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0759阅读:47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蚊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诱蚊器。



背景技术:

目前,杀灭蚊虫主要采用化学杀虫剂、化学驱避剂、高压电击、人工拍打等方法。化学杀虫剂、化学驱避剂的使用对周围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对老人和幼儿的健康产生或多或少的危害,高压电在室内始终是一个安全隐患,对人和室内其他装置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现有诱蚊灭蚊装置大多以单一诱蚊剂或单一光源的方式诱蚊,以化学药物、高压电击或风干的方式灭蚊,存在诱蚊效果不佳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此外,许多诱蚊灭蚊装置还配有风扇,利用风扇产生的吸引力将蚊虫吸入装置内,但是,因风扇产生的吸引力有限,导致其使用效果不理想,因而单纯以提高风扇排风量为主的改进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捕蚊效果,且会导致装置结构变复杂,能耗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诱蚊器,以解决现有诱蚊器安全性差和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诱蚊器,其结构包括箱体、诱蚊光源和排风扇,所述诱蚊光源和所述排风扇安装于箱体的内壁上,在箱体侧壁对应排风扇的位置处开有不容蚊虫通过的排风孔,在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若干漏斗形的进蚊通道,所述进蚊通道的宽口端朝向箱体的外部,所述进蚊通道的窄口端朝向箱体的内部,所述进蚊通道的窄口端不大于3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进蚊通道的设计使得蚊虫易进难出,在排风扇的作用下,进蚊通道的气流由外向内,加上窄口端直径较小,使得箱内的蚊虫不能由进蚊通道逃脱。

所述进蚊通道的侧壁的透光率由宽口端向窄口端逐渐增大。

在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盛装诱蚊剂的储液槽或储液器皿。

在所述箱体的底端设置有支架。

在开有排风孔的箱体侧壁的外围设置有挡风罩,所述挡风罩与箱体侧壁之间留有空挡。

所述诱蚊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管。

进蚊通道侧壁的透光率由宽口端向窄口端逐渐增大,即宽口端诱蚊光由暗向窄口端逐渐变亮,这样既保障了诱蚊光向外的发散效率和诱蚊光面积,又能引导蚊虫沿光线精准通过进蚊通道。本实用新型采用诱蚊剂和诱蚊光源同时作用的方式增强了诱蚊效果。设置支架使诱蚊器使用更方便整洁。挡风罩的设置将排风孔排出的气流均匀分散到诱蚊器周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诱蚊光源,3、排风扇,4、进蚊通道,5、诱蚊剂,6、储液槽,7、支架,8、挡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诱蚊光源2和排风扇3,所述诱蚊光源2和所述排风扇3安装于箱体1的内壁上,优选将两者安装于同侧内壁上,在箱体1侧壁对应排风扇3的位置处开有不容蚊虫通过的排风孔,排风孔可设置为蚊虫不能通过的多排细小孔隙,也可设置为其上覆盖有防蚊网的较大孔隙。本实用新型选用电池供电。

在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若干漏斗形的进蚊通道4,所述进蚊通道4的宽口端朝向箱体1的外部,所述进蚊通道4的窄口端朝向箱体1的内部,所述进蚊通道4的窄口端不大于3mm,所述进蚊通道4的侧壁的透光率由宽口端向窄口端逐渐增大。所述进蚊通道4设置于除排风扇3所在一侧的其他侧箱体壁上,优选设置于与排风扇3相对的箱体1侧壁及顶壁上。所述进蚊通道4可设置为宽口端边缘与箱体壁连接,窄口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

在所述箱体1内设有用于盛装诱蚊剂5的储液槽6,也可使用其他的储液器皿,所述储液槽6或储液器皿可置于箱体1的底部,也可将箱体1底部封闭,直接将诱蚊剂5加入到箱体1内。所述诱蚊剂5为高渗糖液,还可在高渗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啤酒,以提高二氧化碳的生成浓度,增强诱蚊效果,采用高渗糖液和啤酒作为诱蚊剂安全无污染且易寻,同时蚊虫在箱内产下的幼虫可在高渗糖液的作用下被杀灭。

在所述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支架7;在开有排风孔的箱体1侧壁的外围设置有挡风罩8,所述挡风罩8与箱体1侧壁之间留有空挡,所述挡风罩8与箱体1底部封闭连接,开口于顶面及相邻侧壁近端的边缘处,便于将二氧化碳和气味分散至箱体1周围;所述诱蚊光源2为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管,可选发蓝光的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管。

本实用新型可作日常家庭使用,也可用于野外蚊虫调查。使用时,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将诱蚊器平稳放置好,加入适量的混有啤酒的高渗糖液,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诱蚊器开始工作,蚊虫在光、气味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被引诱至进蚊通道4处,并延光线和气流进入箱体1内部而无法逃出,一段时间后蚊虫自然死亡,其所产幼虫将在高渗糖液作用下被杀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