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763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类养殖架,特别涉及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

背景技术:
蛋鸡生产中为规避疫病风险,我国蛋鸡生产周期共涉及多达二十多次的免疫程序,并且多为注射、刺种、点眼和滴鼻等针对单只鸡的操作,免疫抓鸡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工作量较大。目前我国规模化蛋鸡养殖主要以笼养为主,但由于传统鸡笼空间狭小,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鸡的就巢、沙浴、栖息、梳羽、探究等系列行为的表达,导致鸡的抵抗力差、健康状况差;欧盟基于动物福利的保护,于2012年1月开始全面禁止蛋鸡传统笼养。立体栖架散养是一种优于传统笼养和散养的蛋鸡养殖模式,可解决传统散养养殖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能增加蛋鸡活动空间和空间环境丰富度,作为福利养殖模式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美国专利US2015/0122193A1公开了一种养鸡的大笼系统,其笼架主体为多层结构,集合了产蛋区、活动网面、倾斜式产蛋平台等不同功能区,是一种高效福利的立体栖架系统。但该系统的多层结构为全开放空间,难以进行免疫前鸡群隔离的操作。现有设备中,卷帘有相似的隔离所用,但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容易积粪,不易清洗和消毒,且其结构形式会阻碍鸡舍舍内气流流通。但在隔离鸡群过程中,不能实现多层饲养层鸡群的同时隔离,存在隔离不完全的可能;同时,对于多层立体栖架,由于鸡群分散,免疫前的一次隔离操作难以保证所有鸡只被隔离到指定区域,其余零散鸡只需要人为抓取放入,现有卷帘通常为通长结构形式,不能实现分层或者局部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立体栖架系统中难以实现免疫所需的鸡群集中隔离,现有卷帘隔离设备不能完成多层饲养层的同时隔离,卷帘结构形式难以实现分层和局部开启,同时卷帘存在易积粪,不易清洗和消毒,影响舍内气流组织等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层立体栖架系统,可完成多层饲养层的同时隔离,实现分层和局部开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积粪,易清洗、消毒,不影响舍内气流的立体栖架升降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应用于立体栖架的隔离门一侧,包括隔离网片1、笼门导轨2、提拉软绳3、定滑轮4和主牵引机构5;多个“L型”支架10布置在笼架骨架6上,“L型”支架10的底面平齐于饲养层9,笼门导轨2贯穿布置在多个“L型”支架10中,其中,主牵引机构5和一对定滑轮4固定于立体栖架上方的支撑机构上,定滑轮4位于主牵引机构5的下方,定滑轮4上分别绕有提拉软绳3,提拉绳3上端与主牵引机构5固接;隔离网片1位于立体栖架的开放侧,每层饲养层9的开放侧包括上部的固定的隔离笼网13和下部的可移动的隔离网片1,隔离网片1的两端与笼门导轨2套接,隔离网片1的底部与饲养层9的底部平齐;多层隔离网片1之间通过连接软绳11相连,最上层隔离网片1的上端与提拉软绳3的下端相连。所述隔离网片1与上部的隔离笼网13高度相同,隔离网片1和隔离笼网13的高度都为饲养层9高度H的1/2。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应用于立体栖架的隔离门一侧,包括隔离网片1、笼门导轨2、提拉软绳3、定滑轮4和主牵引机构5;多个“L型”支架10布置在笼架骨架6上,“L型”支架10的底面平齐于饲养层9,笼门导轨2贯穿布置在多个“L型”支架10中,其中,主牵引机构5和多对定滑轮4固定于立体栖架上方的支撑机构上,多对定滑轮4设置在主牵引机构5下方,每对定滑轮4相对于中心对称布置,定滑轮4上分别绕有提拉软绳3,提拉软绳3上端与主牵引机构5固接;隔离网片1位于立体栖架的开放侧,每层饲养层9的开放侧包括上部的固定的隔离笼网13和下部的可移动的隔离网片1;每层隔离网片1对应一对定滑轮4,隔离网片1的两端与笼门导轨2套接,每层隔离网片1与其对应的提拉软绳3的下端连接;隔离网片1与上部隔离笼网13高度相同,隔离网片1和隔离笼网13的高度都为饲养层9高度H的1/2。