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电杀虫技术。
背景技术:
苍蝇是四害之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危害巨大。现有捕杀苍蝇的方式主要有喷洒农药、捕蝇笼诱捕、粘蝇纸粘捕。
但是这些方式均存在诸多问题。
喷洒农药,对人畜有害,大部分苍蝇重灾区,反而不能使用。
捕蝇笼,仅仅对完成了特殊飞行轨迹的苍蝇才有用,因此捕蝇效率偏低,不能进行大规模捕蝇。而且需要设置为透光结构,所以捕杀的苍蝇尸体,外界可见,影响美观。捕蝇笼里的苍蝇尸体还会腐败变质,滋生细菌、形成臭味。
粘蝇纸,单次有效,而且使用完后要进行烧毁,不但成本高,而且会形成二次污染。
需要一种更加理想的捕蝇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管体,以及一高压杀虫系统;
所述高压杀虫系统包括一升压系统,以及与所述升压系统连接的杀虫电极阵列;
所述管体设置有开口,作为供苍蝇飞入的进蝇口;
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所述杀虫电极阵列,所述杀虫电极阵列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进蝇口上方;
所述管体至少在所述杀虫电极阵列中部以上位置设有透光口,并在透光口设有用于遮挡苍蝇的透明视窗。
管体的壁围成腔体,致使苍蝇不能从管体的壁飞出。
在管体内或管体下方投放诱饵。
苍蝇通过进蝇口飞入后,可以接近诱饵。在诱饵上起飞后,因为上方有透明视窗,苍蝇又有向上飞的习性,所以会飞向透明视窗。又因为透明视窗受到透明视窗遮挡,进而在管体内乱撞,进而触碰杀虫电极阵列,并被击毙。
又因为杀虫电极阵列位于管体内,通过管体与外部实现隔离,避免了人、宠物,或其他牲畜的误触。因为杀虫电极阵列位于一管体内,所以在产生电击时,管体可以起到隔音效果。减少电击声散发到外界的音量。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的高度,大于5cm。以便于有足够大的几率,一次或者多次电击落入管体内的苍蝇。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的高度,小于30cm。以避免过高的飞行空间,造成苍蝇因没有安全感而不进入。
升压系统为3~6V供电的升压系统。以便于利用移动电源进行供电,适用于没有市电供电的场合或位置。
所述升压系统连接有一USB供电接口。以便于USB供电。便于手机充电器进行供电,也便于移动电源供电。节省内置的直流变压器,降低成本。
所述管体的长度为,大于8cm。保证具有足够的杀虫距离。
所述管体的长度为,小于40cm。以保证空间摆放方便,并且以避免过高的飞行空间,造成苍蝇因没有安全感而不进入。
所述管体的壁厚,大于1mm。保证机械强度,并且起到隔音效果。
所述管体内壁为阻燃材料。避免因放电火花,产生燃烧。
所述管体内壁为绝缘材料。以保证相邻电极间绝缘。
所述管体的进蝇口设有网格罩。用于供苍蝇飞入,并且阻挡人手伸入。
所述网格罩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固定在所述管体上。以便于拆卸下来进行内部清理,或其他操作。
杀虫电极阵列下方,高于所述管体底部至少2cm。以避免落入管体底部的苍蝇尸体,遭到连续放电电极,进而避免不必要的放电,节省电能,和延长设备寿命。
因此应当注意,杀虫电极阵列下方高于所述管体底部至少2cm,是指杀虫电极阵列最下方的有效放电部分高于所述管体底部至少2cm。
所述透明视窗可以是固体透明片。固体透明片可以是透明塑料、透明亚克力或者透明玻璃。
所述透明视窗还可以是透明网。透明网的网线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整体视觉透明即可。
所述管体在杀虫电极阵列所在高度设有遮挡苍蝇的透明视窗。
还包括一发光系统,发光系统设有灯,灯设置在所述透明视窗外侧。以增强光亮,利用苍蝇的趋光性,使苍蝇更愿意飞向透明视窗。以便于提高捕蝇效果。
所述透明视窗外侧的灯为LED灯。
所述透明视窗外侧的灯为诱蝇灯。比如紫光灯。优选为紫光LED灯。或者紫外二极管。
进一步,所述透明视窗外侧设有的灯为紫外荧光灯管。
所述灯距离所述透明视窗大于2厘米。以使苍蝇看到的是灯光,而非仅仅是照亮的透明视窗。使苍蝇感知到透明视窗是通向外界,而非仅仅是一个光源。
进一步,所述进蝇口设置在所述管体中部以下高度。以避免管体下方过多空间闲置。
再进一步,所述进蝇口为所述管体的下端开口。诱饵设置在管体下方。
所述管体上设有至少3个所述进蝇口。允许更多苍蝇进入,并且使苍蝇具有安全感。
所述管体上设有至少3个所述进蝇口围绕管体布置,并且至少3个所述进蝇口的至少部分开口位于同一高度。使苍蝇环顾四周,均有出口,使苍蝇具有安全感。
进一步,至少3个所述进蝇口在所述管体上围成环状。进一步使苍蝇具有安全感。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所述杀虫电极阵列全部位于所述进蝇口上方。以便于安置电极,和避免遮挡进蝇口。
所述管体至少在所述杀虫电极阵列高度以上位置设有透光口,透光口为一设置在管体上的缺口,在透光口上设有用于遮挡苍蝇的透明视窗。
以避免所述杀虫电极阵列遮挡透明视窗,并且允许管体为不透明的结构,避免苍蝇尸体影响视觉感受。
所述管体可以是不透明的管体。以保证用户的视觉。避免苍蝇尸体给人造成反感。
所述管体可以是透明的管体。以使苍蝇在视觉感知上认为安全,而使更多苍蝇进入。更加适用于对视觉感受不敏感为场合,比如养殖场。
所述管体为阻燃材质制成的管体。保证使用安全。
