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布量可调的播种机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12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撒布量可调的播种机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用播种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撒布量可调的播种机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油菜及其他豆类作物,普遍被种植,传统的种植方式为:采用人工在起好的垄上开沟或挖坑,将种子以一定的间隔撒入沟或坑中,最后向开挖的沟中埋入土,完成播种,但是其工序过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种子用量全靠手调节,往往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撒布量可调的播种机及使用方法,能够降低劳动强度,且调节种子撒布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行走机构,车架前端连接前扶手,车架上从前往后依次安装若干组开沟装置、播种装置和填沟装置;其中,每组播种装置均包括放种箱以及能够转动的输送机构,放种箱安装在车架上侧且底部开设通孔,输送机构设置在车架下侧且与放种箱底部相接,输送机构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凹槽,在输送机构转动过程中,凹槽能够依次与放种箱底部的通孔配合相接。

进一步地,开沟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下侧的若干个开沟犁片。

进一步地,填沟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下侧的若干个回填板,每个回填板均与其前方的开沟犁片偏转方向相反,且每个回填板的最低端比开沟犁片的最低端高;每个回填板均向开沟犁片偏转方向的一侧橫移。

进一步地,放种箱通过种箱固定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侧;凹槽内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凹槽体积的抽拉式挡板。

进一步地,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带轮相连,带轮安装在主动轴上,主动轴上安装有第一双链轮,车架下侧还安装有第二双链轮,第一双链轮通过输送链条和第二双链轮相连,输送链条是由两条链条经连接板连接而成,凹槽设置在相邻的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地,车架上固定有用于放置电动机的电动机底座;车架上放置有与电动机相连的蓄电池。

进一步地,前扶手上设置有与电动机相连的速度控制开关;在前扶手的后部,车架上还设置有座椅和踏板。

进一步地,行走机构包括三个车轮,其中两个车轮安装在主动轴两端;另一个车轮安装在前扶手的下侧。

进一步地,车轮均包括边轮、轮辐和轮杆;其中,轮杆包括若干根且呈辐射型分布;每根轮杆的外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一个边轮,轮杆的中部与轮辐固定连接,轮杆的内端均与轴承相连。

本发明使用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a)调整开沟装置和填沟装置的位置,使开沟装置的最下端低于起好的垄的表面,填沟装置位于起好的垄的表面上;

b)启动行走机构和输送机构,开沟装置自动进行开沟,输送机构转动且其上的凹槽能逐一与放种箱底部的通孔相接,种子自动落入凹槽中,在输送机构转动至凹槽开口向下的位置时,种子落入已开好的沟中,通过填沟装置回填土壤,完成播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行走机构带动整体播种机移动;通过前扶手掌控方向;通过设置若干组开沟装置、播种装置和填沟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多路播种,有效提高效率;通过设置放种箱以及能够转动的输送机构,在放种箱中放入种子,输送机构转动后,其上的凹槽能逐一与放种箱底部的通孔相接,接到种子并在转动后掉入开沟装置开好的沟中,最后通过填沟装置回填土壤,本发明能够大大简化工序,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开沟犁片和回填板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完成开沟和回填的过程,且回填板的最低端比开沟犁片的最低端高,在保证回填的同时有效防止播撒的种子被回填板带走。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抽拉式挡板,能够调节凹槽体积,能够更好地调节撒布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采用双链轮和输送链条进行播种,速度均匀。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车轮也安装在主动轴两端,使得播种装置和车轮为同步转动,保证播种同步可控。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车轮的结构在土地中行走时,遇到板结的土块可以快速跨越式通过,避免颠簸,有效防止种子撒到沟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发明机架的主视图,图3(b)是本发明机架的俯视图;

图4(a)是本发明放种箱的主视图,图4(b)是放种箱的侧视图,图4(c)是放种箱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输送链条和链轮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输送链条俯视图;

图8(a)是回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开沟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c)是开沟犁片与回填板的分布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车轮的主视图,图9(b)是车轮的俯视图。