隔离网片1与隔离笼网13的高度均为h0,且隔离笼网13与隔离网片1之间设有间隙h1,间隙h1小于鸡可进出的最小间距;同时隔离网片1距饲养层9的底部设有间隙h2,保证饲养层9高度H=2h0+h1+h2。所述定滑轮4为三对。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应用于立体栖架的隔离门一侧,包括笼门导轨2、提拉软绳3、定滑轮4和主牵引机构5;多个“L型”支架10布置在笼架骨架6上,“L型”支架10的底面平齐于饲养层9,笼门导轨2贯穿布置在多个“L型”支架10中,其中,主牵引机构5与一对定滑轮4固定于立体栖架上方的支撑机构上,定滑轮4设置在主牵引机构5下方,定滑轮4上分别绕有提拉软绳3,提拉软绳3上端与主牵引机构5固接;笼门导轨2顶端固接有圆环22,提拉软绳3与所述圆环22相连,笼门导轨2固接有挡片21,每个挡片21与每层饲养层9的底部对应;每层饲养层9的开放侧具有固定在上部的隔离笼网13和下部的多个高度为h3的窄网片12,隔离笼网13的高度为h0,所述窄网片12间歇排布而成,每层的多个窄网片12之间设有排布间隙,通过连接软绳11相连,窄网片12的两端与笼门导轨2套接。多组窄网片12紧密排列的排列总高度不高于隔离笼网13的高度。相邻立体栖架单元的两根笼门导轨2可共用一个“L型”支架10,分别贯穿“L型”支架10上相邻的两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鸡群采食同步的习性进行免疫前的抓鸡操作,实现对鸡群的整体隔离,减少人为赶鸡造成的应激;(2)利用机械控制立体栖架升降门的启闭,操作简单省力,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可实现多层饲养层鸡群隔离的同步性;(3)采用鸡笼笼网作为立体栖架升降门笼门材料,使用过程中不易积粪,易清洁和消毒,不会对舍内气流造成影响;(4)通过分组的多层提升系统或者笼网结构设计,可实现多层的分层开启和局部开启,方面人工抓鸡和放鸡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栖架升降门联动开启方式下启用状态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栖架升降门联动开启方式下启用状态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栖架升降门分层开启方式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栖架升降门分层开启方式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主视图;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隔离网片2笼门导轨3提拉软绳4定滑轮5主牵引机构6笼架骨架7食槽8鸡笼笼网9饲养层10“L型”支架11连接软绳12窄网片13隔离笼网21挡片22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立体栖架包括笼架骨架6、食槽7、鸡笼笼网8和饲养层9。该立体栖架的开放侧具有多层饲养层9,各饲养层9沿外侧均设有食槽7,并且各饲养层9除隔离门外的其他三面都有围护装置。实施例1: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应用于立体栖架的隔离门一侧,包括隔离网片1、笼门导轨2、提拉软绳3、定滑轮4和主牵引机构5。如图5所示,多个“L型”支架10布置在笼架骨架6上,“L型”支架10的底面平齐于饲养层9。笼门导轨2贯穿布置在多个“L型”支架10中。主牵引机构5和一对定滑轮4固定于立体栖架上方的支撑机构(图中未示出)上,定滑轮4位于主牵引机构5的下方,定滑轮4上分别绕有提拉软绳3,提拉绳3上端与主牵引机构5固接。隔离网片1位于立体栖架的开放侧,每层饲养层9的开放侧包括上部的固定的隔离笼网13和下部的可移动的隔离网片1。隔离网片1的两端与笼门导轨2套接,可沿笼门导轨2上下滑动。隔离网片1与上部的隔离笼网13高度相同,隔离网片1的底部与饲养层9的底部平齐,隔离网片1和隔离笼网13的高度都为饲养层9高度H的1/2。多层隔离网片1之间通过连接软绳11相连,最上层隔离网片1的上端与提拉软绳3的下端相连。