所述管体内设有诱饵固定装置。以固定诱饵,引诱苍蝇。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可以是,设置在管体底部的支架。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还可以是,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支架。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可以是,包括一吊绳,所述吊绳下方固定有一诱饵固定机构。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上固定的诱饵,至少一部分,高出所述进蝇口的上边缘的高度,小于3cm。以保证诱饵的气味可以通过进蝇口散发,又可以促使苍蝇飞离时,更多的飞向透明视窗。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上固定的诱饵,至少一部分,低于所述进蝇口的上边缘。以便于苍蝇自上方飞入下方诱饵,并且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所述诱饵固定装置上固定的诱饵,至少一部分,不低于所述进蝇口的下边缘。以使气味更容易散发到外界,且使苍蝇不必下降高度进食,也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进一步,所述管体内设有诱饵容器。以引诱苍蝇。
所述管体内的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高出所述进蝇口的上边缘2cm以内。以保证诱饵的气味可以通过进蝇口散发,又可以促使苍蝇飞离时,更多的飞向透明视窗。
所述管体内的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低于所述进蝇口的上边缘。以便于苍蝇自上方飞入下方开口,并且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所述管体内的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不低于所述进蝇口的下边缘。以使气味更容易散发到外界,且使苍蝇不必下降高度进食,也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所述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上设有防止苍蝇落入的防蝇罩。防蝇罩可以是纱网、塑料栅格罩。用于防止苍蝇落入诱饵容器。减少诱饵损耗,并且减少诱饵污染。
所述防蝇罩为中部高边缘低的结构。以使掉落在防蝇罩上的苍蝇尸体自然滑落。
所述防蝇罩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以使掉落在防蝇罩上的苍蝇尸体自然滑落。
进一步,所述防蝇罩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且低的一侧,位于所述防蝇罩的边缘。以使掉落在防蝇罩上的苍蝇尸体自然滑落到防蝇罩以外。
一所述进蝇口的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进一步大于3平方厘米。
诱饵容器最宽处的横截面积,小于同一高度的所述管体内径的三分之二。以便于苍蝇自下而上飞入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
所述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低于所述进蝇口的上边缘大于0.5mm。保证差值大于普通苍蝇身高。提高进食安全感。
所述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低于所述进蝇口的上边缘小于50mm。避免苍蝇飞离时借进蝇口飞离。使更多苍蝇飞向透明视窗。
所述管体下方设有开口,称为管体下开口。以便于被击伤或者击毙的苍蝇,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外界,避免滞留在管体内。或者落入管体下开口联通的接蝇装置。
所述管体下开口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以避免体积大的一些苍蝇滞留在管体内。
所述管体为一内表面至少70%面积部分呈竖直面的管体。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苍蝇,在掉落过程中,被下方的内表面承接住,而不能排放到外界。
所述管体可以是一筒状管体。
所述管体可以是圆筒状管体、方筒状管体、锥台筒状管体中的一种。锥台筒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
优选为,所述管体是一圆筒。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管体是一锥台筒状管体,锥台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
所述管体为一内部上细下粗的管体。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苍蝇,在掉落过程中,重复接触杀虫电极阵列,造成不必要的放电。也更加有利于苍蝇排放到外界。
所述管体下方设有开口,称为管体下开口,以管体下开口作为进蝇口。
所述管体下开口的面积大于50平方厘米。以允许苍蝇更加自由的由下而上进入管体内。试验表明大于50平方厘米的管体下开口,苍蝇更愿意飞入。小于50平方厘米,则会大大降低苍蝇的飞入频率。
