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荒漠风沙区固沙保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9863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固沙保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荒漠风沙区固沙保水方法。



背景技术:

土地沙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演变的双重影响下,全球沙化面积每年都在以一定的速度增长。有学者经过研究表明,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增长;以80年代为例,我国沙化面积年均增加量为2100km2,与十年前相比,沙化面积年均增加量增长了540km2,年增长率由1.01%增加到1.47%;此后我国沙化形势愈演愈烈,甚至到90年代后期沙化面积年均增加量高达3436km2。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干旱区及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将大幅度扩展,灾害性天气更为频发,生态环境破坏更为严重。荒漠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耗巨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共计165.3万km2,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其中由人类活动主导作用而形成的沙化土地面积约为37万km2。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在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的同时,更是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及不可挽回的生态环境破坏,因生态系统破坏而引发沙尘暴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因此,在刻不容缓的土地沙化形势下,对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建设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大问题,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沙化地区进行治理,控制沙地蔓延,重建沙区生态系统。

目前,土地沙漠化治理技术较少,主要有飞播造林和设置沙障两种方法。飞播造林是利用飞机播种造林种草,但飞播造林技术比较粗放,对造林地、树种和飞播后的管护要求较高,容易带来大量的外来种,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更重要的是,沙漠极为缺水,树苗因严重缺水难以成活。设置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植物茎秆在沙面上做成障蔽物,但存在材料易老化、运输及施工困难等缺点;或是改造沙区结构,筑成坚硬的混凝土表皮层,并在沙障间种植耐旱植被,以防止沙土推移,如专利CN 101560759 A公开的荒漠治理技术,CN 103798006 A公开的一种快速固沙、促生·保生、节水的荒漠化地等。以上两种方法主要以种子裸地自然萌发为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受当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影响较大,不能保证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成活率。为解决上述治沙存在的问题,专利CN 1754414 A公开了一种固沙保水种养植物绿化沙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1)在沙漠表面种植人造草坪并固定,在草坪间留出空隙位置;2)在空隙位置挖出种树孔;3)在种树孔向下打出吸水钉,吸水钉的管状空腔中填有吸水材料,在种树孔位置填放土壤,使吸水材料延伸到土壤中;4)在种树孔位置栽种树苗。该专利克服了飞播造林技术中树苗成活率低的问题,同时,克服了沙障技术中沙漠表皮荒凉且材料易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荒漠风沙区固沙保水方法,通过建立保水工事并改造沙土表面结构,并利用片区连接手段防止扬沙及沙土推移,再种植抗旱植被,既解决现有飞播造林技术中植被因缺水而成活率低的问题,又解决简单设置沙障而造成草林不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荒漠风沙区固沙保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固沙保水工事:于风沙区沿东西走向机械挖深1.5~2m、宽3~5m的蓄水带,将蓄水带分割为1m×1m的固基蓄水带,并用防渗砖在固基蓄水带周边建基,基建高度为1~1.2m,固基蓄水带间距0.5~1m,对蓄水带底部进行防渗处理;然后向固基蓄水带中填入由复合保水成分,填入厚度为5~10cm,其中,所述的复合保水成分由硅藻土、粉煤灰、水锈石、沼泥、马粪及沙土混合而成,混合配比按硅藻土:粉煤灰:水锈石:沼泥:马粪:沙土为1:1:0.5:5:2:10;将挖出的沙土填入蓄水带,至填满蓄水带;将蓄水带地形整成波浪状,所述固基蓄水带为波谷,固基蓄水带间孔处为波峰,波高为0.5m;

2)种植防护林:建好固沙保水工事后,向波谷浇足水后,施入腐熟农家肥,施肥量为3~5kg/m3,然后将抗旱树木植于波谷;同时以波峰为轴,建立固沙基,具体方法是:在波峰位置打入木桩,深度0.8~1m,然后铺设铁丝网,以木桩为节点,将整个风沙区封闭以防沙;

