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边地鳖饲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447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边地鳖饲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边地鳖饲养装置,包括矩形玻璃罩以及设置在矩形玻璃罩底部四个转角处的支腿,在矩形玻璃罩内的中部以及底部各设置有一层隔网,两层隔网将矩形玻璃罩分隔成两层饲养笼,在每层饲养笼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在该通孔的口部安装有圆筒形纱网,在圆筒形纱网上捆绑有橡皮筋,在矩形玻璃罩的下方还叠放有上层玻璃槽和下层玻璃槽,其中上层玻璃槽的底部为金属网。本实用新型简化了传统金边地鳖饲养过程中的繁琐步骤,更方便了清理工作,在不反复挪动金边地鳖的前提下,使得饲养环境干燥、不易产生杂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洁、环保,材料均属一般实验用具,制作过程方便,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专利说明】
一种金边地鳖饲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边地鳖饲养装置,属于昆虫饲养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地鳖虫又称土鳖虫,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在我国已经拥有近两千年的入药历史,现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为正品药材。金边地鳖与中华真地鳖同目不同科,二者药理作用相近,均具有活血化瘀、抗血栓、祛风湿、抗氧化等功效。因中华真地鳖分布范围较广,作为药用昆虫开发的较早,所以其饲养体系已日渐完善。但随着对金边地鳖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中华真地鳖的饲养环境完全不同,它不易在土壤基质中存活,生长环境应为干燥无害虫无杂菌等,另外由于金边地鳖幼虫与成虫食用的饲料不同,必须分开饲养。因此,为了提高金边地鳖的饲养存活率以及扩大饲养范围,有必要研究一种更为合理的金边地鳖饲养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金边地鳖饲养存活率的金边地鳖饲养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金边地鳖饲养装置,包括矩形玻璃罩以及设置在矩形玻璃罩底部四个转角处的支腿,在矩形玻璃罩内的中部以及底部各设置有一层隔网,两层隔网将矩形玻璃罩分隔成两层饲养笼,在每层饲养笼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在该通孔的口部安装有圆筒形纱网,在圆筒形纱网上捆绑有橡皮筋。
[0005]所述矩形玻璃罩的下方叠放有上层玻璃槽和下层玻璃槽。
[0006]所述上层玻璃槽的底部为金属网。
[0007]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08]其一,材料不易损坏、可拆开、易挪动,在饲养过程中,圆筒形纱网不仅使得空气流通,更便于更换饲料;
[0009]其二,矩形玻璃罩的中部和底部均为隔网隔开,使得成虫产卵后其卵和幼虫可自行进入下层隔网,实现金边地鳖卵、幼虫和成虫的分开饲养;
[0010]其三,最底层玻璃槽可收集金边地鳖虫取食后的残渣。
[0011]因此,本实用新型简化了传统金边地鳖饲养过程中的繁琐步骤,更方便了清理工作,在不反复挪动金边地鳖的前提下,使得饲养环境干燥、不易产生杂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洁、环保,材料均属一般实验用具,制作过程方便,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层玻璃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_矩形玻璃罩,2-隔网,3-圆筒形纱网,4-橡皮筋,5-支腿,6-上层玻璃槽,7-下层玻璃槽,8-饲养笼,9-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金边地鳖饲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矩形玻璃罩I以及设置在矩形玻璃罩I底部四个转角处的支腿5,在矩形玻璃罩I内的中部以及底部各设置有一层隔网2,两层隔网2将矩形玻璃罩I分隔成两层饲养笼8,在每层饲养笼8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在该通孔的口部安装有圆筒形纱网3,在圆筒形纱网3上捆绑有橡皮筋4。同时,在矩形玻璃罩I的下方还叠放有上层玻璃槽6和下层玻璃槽7,参见图2,上层玻璃槽6的底部为金属网9。
【主权项】
1.一种金边地鳖饲养装置,包括矩形玻璃罩(I)以及设置在矩形玻璃罩(I)底部四个转角处的支腿(5),其特征在于:在矩形玻璃罩(I)内的中部以及底部各设置有一层隔网(2),两层隔网(2)将矩形玻璃罩(I)分隔成两层饲养笼(8),在每层饲养笼(8)的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在该通孔的口部安装有圆筒形纱网(3),在圆筒形纱网(3)上捆绑有橡皮筋(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边地鳖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玻璃罩(I)的下方叠放有上层玻璃槽(6)和下层玻璃槽(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边地鳖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玻璃槽(6)的底部为金属网(9)。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5727699SQ201620408626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戴仁怀, 姚洁, 杨佳琪, 詹洪平, 朱环
【申请人】贵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