进一步,管体下开口的面积小于1600平方厘米。以保证飞入管体内的苍蝇,尽量多的碰触电极,以保证杀虫效率。
进一步,所述管体下方设有开口,称为管体下开口,同时管体下开口作为进蝇口,和被击毙或被击伤的苍蝇的跌落口。可以直接跌落到外界,或者连接接蝇装置。接住苍蝇尸体。
具体的,所述管体下方设置有接蝇装置。用于承接苍蝇尸体。接蝇装置可以是盒或盘。避免苍蝇尸体随机掉落,也便于清理苍蝇尸体。
所述管体底部开口,并设有一可拆卸的下盖。以便于拆卸下来,清理苍蝇尸体。
以下盖作为接蝇装置。以减少部件和优化结构。
进一步,设置有一用于固定诱饵的诱饵固定装置,诱饵固定装置设置在可拆卸的下盖上。优选为,诱饵固定装置是设置在可拆卸的下盖上的支架,支架上方设有一容器。用容器盛放诱饵。拆卸下下盖,可以清理苍蝇,同时可以安装或者更换诱饵。使结构简化,且操作简便。
具体实施一: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可以是前后排布的两个电极网构成的杀虫电极阵列。
优选为,一个电极网为筒状,另一个电极网也为筒状;且一个电极网嵌套在另一个电极网内,形成双层筒状的杀虫电极阵列。
双层筒状的杀虫电极阵列外径大于所述管体内径的二分之一。
双层筒状的杀虫电极阵列竖直放置在所述管体内。
还可以优选为,两个所述电极网上下排布,水平放置。
更进一步优选为,两个电极网上下或前后排布构成一透明的所述杀虫电极阵列,以透明的所述杀虫电极阵列作为所述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二: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可以是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间隔排布构成的杀虫电极阵列。
进一步,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
优选为,至少5根正电极线和至少5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围成筒状,形成筒状杀虫电极阵列。
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可以是竖直设置,也可以是水平设置。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在所述管体内围成筒状。以保证杀虫电极阵列具有较大面积,并尽量避免苍蝇尸体附着在杀虫电极阵列上。
进一步,所述杀虫电极阵列在所述管体内围成竖直的筒状。以进一步保证杀虫电极阵列具有较大面积,并进一步避免苍蝇尸体附着在杀虫电极阵列上。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包括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所述正电极线包括竖直的金属条;所述负电极线包括竖直的金属条;
所述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相邻的所述负电极线的金属条并行排列。以保证苍蝇位于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之间时,产生放电。
所述正电极线的金属条的长度,和所述负电极线的金属条的长度,均大于5cm。以保证苍蝇的接触几率。
还包括一金属环,所述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一端固定在所述金属环上;还包括另一金属环,所述负电极线的金属条一端固定在所述另一金属环上。
以实现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的金属条的固定。
升压系统的正极连接所述金属环,升压系统的负极连接所述另一金属环。以简化连线结构。
所述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内壁间的距离大于0.6cm。以避免苍蝇,特别是苍蝇卡在金属条与管体内壁之间,造成难以清理。
所述负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内壁间的距离大于0.6cm。以避免苍蝇,特别是苍蝇卡在金属条与管体内壁之间,造成难以清理。
所述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内壁间的距离小于3cm。保证杀虫电极阵列具有较大杀虫面积。
所述负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内壁间的距离小于3cm。保证杀虫电极阵列具有较大杀虫面积。
或者,筒状杀虫电极阵列外径大于管体内径的二分之一。保证杀虫电极阵列具有较大杀虫面积。
筒状杀虫电极阵列的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竖直放置在所述管体内。
还可以优选为,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在同一平面。
