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庭院种菜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2382阅读:3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庭院种菜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菜箱,具体为一种小庭院种菜箱,属于种植箱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城镇里的人们,能吃到安全、放心和营养丰富且自然生成的绿色蔬菜是广大市民的最大心愿,但是,现今的蔬菜,绝大部分是反季节的大硼菜,其营养和口味都不及自然的季节性蔬菜,有的大地蔬菜也是用化肥和农药催生长大的,很可能在菜中残留农药成分,不利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由于蔬菜价格不断上涨,居民在选购时又会担心菜中残留的农药,因此家庭利用阳台、窗台来自己种菜的风尚已悄然形成,但是,家庭种菜往往用泡沫箱、花盆或者废弃的木箱等来种菜,这些器具往往非常简陋,易破碎。洒水时容易弄湿地面,且装水麻烦,而且箱中水分过多时还会往下滴水,又不能保持箱中土壤的良好墒情,同时所种植的蔬菜生产缓慢,甚至枯死,辛勤的劳动即得不到回报。另外,滴水可能会引起邻里矛盾。

市场需要一种坚固方便、妥善处理滴水的种菜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庭院种菜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庭院种菜箱,包括底盘和主体,所述底盘位于主体的下方,所述底盘上设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轮轴活动连接,所述主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主体的上端面为顶口,所述顶口内设有内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内水管连通,所述内水管上设有喷头,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无纺布底层。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设有多组,分别设置在主体的相对的两条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与底盘采用硬质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为50×50×25cm的方形盒子。

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为包裹在主体底部之外的方形结构,表面设有深度为1-5cm的大开口浅槽。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的直径为0.1-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实用新型可用于种植蔬菜及小型植物,方便拆卸组装,可任意多个种植箱组合,边缘管装设计可自动喷淋。并且,在底部设置有可移动、接水的底盘,不仅方便移动种菜箱,还可以避免多余的水滴落至地面,造成不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庭院种菜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庭院种菜箱俯视图;

图中:1、轮轴;2、底盘;3、主体;4、喷头;5、阀门;6、进水口;7、滚轮;8、顶口;9、排水口;10、进水管;11、无纺布底层;12、内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小庭院种菜箱,包括底盘2和主体3,所述底盘2位于主体3的下方,所述底盘2上设有轮轴1,所述轮轴1的两端设有滚轮7,所述滚轮7与轮轴1活动连接,所述主体3上设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连接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上设有阀门5,所述主体3的上端面为顶口8,所述顶口8内设有内水管12,所述进水管10与内水管12连通,所述内水管12上设有喷头4,所述主体3的底部设有无纺布底层11。

所述喷头4设有多组,分别设置在主体3的相对的两条边上,所述主体3与底盘2采用硬质塑料,硬质塑料防水防潮耐磨,提高使用寿命,所述主体3为50×50×25cm的方形盒子,所述喷头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主体3的底部设有排水口9,所述排水口9的直径为0.1-1cm,数量可为多个,均匀分布。

所述底盘2为包裹在主体底部之外的方形结构,表面设有深度为1-5cm的大开口浅槽,用于接住排水口流出的水,避免滴落的水流淌至地面。底盘2上装有滚轮7,方便移动,通过喷头4实现了对作物的喷水。无纺布底层11用于吸水过滤,不仅阻挡土壤随水流失,并可保存一定的水量,保持盆内的湿润。阀门5用于开启和关闭进水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庭院种菜箱使用时,在主体3内装入营养土,在土壤上播种种子或种植作物,将种菜箱放置于阳光充足的场地,在进水口6处连接自来水管,在需要浇水时开启阀门5,水从喷头4内喷洒,浇水完成关闭阀门5即可,滚轮7方便移动。多余的水会被无纺布底层和底盘接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