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播装置用鸭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137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穴播装置用鸭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穴播器上使用的穴播装置用鸭嘴。



背景技术:

目前,与机械式精量穴播器配套使用的定动鸭嘴组合体,在播种时,由于地膜具有韧性好,拉伸率高等特点,在使用的一般鸭嘴播种过程中,普遍出现无法击穿或击穿率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播种效率以及种子的存活率。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上述已有鸭嘴缺陷,多是在定鸭嘴上设置有用以刺破地膜的尖端,或是在动鸭嘴末端设置有用以破膜的破膜部,或者采用上述两种结构的组合进行两次破膜,延长破膜时间,提高破膜率。由于动鸭嘴的触地时间与触地部接触地面时间有关,同时扣合部和触地部之间夹角将会影响到破膜部入膜时间,现有技术中动鸭嘴的触地部、扣合部和破膜部之间夹角多为固定,在不同的地形情况下,一定的触地时间会造成不同大小的破口,破膜部入膜时间过长则会对地膜形成较大的破口,水份流失加大,不利于种子的发芽。

同时,由于定鸭嘴的出种口较大,在种子下落过程中,因穴播器的震动,会使得种子落点不定,容易偏离播种位中心,影响种子发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控制破口大小,同时控制种子下落方位的穴播装置用鸭嘴。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穴播装置用鸭嘴,包括定鸭嘴和动鸭嘴,所述动鸭嘴包触地部、翼板和扣合部,所述扣合部遮盖在定鸭嘴的出种口外,在所述扣合部两侧设置有包套于出种口外的翼板,翼板远离扣合部的一角为破膜部,破膜部两侧的翼板外沿开设有刃口,所述触地部与固定在定鸭嘴外的合页相连,所述合页包括铰接的定片和动片,定片与定鸭嘴固定相连,动片与触地部底面相连,在动片底部设置有弹簧,弹簧另端与穴播盘外圆周相连,所述定鸭嘴包括一出种口,在定鸭嘴内设置有用以限定种子掉落方向的播种内嘴。

所述播种内嘴包括半封闭结构的空腔内嘴本体,内嘴本体包括一敞口部,内嘴本体上部逐渐收窄形成内嘴出种口。

进一步的,内嘴出种口位于出种口内远离动鸭嘴一侧的中心处。

进一步的,内嘴本体的敞口部朝向动鸭嘴,且敞口部外沿与定鸭嘴内壁贴合,所述内嘴本体与定鸭嘴共同构成一落种通道。

进一步的,内嘴本体的内嘴出种口端面不高于定鸭嘴的出种口端面。

扣合部和触地部延长线之间的夹角α在55-110度之间。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对动鸭嘴的触地部与扣合部之间夹角α进行调节,控制破膜部的入地时间和行程,从而控制破口大小。同时由播种内嘴控制种子下落方向,降低播种时的错位率,提高播种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穴播装置用鸭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鸭嘴和播种内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播种内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播种内嘴,2、合页,3、穴播盘,4、弹簧,5、动鸭嘴,6、扣合部,7、翼板,8、定鸭嘴,9、出种口,10、内嘴出种口,11、内嘴本体,12、敞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穴播装置用鸭嘴包括定鸭嘴8和动鸭嘴5,所述动鸭嘴5包触地部、翼板7和扣合部6,所述扣合部6遮盖在定鸭嘴8的出种口9外,在所述扣合部6两侧设置有包套于出种口9外的翼板7,翼板7远离扣合部的一角为破膜部,破膜部两侧的翼板7外沿开设有刃口,所述触地部与固定在定鸭嘴8外的合页2相连,所述合页2包括铰接的定片和动片,定片与定鸭嘴8固定相连,动片与触地部底面相连,在动片底部设置有弹簧4,弹簧4另端与穴播盘3外圆周相连。

所述定鸭嘴8内设置有用以限定种子掉落方向的播种内嘴1。

如图3所示,所述播种内嘴1包括半封闭结构的空腔内嘴本体11,内嘴本体11包括一敞口部12,内嘴本体11上部逐渐收窄形成内嘴出种口10。

进一步的,内嘴出种口10位于出种口9内远离动鸭嘴5一侧的中心处。

进一步的,内嘴本体11的敞口部12朝向动鸭嘴5,且敞口部12外沿与定鸭嘴8内壁贴合,所述内嘴本体11与定鸭嘴8共同构成一落种通道。

进一步的,内嘴本体11的内嘴出种口10端面不高于定鸭嘴8的出种口9端面。

进一步的,扣合部6和触地部延长线之间的夹角α在55-110度之间。

本申请在使用时,通过调整触地部与扣合部6之间的夹角α即可调整破膜部的入膜角度,从而改变破膜部的行程,控制破口大小。同时,通过播种内嘴1将种子下落通道限定在出种口中心位置,使得种子可顺落种通道掉落至穴位的中心位置,从而降低播种时的错位率,进而提高种子发芽率。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