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在同一横向的平面。在苍蝇往上飞的时候,击毙苍蝇。可以尽量避免苍蝇尸体悬挂或粘联在杀虫电极阵列上。保持长时间清洁,并且保证长时间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更进一步优选为,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构成一透明的所述杀虫电极阵列,以透明的所述杀虫电极阵列作为所述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三: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可以是正电极和负电极间隔排布在同一载体面上构成的杀虫电极阵列。
因为正电极和负电极间排布在同一载体面,所以苍蝇不会卡在两个相邻的电极之间。更加进一步保持长时间清洁,并且保证长时间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所述载体面可以是所述管体的内壁。
所述载体面还可以是所述透明视窗朝向所述管体内的一面。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可以是块状的电极片,也可以是电极条或电极线。
进一步,所述正电极是电极条或电极线;所述负电极是电极条或电极线。
至少3根正电极和至少3根负电极,间隔排布。
杀虫电极阵列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相间排布,均设置在管体内壁上。所讲的均设置是指,相邻两个正电极和负电极的距离,与杀虫电极阵列中其他相邻的两个正电极和负电极的距离,差值在5mm以内。
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突出出管体内壁0.1mm~2mm。保证苍蝇的接触几率,有助于放电效果,并且避免了苍蝇尸体悬挂在正电极或负电极上。
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为金属线。
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为粘结在透光罩上的金属线或金属条。
进一步,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为电镀在管体内壁上的金属层。
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厚度为0.04mm~0.8mm。保证能够提供较大电流,并且避免夹住或悬挂苍蝇尸体。
本实用新型电控部分结构: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升压系统。以实现对升压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升压系统;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在温度很低时,如冬天,苍蝇一般不再出入,因此可以关闭升压系统。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所述发光系统。在启动所述升压系统后,同时启动所述发光系统。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光敏传感器。以实现自动光控。
所述升压系统为输出电压在2300V至9000V的升压系统。以保证对苍蝇的杀伤力,并避免不必要的放电。比如避免因为空气潮湿而大量放电。并产生静电吸附。通过静电力,和静电下产生的气流,促使苍蝇接触杀虫电极阵列。
在正电极、负电极之间,电压超过3000V时,展翅长度大于2mm的苍蝇,仅仅接触其中一个电极时,因为自身的宽度或长度,减小了放电距离,会造成放电。
另外,因为苍蝇自身的不规则性,会造成尖端放电。也会造成对苍蝇的击毙或者击伤。
所述杀虫电极阵列的正电极、负电极之间距离设置在3~8mm,在正电极、负电极之间,电压为3000V~8000V。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因为空气潮湿而大量放电,又可以产生明显的静电吸附,而且对于接触其中一个电极的苍蝇,可以引发尖端放电。因此可以在节能的前提下,杀灭自身的宽度或长度远远小于正负两级宽度的苍蝇。
所述升压系统为一直流输入的升压系统。以便于稳定高压输出,避免市电杂波造成干扰。并实现电隔离,避免人的触电风险。
所述升压系统的输入电压为3~15V。
进一步,所述升压系统,采用输入电压为4~13V,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系统。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系统为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系统。以使苍蝇在接触杀虫电极阵列前被击伤,或击毙。避免苍蝇尸体黏在杀虫电极阵列上,也避免苍蝇体液溅射在杀虫电极阵列上。进而保证杀虫电极阵列不需要清理,也保证路灯灯头照明不受影响。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放电。