主牵引机构5平行移动1/2H的距离实现立体栖架升降门的开闭。在升降门处于开启状态时,隔离网片1与隔离笼网13重叠,鸡只通过原隔离网片1的位置进出;在升降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隔离网片1封闭鸡只进出空间。在升降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需要进行零散鸡只的放笼操作时,通过外力托起底层隔离网片1可进行操作。实施例2: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应用于立体栖架的隔离门一侧,包括隔离网片1、笼门导轨2、提拉软绳3、定滑轮4和主牵引机构5。如图5所示,多个“L型”支架10布置在笼架骨架6上,“L型”支架10的底面平齐于饲养层9。笼门导轨2贯穿布置在多个“L型”支架10中。如图3所示,主牵引机构5和多对定滑轮4固定于立体栖架上方的支撑机构(图中未示出)上,多对定滑轮4设置在主牵引机构5下方,本实施例优选为三对定滑轮4,每对定滑轮4相对于中心对称布置,定滑轮4上分别绕有提拉软绳3,提拉软绳3上端与主牵引机构5固接。隔离网片1位于立体栖架的开放侧,每层饲养层9的开放侧包括上部的固定的隔离笼网13和下部的可移动的隔离网片1。每层隔离网片1对应一组定滑轮4,隔离网片1的两端与笼门导轨2套接,可沿笼门导轨2上下滑动。隔离网片1与上部隔离笼网13高度相同,隔离网片1和隔离笼网13的高度都为饲养层9高度H的1/2。每层隔离网片1与其对应的提拉软绳3的下端连接。主牵引机构5平行移动1/2H的距离实现立体栖架升降门的开闭。在升降门处于开启状态,多组隔离网片1与隔离笼网13重叠,鸡只通过原隔离网片1的位置进出;在升降门处于关闭状态,隔离网片1封闭鸡只进出空间。在升降门处于关闭状态,需要进行零散鸡只的放笼操作时,可通过外力托起任一层隔离网片1然后进行放鸡操作,便于操作并降低了劳动强度。优选地,隔离网片1与隔离笼网13的高度均为h0,且隔离笼网13与隔离网片1之间设有间隙h1,间隙h1应小于鸡可进出的最小间距;同时隔离网片1距饲养层9的底部设有间隙h2,保证饲养层9高度H=2h0+h1+h2。采用间隙排列的方式可增大非免疫状态下鸡进出饲养层的通道高度。实施例3:一种立体栖架升降门,应用于立体栖架的隔离门一侧,包括笼门导轨2、提拉软绳3、定滑轮4和主牵引机构5;如图4、5所示,多个“L型”支架10布置在笼架骨架6上,“L型”支架10的底面平齐于饲养层9,笼门导轨2贯穿布置在多个“L型”支架10中。主牵引机构5与一对定滑轮4固定于立体栖架上方的支撑机构(图中未示出)上,定滑轮4设置在主牵引机构5下方,定滑轮4上分别绕有提拉软绳3,提拉软绳3上端与主牵引机构5固接。笼门导轨2顶端固接有圆环22,提拉软绳3与所述圆环22相连。笼门导轨2固接有挡片21,每个挡片21与每层饲养层9的底部对应。每层饲养层9的开放侧具有固定在上部的隔离笼网13和下部的多个高度为h3的窄网片12,隔离笼网13的高度为h0,所述窄网片12间歇排布而成,每层的多个窄网片12之间设有排布间隙,通过连接软绳11相连,窄网片12的两端与笼门导轨2套接,可沿笼门导轨2上下滑动。优选地,所述排布间隙为一定值,且小于鸡可进出的最小间距,保证立体栖架升降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多组窄网片12均匀排布。升降门由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时,主牵引机构5平行移动,通过定滑轮4带动提拉软绳3向上方移动,提拉软绳3通过与其连接的圆环22带动笼门导轨2向上方滑动。挡片21由于固接在笼门导轨2上,其也随着笼门导轨2向上方移动,挡片21从而带动多个窄网片12向上方收拢。多组窄网片12紧密排列,排列总高度N×h3不高于隔离笼网13的高度h0,可进一步增大开启状态下鸡的进出空间。升降门由打开状态转为关闭状态时,主牵引机构5通过定滑轮4带动提拉软绳3向下方移动,笼门导轨2由于重力向下方滑动。挡片21由于固接在笼门导轨2上,其也随着笼门导轨2向下方移动,多个窄网片12由于重力也向下方移动。由于每层饲养层9的多个窄网片12通过连接软绳11相连,多个窄网片12在关闭状态间歇排布。优选地,相邻立体栖架单元的两根笼门导轨2可共用一个“L型”支架10,分别贯穿“L型”支架10上相邻的两孔。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教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