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包括可移动的小车以及其上固定的支撑柱、接油盒和罩壳,支撑柱上转轴一端部设有位于罩壳内的旋转机构,缸头安装在该旋转机构上,转轴另一端安装有控制旋转机构旋转的手轮;由底板和滚轮构成的可移动小车可实现维修缸头的自由移动和快速运送,通过将缸头固定在带有旋转机构的罩壳内方便缸头的各项修理作业,且通过手轮控制缸头旋转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反复搬运挪动带来的安全隐患,带有清洗液加热的循环清洗也提高了缸头的清洗效果,可开合的密闭罩壳有效防止了清洗液飞溅,减少了对工作现场人员的危害,同时,支撑柱上的可抽拉工具盒也有效解决维修工具的存取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维修工装,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我们提供机械能、液压能和电能等,尤其现在成为石油行业的主要动力设备。任何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需要维护和修理来达到原有设计的性能,内燃机也不例外,根据不同规格型号和不同厂家的内燃机按照厂家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修理,而对缸头的修理则是一个繁重而耗时的过程,缸头的修理和清洗需要维修人员频繁手动搬运、翻动,极易发生挤手砸脚的现象,给现场维修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劳动量,且工作效率较低下。在此背景下,设计制作了缸头维修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清洗效果好、维修工具存取便利且成本低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包括滚轮、底板、支撑柱、接油盒和罩壳;
[0006]所述支撑柱设于底板上,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接线箱、工具盒和转轴,所述接线箱用于缸头维修工装的电力连接和电路控制,所述工具盒用于放置常用的维修工具,所述转轴贯穿支撑柱并接入罩壳内;
[0007]所述转轴位于支撑柱一端的端部设有手轮,所述手轮上设有手柄,所述转轴位于罩壳内部另一端端部设有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用于固定缸头并通过转轴端部的手轮带动旋转;
[0008]所述罩壳整体为一密闭的壳体,以防止清洗液体飞溅,其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活动连接,所述上罩体设有供清洗喷嘴安装的孔洞,所述下罩体与接油盒连通;
[0009]所述接油盒设于底板上,所述接油盒内设有加热板,所述接油盒上还设有清洗栗,所述清洗栗与接油盒连通,所述加热板给清洗液体加热并通过清洗栗进行循环清洗;
[0010]所述底板下方设有滚轮。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盘、固定板和缸头固定装置,所述连接盘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缸头固定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缸头固定装置为螺栓。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罩体上还设有用于开合罩体的提拉手柄。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还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悬挂连接清洗栗和清洗喷嘴的清洗管。
[0015]进一步的,所述工具盒为设置在支撑柱上可抽拉的抽屉。
[0016]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栗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清洗管的清洗栗接口。
[0017]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箱内设有加热板和清洗栗的控制按钮。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由底板和滚轮构成的可移动小车可实现维修缸头的自由移动和快速运送,通过将缸头固定在带有旋转机构的罩壳内方便缸头的各项修理作业,且通过手轮控制缸头旋转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反复搬运挪动带来的安全隐患,带有清洗液加热的循环清洗也提高了缸头的清洗效果,可开合的密闭罩壳有效防止了清洗液飞溅,减少了对工作现场人员的危害,同时,支撑柱上的可抽拉工具盒也有效解决维修工具的存取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工作效率高且安全稳定,通过缸头现场维修工装辅助工具的使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度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力支出。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上罩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滚轮1、支撑柱2、手柄3、手轮4、旋转机构5、工具盒6、接线箱7、提拉手柄8、喷嘴安装孔9、下罩体10、接油盒11、底板12、连接盘13、螺栓14、固定螺栓15、固定板16、挂钩17、清洗栗接口 18、清洗栗19、上罩体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四轮滑车包括底板以及其下表面安装的四个滚轮,底板上表面的后端焊接支撑柱,支撑柱上部安装有横向贯穿的转轴,转轴一端连接进罩壳内部,以及带有可抽拉抽屉的工具盒,工具盒用于放置常用的维修工具,支撑柱下部安装有接线箱,接线箱用于缸头维修工装的电力连接和电路控制;
