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城市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海绵城市的功能和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的立体绿化海绵墙。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被钢筋混凝土等灰色基础设施包围,人们在享受这城镇化带来的舒适安逸的同时忍受着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带来的伤害。城市绿化带、城市中心公园、绿地等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疲劳,然而城市的空间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美化环境,增加城市人亲近自然的机会就尤为重要。目前的城市墙体是为了将房屋与周围环境隔离开,保障墙体一侧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立体绿化景墙的作用有别于普通墙体,能够使人们在受到保护的作用下还极具观赏性。
海绵城市,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这个概念与立体绿化的概念都是有益于环保的,然而,现在它们并没有被结合在一起考虑。海绵城市的重要指标要被达成,如减少地表径流和面源污染,减少排放(<20%),雨水利用率大于80%(蒸发+下渗+蓄存利用),这些都是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高楼大厦密布的地域。
目前有用竹条编制的绿化墙,也有用塑料或橡胶带做成花盆在中植物贴于墙体形成的景墙,这些绿化墙易损坏、不易灌溉、环境保护性能差,无法实现城市中的海绵效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立体绿化海绵墙,以解决绿化墙易损坏、不易灌溉的问题,同时,通过立体绿化能够有效实现海绵城市效益、环保节能效益、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益,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体绿化海绵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物外墙、固定支架、基质和植物,固定支架一侧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一侧,固定支架的另一侧固接有海绵墙背板,海绵墙背板的外侧设有基质背板,且在海绵墙背板和基质背板间设有输水通道,基质背板外的一层结构为基质,所述植物栽植在基质内,在基质外侧设有网状结构件,在墙体的水平方向设有雨水蓄积槽,所述雨水蓄积槽贯穿基质和基质背板结构,在基质内设有竖向布置的吸水棉线,所述吸水棉线贯穿整个基质,且吸水棉线的一端置于雨水蓄积槽内,雨水蓄积槽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通孔,吸水棉线穿过盖板上的通孔插在雨水蓄积槽内;吸水棉线穿过盖板上的孔与雨水蓄积槽内水相接,能有效杜绝蚊虫利用雨水槽繁殖后代;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在基质背板和海绵墙背板间倾斜设置,导水板的自由端斜向下,指向雨水蓄积槽内;
进一步的,在墙体上设有若干个互相平行的雨水蓄积槽,若干个雨水蓄积槽将墙体分隔后能更利于集水,且能有效提高植物的稳固程度,墙体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蓄积槽的远离建筑物外墙体的一侧外侧向外突出,并且斜向上方向,能使雨水得到有效地收集,雨水蓄积槽靠墙体的内侧有溢流口,雨水蓄积槽两侧的高低不同保证雨水溢出时只会向内溢出;
进一步的,在墙体顶部,即楼顶设有集雨设施,集雨设施的作用是收集楼顶的雨水,并把收集到雨水通过海绵墙给水管,与多孔管相连;
进一步的,海绵墙给水管有两种水源,一种是自来水,另外一种是楼顶集雨设施;在海绵墙给水管下部接有水平横置的多孔管,多孔管的孔竖直向下,且多孔管固定贴附在海绵墙背板外侧;
进一步的,在最下层的雨水蓄积槽的一端设有雨水槽溢流管,雨水槽溢流管外接有雨水蓄水罐,雨水罐上有水位刻度,方便使用者观察,雨水蓄水罐的下部设有一个用于放水的雨水蓄水罐阀门,在雨水蓄水罐的上部设有雨水蓄水罐溢流管,所述雨水蓄水罐溢流管与市政雨水系统相通或者地表蓄水结构(如雨水花园或陂塘)相通,将雨水排出或存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海绵墙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能够增强绿化墙的结构稳定性,实现自动蓄水灌溉,能有效杜绝蚊虫利用雨水槽繁殖后代,同时,通过立体绿化能够有效实现海绵城市效益、环保节能效益、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益,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海绵墙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海绵墙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有吸水花盆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吸水棉线;B-植物;C-基质;D-雨水收集槽;