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泥摊铺机的整平机构。
背景技术:
在培土过程中,待泥土铺设于基面上后,还需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持握工具进行整平操作。但人工手动整平,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从而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泥摊铺机的整平机构,其可替代人工进行整平操作,从而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水泥摊铺机的整平机构,包括设置在水泥摊铺机上的支撑座、螺旋轴、机体固定在支撑座上并用于驱动螺旋轴转动的第一电机、左侧板、安装在支撑座上并用于带动左侧板升降的第一驱动部件、右侧板、安装在支撑座上并用于带动右侧板升降的第二驱动部件、进料门、安装在支撑座上并用于带动进料门升降的第三驱动部件、设置在支撑座上并朝下延伸的底模、活动安装在底模后端下部上并可相对底模上下运动的振动板、安装在振动板上并用于带动振动板上下振动的振动器;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分置于螺旋轴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料门位于螺旋轴的前方,所述底模位于螺旋轴的后方;所述底模靠近螺旋 轴的一侧面形成为推泥面;所述底模的下表面形成为用于与泥土接触的接触面。
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第三驱动部件均为缸体固定在支撑座上的油缸。
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座的下端上。
底模、螺旋轴、进料门依次排布的方向与螺旋轴的轴线方向垂直。
进料门与支撑座滑动配合。
振动板与底模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提供将振动板向下顶推的弹性应力。
接触面为水平面。
所述进料门的下表面高于底模的下表面。
所述进料门的下表面与底模的下表面平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替代人工进行整平操作,从而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可提高效率;而且,还可利用左侧板、右侧板、振动板,将泥土夯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其中,1、支撑座;2、螺旋轴;3、左侧板;4、右侧板;51、进料门;52、第三驱动部件;6、底模;7、振动板;8、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用于水泥摊铺机的整平机构,包括设置在水泥摊铺机上的支撑座1、螺旋轴2、机体固定在支撑座1上并用于驱动螺旋轴2转动的第一电机、左侧板3、安装在支撑座1上并用于带动左侧板3升降的第一驱动部件、右侧板4、安装在支撑座1上并用于带动右侧板4升降的第二驱动部件、进料门51、安装在支撑座1上并用于带动进料门51升降的第三驱动部件52、设置在支撑座1上并朝下延伸的底模6、活动安装在底模6后端下部上并可相对底模6上下运动的振动板7、安装在振动板7上并用于带动振动板7上下振动的振动器8;所述左侧板3与右侧板4分置于螺旋轴2的左右两侧;所述进料门51位于螺旋轴2的前方,所述底模6位于螺旋轴2的后方;所述底模6靠近螺旋轴2的一侧面形成为推泥面,所述底模6的下表面形成为用于与泥土接触的接触面。具体的,接触面为水平面。进料门51与支撑座1滑动配合。
而在工作过程中,该整平机构随着水泥摊铺机前移,泥土可经进料门51的下方进入,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螺旋轴2转动进行拨泥,之后利用底模6将泥土推平,并通过振动板7的振动可将泥土夯实。而通过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左侧板3升降,第二驱动部件驱动右侧板4升降,可利用左侧板3、右侧板4将两侧的泥土夯实,还可通过利用第三驱动部件52带动进料门51升降,以调节进料门51的高度。
优选的,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第三驱动部件52均为缸体固定在支撑座1上的油缸。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以方便于装配。
优选的,所述螺旋轴2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座1的下端上,以提高 螺旋轴2转动的稳定性。底模6、螺旋轴2、进料门51依次排布的方向A(也就是前后方向)与螺旋轴2的轴线方向垂直。
优选的,振动板7与底模6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提供将振动板7向下顶推的弹性应力,以通过弹簧的弹力带动振动板7复位。
优选的,所述进料门51的下表面高于底模6的下表面,或者,所述进料门51的下表面与底模6的下表面平齐。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