或者,所述升压系统,采用输入电压为4~7V,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系统。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6mm。以适应展翅体长在大部分苍蝇。虽然体积更小的苍蝇杀灭效果有限,但是通过增加距离,可以减少空气放电。特别是有效减少阴天情况下的放电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系统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系统;正、负电极交错排布,至少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苍蝇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试验表明,两个电极距离5~10mm,升压系统为输出电压在4500V~8000V的升压系统。这时,即使在室外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如阴天,通过空气放电量也不大。不会产生强烈放电,不会产生明显的电火花,也不会产生啪啪的放电声。有微弱的放电电流声,产生微微的闪烁的光晕。不影响听觉,且可以通过闪烁的蓝色光晕,吸引苍蝇。因此设为优选。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系统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系统;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更加明显的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苍蝇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升压系统为输出电压在4000V~7500V的升压系统;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9mm。保证对体长大于6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苍蝇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2、3、4、5,苍蝇视线诱导捕杀装置,包括一管体3,以及一高压杀虫系统。高压杀虫系统包括一升压系统2,以及与升压系统2连接的杀虫电极阵列1。管体3设置有开口,作为供苍蝇飞入的进蝇口33。管体3内设置有杀虫电极阵列1,杀虫电极阵列1部分或全部位于进蝇口33上方;管体3至少在杀虫电极阵列1中部以上位置设有透光口34,并在透光口34设有用于遮挡苍蝇的透明视窗。
管体3的壁围成腔体,致使苍蝇不能从管体3的壁飞出。在管体3内或管体3下方投放诱饵。
苍蝇通过进蝇口33飞入后,可以接近诱饵。在诱饵上起飞后,因为上方有透明视窗,苍蝇又有向上飞的习性,所以会飞向透明视窗。又因为透明视窗受到透明视窗遮挡,进而在管体3内乱撞,进而触碰杀虫电极阵列1,并被击毙。
又因为杀虫电极阵列1位于管体3内,通过管体3与外部实现隔离,避免了人、宠物,或其他牲畜的误触。因为杀虫电极阵列1位于一管体3内,所以在产生电击时,管体3可以起到隔音效果。减少电击声散发到外界的音量。
杀虫电极阵列1的高度,大于5cm。以便于有足够大的几率,一次或者多次电击落入管体3内的苍蝇。
杀虫电极阵列1的高度,小于30cm。以避免过高的飞行空间,造成苍蝇因没有安全感而不进入。
升压系统2为3~6V供电的升压系统2。以便于利用移动电源进行供电,适用于没有市电供电的场合或位置。升压系统2连接有一USB供电接口。以便于USB供电。便于手机充电器进行供电,也便于移动电源供电。节省内置的直流变压器,降低成本。
管体3的长度为,大于8cm。保证具有足够的杀虫距离。管体3的长度为,小于40cm。以保证空间摆放方便,并且以避免过高的飞行空间,造成苍蝇因没有安全感而不进入。
管体3的壁厚,大于1mm。保证机械强度,并且起到隔音效果。管体3内壁为阻燃材料。避免因放电火花,产生燃烧。管体3内壁为绝缘材料。以保证相邻电极间绝缘。
管体3的进蝇口33设有网格罩。用于供苍蝇飞入,并且阻挡人手伸入。网格罩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固定在管体3上。以便于拆卸下来进行内部清理,或其他操作。
杀虫电极阵列1下方,高于管体3底部至少2cm。以避免落入管体3底部的苍蝇尸体,遭到连续放电电极,进而避免不必要的放电,节省电能,和延长设备寿命。
因此应当注意,杀虫电极阵列1下方高于管体3底部至少2cm,是指杀虫电极阵列1最下方的有效放电部分高于管体3底部至少2cm。
透明视窗可以是固体透明片。固体透明片可以是透明塑料、透明亚克力或者透明玻璃。
透明视窗还可以是透明网。透明网的网线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整体视觉透明即可。
管体3在杀虫电极阵列1所在高度设有遮挡苍蝇的透明视窗。苍蝇飞向透明视窗时,触电。
还包括一发光系统,发光系统设有灯7,灯7设置在透明视窗外侧。以增强光亮,利用苍蝇的趋光性,使苍蝇更愿意飞向透明视窗。以便于提高捕蝇效果。透明视窗外侧的灯7为LED灯。
透明视窗外侧的灯7为诱蝇灯。比如紫光灯。优选为紫光LED灯。或者紫外二极管。进一步,透明视窗外侧设有的灯7为紫外荧光灯管。
灯距离透明视窗大于2厘米。以使苍蝇看到的是灯光,而非仅仅是照亮的透明视窗。使苍蝇感知到透明视窗是通向外界,而非仅仅是一个光源。
进一步,进蝇口33设置在管体3中部以下高度。以避免管体3下方过多空间闲置。
再进一步,进蝇口33为管体3的下端开口。诱饵设置在管体3下方。管体3上设有至少3个进蝇口33。允许更多苍蝇进入,并且使苍蝇具有安全感。
管体3上设有至少3个进蝇口33围绕管体3布置,并且至少3个进蝇口33的至少部分开口位于同一高度。使苍蝇环顾四周,均有出口,使苍蝇具有安全感。进一步,至少3个进蝇口33在管体3上围成环状。进一步使苍蝇具有安全感。
杀虫电极阵列1,杀虫电极阵列1全部位于进蝇口33上方。以便于安置电极,和避免遮挡进蝇口33。