[0028]转轴穿出支撑柱一端的端部安装手轮,手轮上安装手柄,转轴位于罩壳内部另一端端部安装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用于固定缸头并通过转轴端部的手轮带动旋转,旋转手轮带动旋转机构工作,从而带动缸头旋转,以方便缸头的各项修理作业顺利进行;
[0029]罩壳整体为一密闭的壳体,以防止清洗液体飞溅,减少了对工作现场人员的危害,其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和下罩体铰接连接,上罩体开有供清洗喷嘴安装的孔洞和用于开合罩体的提拉手柄,下罩体下部安装有接油盒,下罩体与接油盒连通;
[0030]下罩体与接头盒插装连接,可以方便的分离,在不需要清洗的时候可以把上下罩体移走,方便维修人员对缸盖进行相关的维修操作。
[0031]接油盒安装于底板上,收集清洗的燃油或溶剂,接油盒内部安装加热板,接油盒外侧还安装有清洗栗,接油盘的排出口与清洗栗以快插方式相连,可以方便的连接和脱开;加热板给清洗液体加热并通过清洗栗进行循环清洗;
[0032]旋转机构包括连接盘、固定板和缸头固定螺栓,连接盘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端面上螺栓安装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缸头固定螺栓。
[0033]支撑柱上还固定有挂钩,挂钩用于悬挂连接清洗栗和清洗喷嘴的清洗管。
[0034]清洗栗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清洗管的清洗栗接口。
[0035]接线箱内有加热板和清洗栗的控制按钮。
[0036]本实用新型由底板和滚轮构成的可移动小车可实现维修缸头的自由移动和快速运送,通过将缸头固定在带有旋转机构的罩壳内方便缸头的各项修理作业,且通过手轮控制缸头旋转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反复搬运挪动带来的安全隐患,带有清洗液加热的循环清洗也提高了缸头的清洗效果,可开合的密闭罩壳有效防止了清洗液飞溅,减少了对工作现场人员的危害,同时,支撑柱上的可抽拉工具盒也有效解决维修工具的存取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工作效率高且安全稳定,通过缸头现场维修工装辅助工具的使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度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力支出。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滚轮、底板、支撑柱、接油盒和罩壳; 所述支撑柱设于底板上,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接线箱、工具盒和转轴,所述接线箱用于缸头维修工装的电力连接和电路控制,所述工具盒用于放置常用的维修工具,所述转轴贯穿支撑柱并接入罩壳内; 所述转轴位于支撑柱一端的端部设有手轮,所述手轮上设有手柄,所述转轴位于罩壳内部另一端端部设有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用于固定缸头并通过转轴端部的手轮带动旋转; 所述罩壳整体为一密闭的壳体,其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所述上罩体和下罩体活动连接,所述上罩体设有供清洗喷嘴安装的孔洞,所述下罩体与接油盒连通; 所述接油盒设于底板上,所述接油盒内设有加热板,所述接油盒上还设有清洗栗,所述清洗栗与接油盒连通,所述加热板给清洗液体加热并通过清洗栗进行循环清洗; 所述底板下方设有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连接盘、固定板和缸头固定装置,所述连接盘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缸头固定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固定装置为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体上还设有用于开合罩体的提拉手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还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悬挂连接清洗栗和清洗喷嘴的清洗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盒为设置在支撑柱上可抽拉的抽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栗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清洗管的清洗栗接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缸头维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箱内设有加热板和清洗栗的控制按钮。
【文档编号】B25H1/10GK205704059SQ20162040864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6日
【发明人】刘东章, 邵广超, 顾洪成, 张粤杰, 王永科, 王治娟, 邵龙, 生玉波, 张吉平, 潘跃明
【申请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海洋钻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