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苗种植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289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茶苗种植槽。



背景技术:

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插植,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在栽培插植的茶苗时,需要将茶苗浇足水,使土壤与插穗充分接触,免使插穗失水。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城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也随着农村向城镇化逐步发展,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尤其是对于那些土地少、土质薄以及沙丘土丘地带,如何开发耕地面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同样,城市的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花园、建筑物的立面种植花草既可以用以观光又可改善城市环境,这将成为城市建筑物发展的趋势。茶苗种植槽不受环境的影响,可以在建筑物屋顶、建筑物立面种植,而现有的茶苗种植槽由于只具有储水功能,没有对植物的根系施入液体肥料等功能,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节约土地,也可以按需加入营养液和水,并且造价低的茶苗种植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苗种植槽,所述茶苗种植槽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槽体,所述槽体由槽壁和槽底组成,所述槽底上设有多个栽培槽,所述栽培槽内设有定植杯,所述栽培槽上铺设有定植板,所述定植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定植杯相匹配的孔,所述栽培槽底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滤泥布,所述栽培槽与槽底之间设有储液区,所述储液区内设有液位控制装置,所述茶苗种植槽设有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一地下水池、进水管,回液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地下水池底部,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槽体内且端口设有喷淋装置,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与液位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回液管一端上套设有回液套管,所述地下水池与一营养液装置阀门连接,所述槽体上部设有紫外线照射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槽底自下至上由石粉层、混凝土层、水泥砂浆层和水泥膏层构成,所述槽底高度大于60cm。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还设有增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植杯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渗水的孔洞。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植板为聚乙烯泡沫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因为设有可以回液的供水装置,既可以按需供应水分,也可以将渗出来的水回收利用;因为设有定植杯,可以在植物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方便取出,也方便种植;因为连接有营养液装置,可以按需加入营养液,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壁;2、储液区;3、水池;4、进液管;5、水泵;6、定时器;7、回液套管;8、回液管;9、紫外线照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茶苗种植槽,所述茶苗种植槽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槽体,所述槽体由槽壁1和槽底组成,所述槽底上设有多个栽培槽,所述栽培槽内设有定植杯,所述栽培槽上铺设有定植板,所述定植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定植杯相匹配的孔,所述栽培槽底部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设有滤泥布,所述栽培槽与槽底之间设有储液区2,所述储液区2内设有液位控制装置,所述茶苗种植槽设有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一地下水池3、进水管,回液管8,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地下水池3底部,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位于槽体内且端口设有喷淋装置,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泵5,所述水泵5上连接有定时器6,所述定时器6与液位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回液管8一端上套设有回液套管7,所述地下水池3与一营养液装置阀门连接,所述槽体上部设有紫外线照射装置9。利用地下水池3与茶苗种植槽的水平位置差,可以完成回液过程。所述槽体上还设有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与营养液装置管道连接。

所述槽底自下至上由石粉层、混凝土层、水泥砂浆层和水泥膏层构成。先由石粉层垫底,也可以又碎石垫底,再加上混凝土层和水泥砂浆,最后用水泥膏层抹平,提高了防水效果,使用时间也更久,所述槽底高度大于60cm。所述滤泥布为阻根布。

所述进水管上还设有增氧装置。针对有的需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才能生长的植物,可以按需向水管中加入氧气。

所述定植杯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渗水的孔洞。所述孔洞可以在植物长出根茎的时候,根茎长出孔洞,可以更好的吸收水分和营养液,而且方便长成后将定制杯整体移出。

所述定植板为聚乙烯泡沫板。

所述茶苗种植槽上还设有可展开的遮阴网。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件事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