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景观人工鱼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567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渔业工程设施,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景观人工鱼礁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海洋工程设施,具有增殖和诱集各类海洋生物并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近年来,人工鱼礁在修复渔场和增殖海珍品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海上观光旅游业快速发展,潜水观光与休闲海钓产业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人工鱼礁设计方案仍然以提高水动力性能和附着能力为主,且近海渔业资源逐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海上观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建造一种生态景观人工鱼礁装置,对于修复近海生态环境和增殖鱼类,促进潜水观光与休闲海钓等海上观光旅游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景观人工鱼礁装置,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备营造潜水观光及构筑诱集、增殖鱼类功能的人工鱼礁林(业)。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生态景观人工鱼礁“森林”的单体,是可以在指定海域进行布放并形成人工鱼礁“森林”,通过流场效应、生物效应、避敌效应的综合作用,形成上升流和涡流,提高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仔稚鱼提供庇护场所,为鱼类提供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达到修复和改善近海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通过提高人工鱼礁的观赏性并于投放后期进行藻类增殖,以此来发展海上观光旅游业,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人工鱼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礁体,其特征在于礁体是在底盘中央固定有一根蘑菇柱礁,在该蘑菇柱礁上固定有多层相互平行的枝干礁,在底盘和枝干礁之间有多个蘑菇礁。考虑到增强礁体与海洋环境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于礁体表面涂一层环保涂层。该环保涂层的主要成分为水泥、扇贝粉、牡蛎粉、碳纤维颗粒、永磁铁颗粒以及可再分散乳胶粉,且各组分的比例是40:15:15:5:5:20。考虑到在礁体投放过程中更加稳定的沉入海底以及投放后可以更好地固定,在底盘上有多个通孔。考虑到进一步提高礁体的趋光性来聚集鱼群及其观赏性,又在枝干礁的表面缠绕荧光绳。荧光绳为附着有荧光材料和偶联剂的聚乙烯绳。通过荧光以聚集鱼群并吸引潜水观光游客。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制作简单,成本低,礁体材料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各项尺寸参数均是在水动力公式的对比下获得,具有较好的抗风浪性能,在海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而且本实用新型能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产业相结合,推动海上休闲观光的发展,是一种具有优良发展前景的人工鱼礁。以下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枝干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蘑菇柱礁,2.枝干礁,3.底盘,4.通孔,5.蘑菇礁,6.环保涂层,7.荧光绳,8.礁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礁体8,其特征在于礁体8是在底盘3的中央固定有一根蘑菇柱礁1,在该蘑菇柱礁1上又固定有多层相互平行的枝干礁2,且在底盘3和枝干礁2之间设有多个蘑菇礁5。考虑到增强礁体8与海洋环境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于礁体8表面涂一层环保涂层6。该环保涂层6的主要成分为水泥、扇贝粉、牡蛎粉、碳纤维颗粒和永磁铁颗粒以及可再分散乳胶粉,且各组分的比例是40:15:15:5:5:20。上述的可再分散乳胶粉是市售的。扇贝粉和牡蛎粉均为贝壳通过机械粉碎获得,为天然环保材料,能提高海洋生物的附着效率。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新型材料,能够提高礁体8的强度和耐久性。环保涂层6中的永磁铁颗粒能使礁体8产生生物磁效应并以此来聚集海洋生物。该环保涂层6不但提高了海洋附着生物的附着率,也提高了礁体的环保性质。考虑到在礁体8投放过程中更加稳定的沉入海底或者在必要时固定礁体8于海底,在底盘上设有多个通孔4。为提高礁体8的趋光性来聚集鱼群及观赏性并附着面积,在枝干礁2的表面缠绕荧光绳7。荧光绳7为附着有荧光材料和偶联剂的聚乙烯绳。荧光材料和偶联剂是市售的。本实用新型在人工鱼礁上采用荧光材料,通过生物的趋光性以聚集生物,同时也能提高礁体的观赏性并吸引潜水观光游客。本实用新型所用荧光材料为防水的超长余辉发光粉,即是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的稀土激活的、经过防水包膜处理过的荧光粉;上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A-171,系美国联碳公司生产。为使礁体8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必须采取提高鱼礁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措施。即防止在海底发生滑移、倒伏或翻滚现象,礁体8的各项参数均根据水阻力公式和抗滑移公式计算设置,其中,蘑菇柱礁1半径为250mm,高2700mm,枝干礁2的横截面为“米字型”,外径为135mm,从上到下三部分的长度分别为500mm、900mm、1300mm。底盘3的半径为1500mm,高300mm,盘内开4个通孔4,半径为200mm。蘑菇礁5的上半部分为半径400mm的半球,下半部分为半径200mm、高300mm的圆柱体。由上述参数可得,生态景观人工鱼礁的表面积为39.12m2,礁体8的体积为5.49m3,比表面积为7.13m-1,空方体积为24.39m3,礁体重量约为13t。本实用新型的各项参数均达到了人工鱼礁的设计要求:表面积较大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空方体积较大则有利于为更多鱼类提供繁殖空间。假设生态景观人工鱼礁正面迎流,海水流速为1节(0.51m/s),海水密度为1025kg/m3,礁体密度为2400kg/m3,海底静摩擦系数约为0.5,假设阻力系数为2.0,则水流冲击面积为4.95m2。根据已有的水阻力公式计算得出本实用新型的水阻力为1268N,公式中F为水阻力(单位为N),Cd为阻力系数,ρ为海水密度(单位为kg/m3),A为水流冲击面积(单位为m2),μ为静摩擦系数。再根据人工鱼礁抗滑移公式计算得出本实用新型的抗滑移系数为29,远大于安全值1。公式中M为抗滑移系数,V为礁体体积(单位为m3),σ为礁体密度(单位为kg/m3),ρ为海水密度(单位为kg/m3),g为重力系数(单位为m/s2),μ为阻力系数,F为水阻力(单位为N)。通过上述礁体的水动力计算,得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鱼礁投放到海底后,不会随海流发生滑移现象,稳定性良好,抗风浪能力强。以上所述的具体参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