管体3至少在杀虫电极阵列1高度以上位置设有透光口34,透光口34为一设置在管体3上的缺口,在透光口34上设有用于遮挡苍蝇的透明视窗。以避免杀虫电极阵列1遮挡透明视窗,并且允许管体3为不透明的结构,避免苍蝇尸体影响视觉感受。
管体3可以是不透明的管体3。以保证用户的视觉。避免苍蝇尸体给人造成反感。
管体3可以是透明的管体3。以使苍蝇在视觉感知上认为安全,而使更多苍蝇进入。更加适用于对视觉感受不敏感为场合,比如养殖场。
管体3为阻燃材质制成的管体3。保证使用安全。管体3内设有诱饵固定装置4。以固定诱饵,引诱苍蝇。
诱饵固定装置4可以是,设置在管体3底部的支架。诱饵固定装置4还可以是,设置在管体3内壁上的支架。
诱饵固定装置4可以是,包括一吊绳,吊绳下方固定有一诱饵固定机构。
诱饵固定装置4上固定的诱饵,至少一部分,高出进蝇口33的上边缘的高度,小于3cm。以保证诱饵的气味可以通过进蝇口33散发,又可以促使苍蝇飞离时,更多的飞向透明视窗。
诱饵固定装置4上固定的诱饵,至少一部分,低于进蝇口33的上边缘。以便于苍蝇自上方飞入下方诱饵,并且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诱饵固定装置4上固定的诱饵,至少一部分,不低于进蝇口33的下边缘。以使气味更容易散发到外界,且使苍蝇不必下降高度进食,也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进一步,管体3内设有诱饵容器。以引诱苍蝇。管体3内的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高出进蝇口33的上边缘2cm以内。以保证诱饵的气味可以通过进蝇口33散发,又可以促使苍蝇飞离时,更多的飞向透明视窗。
管体3内的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低于进蝇口33的上边缘。以便于苍蝇自上方飞入下方开口,并且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管体3内的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不低于进蝇口33的下边缘。以使气味更容易散发到外界,且使苍蝇不必下降高度进食,也使苍蝇在进食时,没有被围住的感觉,具有安全感。
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上设有防止苍蝇落入的防蝇罩。防蝇罩可以是纱网、塑料栅格罩。用于防止苍蝇落入诱饵容器。减少诱饵损耗,并且减少诱饵污染。防蝇罩为中部高边缘低的结构。以使掉落在防蝇罩上的苍蝇尸体自然滑落。
防蝇罩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以使掉落在防蝇罩上的苍蝇尸体自然滑落。进一步,防蝇罩上,至少两个透气口所在的面为斜面,且低的一侧,位于防蝇罩的边缘。以使掉落在防蝇罩上的苍蝇尸体自然滑落到防蝇罩以外。
一进蝇口33的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进一步大于3平方厘米。
诱饵容器最宽处的横截面积,小于同一高度的管体3内径的三分之二。以便于苍蝇自下而上飞入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
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低于进蝇口33的上边缘大于0.5mm。保证差值大于普通苍蝇身高。提高进食安全感。
诱饵容器的上方开口,低于进蝇口33的上边缘小于50mm。避免苍蝇飞离时借进蝇口33飞离。使更多苍蝇飞向透明视窗。
管体3下方设有开口,称为管体下开口31。以便于被击伤或者击毙的苍蝇,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外界,避免滞留在管体3内。或者落入管体下开口31联通的接蝇装置。管体下开口31的面积大于2平方厘米。以避免体积大的一些苍蝇滞留在管体3内。
管体3为一内表面至少70%面积部分呈竖直面的管体3。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苍蝇,在掉落过程中,被下方的内表面承接住,而不能排放到外界。
管体3可以是一筒状管体3。管体3可以是圆筒状管体、方筒状管体、锥台筒状管体中的一种。锥台筒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优选为,管体3是一圆筒。
进一步,优选为,管体3是一锥台筒状管体,锥台为圆锥形,去除上部尖部的形状。
管体3为一内部上细下粗的管体3。避免被击伤或击毙的苍蝇,在掉落过程中,重复接触杀虫电极阵列1,造成不必要的放电。也更加有利于苍蝇排放到外界。管体3下方设有开口,称为管体下开口31,以管体下开口31作为进蝇口33。
管体下开口31的面积大于50平方厘米。以允许苍蝇更加自由的由下而上进入管体3内。试验表明大于50平方厘米的管体下开口31,苍蝇更愿意飞入。小于50平方厘米,则会大大降低苍蝇的飞入频率。
进一步,管体下开口31的面积小于1600平方厘米。以保证飞入管体3内的苍蝇,尽量多的碰触电极,以保证杀虫效率。
进一步,管体3下方设有开口,称为管体下开口31,同时管体下开口31作为进蝇口33,和被击毙或被击伤的苍蝇的跌落口。可以直接跌落到外界,或者连接接蝇装置。接住苍蝇尸体。
具体的,管体3下方设置有接蝇装置。用于承接苍蝇尸体。接蝇装置可以是盒或盘。避免苍蝇尸体随机掉落,也便于清理苍蝇尸体。
管体3底部开口,并设有一可拆卸的下盖6。以下盖6作为接蝇装置。以便于拆卸下来,清理苍蝇尸体。
进一步,设置有一用于固定诱饵的诱饵固定装置4,诱饵固定装置4设置在可拆卸的下盖6上。优选为,诱饵固定装置4是设置在可拆卸的下盖6上的支架,支架上方设有一容器。用容器盛放诱饵。拆卸下下盖6,可以清理苍蝇,同时可以安装或者更换诱饵。使结构简化,且操作简便。
