温下进行无氧发酵20-25天,期间每隔4-5天翻堆一次,得腐熟的有机肥;

(2)将腐熟的有机肥与磷肥充分混合,在大棚内地表温度降至25-35℃时均匀撒施于平整过的地表;

(3)采用翻土机对大棚内表层土壤进行浅耕,使撒施于地表的肥料埋入浅层土壤中;

(4)种植蔬菜前对大棚内土壤进行开沟起垄,再施腐熟有机肥,并在垄上定植蔬菜。

所述有机物料为粪便、草炭、谷糠、芦笋秸秆、大豆秸秆的混合物。

所述生物菌制剂溶液包括水800-10000份、酵母菌12-15份、枯草芽孢杆菌6-9份、胶冻芽孢杆菌5-8份、放线菌4-7份。

所述有机肥施用量为施每亩2-3吨。

所述粪便为由脱水后的牛粪和猪粪组成的复合粪便,所述复合粪便中按重量比计牛粪占20%~30%,猪粪占70%~8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所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