E-铁丝网;F-建筑物外墙;G-海绵墙背板;H-基质背板;I-导水板;J-固定支架;01-种植盆;02-吸水棉线;03-蓄水盆;10-集雨设施;100-海绵墙给水管;1000-多孔管;1-雨水槽溢流管;2-雨水蓄水罐;3-雨水蓄水罐溢流管;4-雨水蓄水罐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2,一种立体绿化海绵墙,包括建筑物外墙F、固定支架J、海绵墙背板G、导水板I、基质背板H、基质C和植物B,固定支架J一侧固定在建筑物外墙F一侧,固定支架J的另一侧固接海绵墙背板G、海绵墙背板G的外侧,且在海绵墙背板G和基质背板H间设有输水通道,基质背板H外的一层结构为基质C,所述植物B栽植在基质C内,为了防止植物B因重力作用从基质C内脱离,在基质C外侧设有铁丝网E,铁丝网E可以有具有网孔结构的塑料板代替;在基质C内设有竖向布置的吸水棉线A,吸水棉线A是作为水流动的载体;所述吸水棉线A贯穿整个基质C,这样确保整个基质C中的水分均匀;在墙体的水平方向设有雨水蓄积槽D,所述雨水蓄积槽D贯穿基质C层、基质背板H结构,吸水棉线A一端置于雨水蓄积槽D内,即雨水蓄积槽D口朝上,且能够收集到外部雨水和导水板I从输水通道导入的水;所述导水板I在基质背板H和海绵墙背板G间倾斜设置,方便输水通道内的水被导入雨水蓄积槽D内;
在墙体上设有若干个互相平行的雨水蓄积槽D,若干个雨水蓄积槽D将墙体分隔后能更利于集水,且能有效提高植物B的稳固程度,墙体不易损坏;所述雨水蓄积槽D的远离建筑物外墙体的一侧外侧向外突出,并且斜向上方向,能使雨水得到有效地收集,雨水蓄积槽D靠墙体的内侧有溢流口,雨水蓄积槽D两侧的高低不同保证雨水溢出时只会向内溢出;雨水蓄积槽D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未在图中示出,所述盖板上设有通孔,吸水棉线A穿过盖板上的孔与雨水蓄积槽D内水相接,所述盖板能有效杜绝蚊虫利用雨水槽繁殖后代;在墙体顶部设有集雨设施10,所述集雨设施10能收集墙体顶部的雨水,且集雨设施10通过海绵墙给水管100与下层的雨水蓄积槽D相通;在海绵墙给水管100下部接有水平横置的多孔管1000,多孔管1000的孔竖直向下,且多孔管1000固定贴附在海绵墙背板G外侧;
进一步的,在最下层的雨水蓄积槽D的一端设有雨水槽溢流管1,雨水槽溢流管1外接有雨水蓄水罐2,雨水蓄水罐2的下部设有一个用于放水的雨水蓄水罐阀门4,在雨水蓄水罐2的上部设有雨水蓄水罐溢流管3,所述雨水蓄水罐溢流管3与市政雨水系统相通,将雨水排出或存储。
所述发明的绿化海绵墙原理:下雨时,雨水会落在植物表面B并经过铁丝网E或种植基质C表面导流到雨水蓄积槽D,并存在雨水蓄积槽D内;如果雨很大,超过每小时100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时,雨水蓄积槽D会收集满雨水并向靠墙的方向溢出;这时,雨水会通过基质背板H和海绵墙背板G之间的导水板I往下流,导水板I倾斜布置,指向下一层的雨水蓄积槽D,向下流的雨水会通过导流板流到下一层的雨水蓄积槽D中,再溢出,最后进入最靠近地面的雨水蓄积槽D,最终流出来的水进入雨水槽溢流管1,雨水槽溢流管1处设有流量计,记录蓄水量,水随后进入地面的雨水蓄水罐2内,雨水罐被装满后,降雨量超过每小时200毫米时,雨水通过雨水蓄水罐溢流管3流出,进入市政雨水道;
无雨水条件下:海绵墙的工作原理和图3所示的自动吸水花盆的原理一致,即种植盆01与蓄水盆03之间通过吸水棉线02连接,且有吸水棉线02将蓄水盆03内的水吸至种植盆01内的土壤上;自来水由通过海绵墙给水管100进入多孔管1000,多孔管1000的孔竖直向下,且固定贴附在海绵墙背板G外侧,向下流的自来水通过导水板I,进入雨水蓄积槽D。
雨水蓄积槽D与种植基质C间的水流动是利用了图3所示的自动吸水花盆的工作原理,雨水蓄积槽D中的雨水会被吸水棉线A吸到基质C里面,这样就保证了基质里的水分,而且它还很节约水;
在选择海绵墙植物方面,一般来说,本发明广泛适用于所有墙体,少雨的地方应使用较耐旱的植物,多雨的地区应该应用一些耐湿的植物,这样效果更佳;
本发明能够解决绿化墙体容易损坏、不易灌溉的问题,同时,通过立体绿化能够有效实现海绵城市效益、环保节能效益、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益,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
海绵城市效益:包括源头滞留雨水、收集雨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加海绵城市面积、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排放并减少市政管网的压力、降低建筑物表面的温度、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减少面源污染;
环保节能效益:立体绿化不仅可以遮阴,还能通过液态水转成水蒸气(即蒸腾作用)的方式使周围空气变凉,减少交通噪音起到隔音效果,缓解极端温度(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立体绿化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粒物质,提高空气质量,维持室内温度的平衡。特别是夏季,安装了立体绿化的建筑,表面温度比没有安装的建筑物的温度低10度左右,室内也较为凉爽;
社会效益:立体绿化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有机会接近绿色,起到缓解日常压力的作用;
经济效益:立体绿化可以提高住宅和商业地产的价值,它们的存在可以让新建筑更加柔软温馨,个性十足,还能降低供冷供热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