具体实施一:
杀虫电极阵列1可以是前后排布的两个电极网构成的杀虫电极阵列1。优选为,一个电极网为筒状,另一个电极网也为筒状;且一个电极网嵌套在另一个电极网内,形成双层筒状的杀虫电极阵列1。双层筒状的杀虫电极阵列1外径大于管体3内径的二分之一。
双层筒状的杀虫电极阵列1竖直放置在管体3内。
还可以优选为,两个电极网上下排布,水平放置。
更进一步优选为,两个电极网上下或前后排布构成一透明的杀虫电极阵列1,以透明的杀虫电极阵列1作为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二:
杀虫电极阵列1可以是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间隔排布构成的杀虫电极阵列1。进一步,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
优选为,至少5根正电极线和至少5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围成筒状,形成筒状杀虫电极阵列1。
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可以是竖直设置,也可以是水平设置。
杀虫电极阵列1在管体3内围成筒状。以保证杀虫电极阵列1具有较大面积,并尽量避免苍蝇尸体附着在杀虫电极阵列1上。
进一步,杀虫电极阵列1在管体3内围成竖直的筒状。以进一步保证杀虫电极阵列1具有较大面积,并进一步避免苍蝇尸体附着在杀虫电极阵列1上。
杀虫电极阵列1包括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正电极线包括竖直的金属条;负电极线包括竖直的金属条;
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相邻的负电极线的金属条并行排列。以保证苍蝇位于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之间时,产生放电。
正电极线的金属条的长度,和负电极线的金属条的长度,均大于5cm。以保证苍蝇的接触几率。
还包括一金属环,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一端固定在金属环上;还包括另一金属环,负电极线的金属条一端固定在另一金属环上。
以实现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的金属条的固定。
升压系统2的正极连接金属环,升压系统2的负极连接另一金属环。以简化连线结构。
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3内壁间的距离大于0.6cm。以避免苍蝇,特别是苍蝇卡在金属条与管体3内壁之间,造成难以清理。
负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3内壁间的距离大于0.6cm。以避免苍蝇,特别是苍蝇卡在金属条与管体3内壁之间,造成难以清理。
正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3内壁间的距离小于3cm。保证杀虫电极阵列1具有较大杀虫面积。
负电极线的金属条与管体3内壁间的距离小于3cm。保证杀虫电极阵列1具有较大杀虫面积。
或者,筒状杀虫电极阵列1外径大于管体3内径的二分之一。保证杀虫电极阵列1具有较大杀虫面积。
筒状杀虫电极阵列1的正电极线和负电极线竖直放置在管体3内。
还可以优选为,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在同一平面。
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在同一横向的平面。在苍蝇往上飞的时候,击毙苍蝇。可以尽量避免苍蝇尸体悬挂或粘联在杀虫电极阵列1上。保持长时间清洁,并且保证长时间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更进一步优选为,至少3根正电极线和至少3根负电极线,间隔排布,构成一透明的杀虫电极阵列1,以透明的杀虫电极阵列1作为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三:
杀虫电极阵列1可以是正电极和负电极间隔排布在同一载体面上构成的杀虫电极阵列1。
因为正电极和负电极间排布在同一载体面,所以苍蝇不会卡在两个相邻的电极之间。更加进一步保持长时间清洁,并且保证长时间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载体面可以是管体3的内壁。
载体面还可以是透明视窗朝向管体3内的一面。
正电极和负电极可以是块状的电极片,也可以是电极条或电极线。
进一步,正电极是电极条或电极线;负电极是电极条或电极线。
至少3根正电极和至少3根负电极,间隔排布。
杀虫电极阵列1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相间排布,均设置在管体3内壁上。所讲的均设置是指,相邻两个正电极和负电极的距离,与杀虫电极阵列1中其他相邻的两个正电极和负电极的距离,差值在5mm以内。
正电极和负电极,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突出出管体3内壁0.1mm~2mm。保证苍蝇的接触几率,有助于放电效果,并且避免了苍蝇尸体悬挂在正电极或负电极上。
正电极和负电极为金属线。
正电极和负电极为粘结在透光罩上的金属线或金属条。