3)封育防护林:抗旱树木种植后,精心管理,及时浇水、施肥;同时防止牲畜进入啃食幼树,以保抗旱树木成林。

进一步,所述的蓄水带间距10~15m,蓄水带间空地整为梯田或平条形田。

进一步,所述的蓄水带间的空地种植抗旱经济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风沙区机械挖蓄水带,并在蓄水带内分割“独立”固基蓄水带,然后对固基蓄水带进行防渗处理,既防止沙区透水性快,雨水难以积蓄,从而解决沙区植物吸水持续性差,成活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固基蓄水带以起到固定沙土的作用,防止沙土遇较大风力而成堆推移。

2)本发明向固基蓄水带中填入复合保水成分,该成分由吸水性强、透气度好、营养成分丰富全面的原料混合而成,植被种植后,根系深入到该成分中,能够充分吸收水分、养料及空气,从而加快防沙植被的生长,实现快速成林的目的。

3)本发明将沙区建成波浪状,波谷地势较低且下层为固基蓄水带,种植抗旱防沙植被后,波谷可作为集水池利用,雨水收集后深入固基水带的保水成分,从而延长雨水积蓄时间,改善植被吸水持续性,进而提高植被成活率;而波峰位置较高沙土易推移,本发明通过建立固沙基封闭沙土,以防止成片移动。

4)本发明固沙保水方法具有蓄水能力强,防沙植被成活率高,成林速度快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1

一种半荒漠风沙区固沙保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固沙保水工事:2010年4月,于风沙区选择10亩空地,沿东西走向机械挖深1.5~2m、宽3~5m的蓄水带,所述的蓄水带间距10~15m,间距处为空留地,蓄水带比空留地地势低20~30cm;将蓄水带分割为1m×1m的固基蓄水带,并用防渗砖在固基蓄水带周边建基,基建高度为1~1.2m,固基蓄水带间距0.5~1m,对蓄水带底部进行防渗处理;然后向固基蓄水带中填入由复合保水成分,填入厚度为5~10cm,其中,所述的复合保水成分由硅藻土、粉煤灰、水锈石、沼泥、马粪及沙土混合而成,混合配比按硅藻土:粉煤灰:水锈石:沼泥:马粪:沙土为1:1:0.5:5:2:10;将挖出的沙土填入蓄水带,至填满蓄水带;将蓄水带地形整成波浪状,所述固基蓄水带位置处为波谷,固基蓄水带间孔处为波峰,波高为0.5m,蓄水带间空地整为梯田或平条形田;

2)种植防护林:建好固沙保水工事后,向波谷浇足水后,施入腐熟农家肥,施肥量为3~5kg/m3,然后将抗旱树木植于波谷,首次栽种的抗旱树木成活率达92.3%,将未成活的抗旱树木苗铲除后重新浇水、施肥,然后二次栽种补苗,其成活率达94.7%;重复上述补苗步骤,以至树苗齐全;树苗补全后,以波峰为轴,建立固沙基,具体方法是:在波峰位置打入木桩,深度0.8~1m,然后铺设铁丝网,以木桩为节点,将整个风沙区封闭以防沙;

3)封育防护林:抗旱树木种植后,精心管理,若长期干燥则及时浇水、施肥,若雨水间隔时间小于1月则不浇水;同时防止牲畜进入啃食幼树,以保抗旱树木成林;2012年开春后,对于冻死植株进行补苗,以保证形成有效防护林,并于10月份,进行树形修剪,以中等树形为主,不宜过高过矮;2013年夏季,即可形成有效防护林;

4)种植经济林:2014开春后,在蓄水带间的空留地上种植抗旱经济林,并精心管理,以保证经济林成型,待经济林成型后,进行树形修剪,以矮化林为主,期望产生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方法,3年即可形成有效防护林,5~6年可形成经济林,从而形成防护林与经济林并存的防沙体系,不仅有效防止沙漠化进程,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荒废地利用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