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提高人工培育藓类结皮抗旱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发育良好的藓类植物(Bryum argenteum Hedw.),进行控水-干旱-复水-恢复的循环干旱锻炼,即先对人工培育藓类植物供应充足的水分,藓类植物达到饱和,待结皮表面变干后再施以60%饱和水量的水分,使结皮恢复正常生长,待结皮表面变干后再次施水,供给水量为饱和水量的20%,待结皮表面再次变干后即为一个循环,使人工培育藓类结皮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达到野外结皮的50%,提高其抗旱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提高人工培育藓类结皮抗旱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水-干旱-复水-恢复的循环包括气态水处理和液态水处理两种方法:
a. 气态水处理方法为:将样品放在有加湿器的透明罩中,加湿功率250 ml/h,加湿结皮面积500 cm2,首先将藓类加湿结皮加湿60 min,待结皮表面变干后再加湿30 min,结皮表面再次变干后加湿10 min,将加湿60 min后藓类结皮表面变干所需的时间设为施水周期,从加湿60 min开始,到加湿10 min后藓类结皮变干视为一个锻炼周期;无加湿处理的时候正常培养,抗旱锻炼至少持续3个锻炼周期;
b. 液态水处理方法为:先对人工培育藓类浇水至100%饱和,待藓类结皮结皮表面变干后再施以60%的饱和水量,待藓类结皮结皮表面再次变干后施以20%饱和水量,将藓类结皮施予饱和水量后结皮表面变干所需的时间设为施水周期,从施予100%饱和水量开始,到施予20%的饱和水量后结皮变干视为一个锻炼周期,抗旱锻炼至少持续3个锻炼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一种人工培育藓类结皮抗旱能力的方法,其特征是藓类结皮抗旱锻炼期间的正常培养条件是:温度白昼25℃,夜间17℃,空气湿度为60%,二氧化碳浓度400 ppm,光周期分别固定为1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