进一步,正电极和负电极为电镀在管体3内壁上的金属层。
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厚度为0.04mm~0.8mm。保证能够提供较大电流,并且避免夹住或悬挂苍蝇尸体。
本实用新型电控部分结构:
还包括一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升压系统2。以实现对升压系统2的工作状态控制。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升压系统2;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在温度很低时,如冬天,苍蝇一般不再出入,因此可以关闭升压系统2。
微型处理器系统,控制连接发光系统。在启动升压系统2后,同时启动发光系统。
微型处理器系统连接有一光敏传感器。以实现自动光控。
升压系统2为输出电压在2300V至9000V的升压系统2。以保证对苍蝇的杀伤力,并避免不必要的放电。比如避免因为空气潮湿而大量放电。并产生静电吸附。通过静电力,和静电下产生的气流,促使苍蝇接触杀虫电极阵列1。
在正电极、负电极之间,电压超过3000V时,展翅长度大于2mm的苍蝇,仅仅接触其中一个电极时,因为自身的宽度或长度,减小了放电距离,会造成放电。
另外,因为苍蝇自身的不规则性,会造成尖端放电。也会造成对苍蝇的击毙或者击伤。
杀虫电极阵列1的正电极、负电极之间距离设置在3~8mm,在正电极、负电极之间,电压为3000V~8000V。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因为空气潮湿而大量放电,又可以产生明显的静电吸附,而且对于接触其中一个电极的苍蝇,可以引发尖端放电。因此可以在节能的前提下,杀灭自身的宽度或长度远远小于正负两级宽度的苍蝇。
升压系统2为一直流输入的升压系统2。以便于稳定高压输出,避免市电杂波造成干扰。并实现电隔离,避免人的触电风险。
升压系统2的输入电压为3~15V。
进一步,升压系统2,采用输入电压为4~13V,输出电压在3000V至9000V的升压系统2。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系统2为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系统2。以使苍蝇在接触杀虫电极阵列1前被击伤,或击毙。避免苍蝇尸体黏在杀虫电极阵列1上,也避免苍蝇体液溅射在杀虫电极阵列1上。进而保证杀虫电极阵列1不需要清理,也保证路灯灯头照明不受影响。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放电。
或者,升压系统2,采用输入电压为4~7V,输出电压在5000V~8000V的升压系统2。不再采用传统的3V输入电压。以便于在节省部件成本、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电压输出。
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2~6mm。以适应展翅体长在大部分苍蝇。虽然体积更小的苍蝇杀灭效果有限,但是通过增加距离,可以减少空气放电。特别是有效减少阴天情况下的放电现象。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系统2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系统2;正、负电极交错排布,至少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苍蝇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试验表明,两个电极距离5~10mm,升压系统2为输出电压在4500V~8000V的升压系统2。这时,即使在室外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如阴天,通过空气放电量也不大。不会产生强烈放电,不会产生明显的电火花,也不会产生啪啪的放电声。有微弱的放电电流声,产生微微的闪烁的光晕。不影响听觉,且可以通过闪烁的蓝色光晕,吸引苍蝇。因此设为优选。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系统2为输出电压在6000V~8000V的升压系统2;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7mm。保证对体长大于3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更加明显的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苍蝇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升压系统2为输出电压在4000V~7500V的升压系统2;两相邻的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9mm。保证对体长大于6mm的飞蛾具有普适性的击杀作用。同时因为电压较高,在夏季普遍潮湿的环境下,可以在空气中产生放电电晕,进而产生闪烁的光线,特别是产生淡蓝色光线或者是紫外线,对苍蝇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使用方法的限制,上述使用方法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