其中:1-车架,2-放种箱,3-种箱固定架,4-蓄电池,5-座椅,6-前扶手,7-踏板,8-开沟犁片,9-双链轮,10-输送链条,11-电动机,12-皮带,13-回填板,14-短螺栓,15-速度控制开关,16-车轮,17-带轮,18-长螺栓,19-主动轴;

1-1为电动机底座;10-1为凹槽,10-2为连接板;16-1为边轮,16-2为轮辐,16-3为轮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a)和图3(b),本发明包括车架1和安装在车架1上的行走机构,车架1选用的是方管固结而成,车架1前端连接前扶手6,车架1上从前往后依次安装若干组开沟装置、播种装置和填沟装置。车架1上固定有用于放置电动机11的电动机底座1-1;车架1上放置有与电动机11相连的蓄电池4。前扶手6上设置有与电动机11相连的速度控制开关15。在前扶手6的后部,车架1上还设置有座椅5和踏板7。

参见图4(a)至图4(c),每组播种装置均包括放种箱2以及能够转动的输送机构,放种箱2通过短螺栓14与固接在车架1上侧的种箱固定架3相连,且放种箱2底部开设通孔,

参见图5至图7,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车架1上的电动机11、双链轮9和输送链条10等,电动机11的输出轴通过皮带12与带轮17相连,带轮17安装在主动轴19上,主动轴19上安装有第一双链轮9,车架1下侧还安装有第二双链轮,第一双链轮9通过输送链条10和第二双链轮相连,双链轮均是由两个链轮经套筒固结而成,输送链条10是由两条链条经若干个连接板10-2连接而成,相邻的连接板10-2之间设置凹槽10-1。输送链条10位于车架1下侧且与放种箱2底部相接,在输送机构转动过程中,凹槽10-1能够依次与放种箱2底部的通孔配合相接。凹槽10-1内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凹槽体积的抽拉式挡板。

参见图8(a)至图8(c),开沟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下侧的若干个开沟犁片8;填沟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下侧的若干个回填板13,每个回填板13均与其前方的开沟犁片8安装方向相反,且每个回填板13的最低端比开沟犁片8的最低端高,一般是高于开沟的深度,比如3~15cm,两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位置;每个回填板13均向开沟犁片8偏转方向的一侧橫移,与开沟犁片8安装位置错开。回填板13和开沟犁片8均通过长螺栓17与车架1连接。

参见图9(a)和图9(b),行走机构包括三个车轮16,车轮16均包括边轮16-1、轮辐16-2和轮杆16-3;其中,轮杆16-3包括若干根且呈辐射型分布;每根轮杆16-3的外端分别通过轴承铰接一个边轮16-1,轮杆16-3的中部与轮辐16-2固定连接,所有轮杆16-3的内端均与轴承相连;其中两个车轮16安装在主动轴19两端;另一个车轮16安装在前扶手6的下侧。

本发明针对传统播种过程的工序过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将工序大大简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的播种工具。

本发明主要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先将处理过的种子,如花生种子或绿豆种,放入放种箱2中,拧动前扶手6上的速度控制开关15,电动机11通电,通过皮带12带动与第一双链轮9处于同一根轴上的带轮17转动,同时带轮17和第一双链轮9均安装在主动轴19上;随着带轮17的转动,主动轴19上对称安装有车轮16,从而本发明播种机向前行驶;本发明车轮16的结构能够保证在土地中行走时,遇到板结的土块可以快速跨越式通过,减小行驶阻力。位于播种装置的前方设置有开沟犁片8,调节开沟犁片8使其最低端低于起好的垄的表面,调节回填板13的位置使其位于起好的垄的表面上。随着播种机的前进,开沟犁片8在已起好的垄之上开出一条沟。第一双链轮9和第二双链轮分别有两个,每对第一双链轮9和第二双链轮之间通过输送链条10连接。第一双链轮9带动输送链条10运动,输送链条10上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有凹槽10-1,当凹槽10-1随着输送链条10运动至放种箱2的底部的通孔时,种子落入凹槽10-1中,等凹槽10-1移动到其开口向下的位置时,种子便落入已开挖的沟中。随着播种机的前进,在回填板13的作用下,开沟犁片8推出的土重新推入到沟中,将种子掩埋,完成播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