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游泳和发光的新型假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9239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游泳和发光的新型假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饵,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游泳和发光的新型假饵。



背景技术:

鱼饵按照诱鱼原理可分为真饵和假饵。真饵具有灵活性高、鱼腥味重、可针对性的钓取特定鱼种的优点,但由于真饵的成本较高,并且不可重复使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假饵进行垂钓。因此,假饵的市场前景一直非常广阔。目前市面上的假饵大多结构及功能单一,不能同时具备自动游泳、发光以及发声的功能,从而达不到有效的拟生形态。在使用时,这些假饵只能通过垂钓者发出不同幅度和频率的抽竿动作和回线速度来进行控制,对垂钓者的钓鱼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游泳和发光的新型假饵。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游泳和发光的新型假饵,它由鱼头、鱼体和鱼尾组成;鱼头和鱼体为一体结构;鱼头的前端开设有鱼嘴;鱼嘴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导线挂环;鱼体的内部中空;鱼体内部的空腔从前向后依次分为前腔、中腔、后腔;前腔与中腔之间设置有间隔板;

中腔的下部水平设置有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装置;电路板内侧、外侧的鱼体上均开设有导电孔;导电孔内均插置有导电柱;电路板的内侧、外侧均与导电柱相连接;

电路板通过电源传感器与纽扣电池相连接;电路板的后端设置有导线,电路板通过导线与设置于后腔中间的线圈传感器相连接;

线圈传感器固定在自动游泳装置的前端;自动游泳装置的后端与鱼尾相连接;线圈传感器的中间插置有磁柱;磁柱为分体式,共分为两节,两节磁柱分别固定在鱼体两侧的外壳上;

鱼体的腹部后端设置有鱼钩挂环;鱼钩挂环设置于后腔的下部前端。纽扣电池下方的鱼腹上开设有电池盖板。电池盖板与纽扣电池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纽扣电池为一节或多节。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自动游泳、发出彩光、发出噪音的多项功能,仿生性强,更能吸引大鱼的注意,可以有效提高垂钓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使用时放入通电介质中即可自行活动,不使用时不会接通电源,以达到节约电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形态示意图。

图中:1、导线挂环;2、鱼钩挂环;3、前腔;4、中腔;5、后腔;6、发光装置;7、电路板;8、纽扣电池;9、电源传感器;10、线圈传感器;11、磁柱;12、自动游泳装置;13、电池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鱼头、鱼体和鱼尾组成;鱼头和鱼体为一体结构;鱼头的前端开设有鱼嘴;鱼嘴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导线挂环1,方便垂钓者挂鱼线;鱼体的内部中空;鱼体内部的空腔从前向后依次分为前腔3、中腔4、后腔5;前腔3与中腔4之间设置有间隔板,间隔板具有防水功能,保证中腔4和后腔5中完全隔水。

中腔4的下部水平设置有纽扣电池8,纽扣电池8为一节或多节,用于为整个装置提供电源;纽扣电池8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电路板7,电路板7用于对其它装置进行电路控制;电路板7通过电源传感器9与纽扣电池8相连接;电路板7上设置有发光装置6;发光装置6位于电路板与纽扣电池之间。

电路板7内侧、外侧的鱼体上均开设有导电孔;导电孔内均插置有导电柱;电路板7的内侧、外侧均与导电柱相连接;导电柱的大小能刚好填满导电孔,并能够与电路板7相连接。导电柱的材质为金属或碳素等可导电物质。当鱼体置于水中或其它可导电介质中时,电路板7接通电源并控制发光装置6发出彩光。

电路板7的后端设置有导线,电路板7通过导线与设置于后腔5中间的线圈传感器10相连接;线圈传感器10固定在自动游泳装置12的前端,从而实现电路板7对自动游泳装置12的控制;线圈传感器10的中间插置有磁柱11;磁柱11为分体式,共分为两节,两节磁柱分别固定在鱼体两侧的外壳上;

当鱼体置于水中或其它可导电介质中时,电源接通,线圈传感器10周围产生磁场,磁场再与磁柱11之间发生力的吸引与排斥作用,从而带动自动游泳装置12左右晃动,实现自动游泳功能;自动游泳装置12在晃动的过程中会拍击到鱼体并发出响声,使假饵具备制造噪音的功能,从而吸引大鱼的注意。

自动游泳装置12的后端与鱼尾相连接,可带动鱼尾进行摆动,增强假饵的拟生性,更能吸引大鱼的注意;鱼体的腹部后端设置有鱼钩挂环2,便于连接鱼钩;鱼钩挂环2设置于后腔5的下部前端。

纽扣电池8下方的鱼腹上开设有电池盖板13,便于更换电池。电池盖板13与纽扣电池8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用于保证电池盖板13与鱼体之间的密闭性,防止水从该处进入。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自动游泳功能以及发出彩光、发出噪音的功能,跟传统的不具备这些功能的假饵相比,仿生性更强,更能吸引大鱼的注意,从而提高垂钓率,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钓取海鲈鱼、大马哈鱼、黄鱼、草鱼,下面通过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一组数据来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好:

该实验选取上述的四种鱼各50条(随意选取的体重均为2-15斤),把选取的鱼放于100平米的鱼池内,实验时间为2h,对于四种鱼中的各50条鱼,测试咬住本实用新型与普通鱼饵的鱼咬饵的数量,该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

1、海鲈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50条海鲈鱼中有6条咬钩(其中有1条是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的1min之内咬钩的,5条是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6/5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50条海鲈鱼中有39条咬钩(其中有5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1min之内咬钩的,34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2h之内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39/50。

2、大马哈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50条大马哈鱼中有12条咬钩(其中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的1min之内未有咬钩的,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大马哈鱼数为12条),咬钩数量占总数的12/5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50条大马哈鱼中有41条咬钩(其中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1min之内咬钩的大马哈鱼数为7条,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2h之内咬钩的大马哈鱼数为34条),咬住数量占总数的41/50。

3、黄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50条黄鱼中有8条咬钩(其中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的1min之内未有咬钩的,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黄鱼数为8条),咬钩数量占总数的8/5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50条黄鱼中有33条咬钩(其中有4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1min之内咬钩的,29条是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2h之内咬钩的),咬钩数量占总数的33/50。

4、草鱼实验:

首先选用普通假饵进行实验,50条草鱼中有9条咬钩(其中普通假饵在下沉过程的1min之内未有咬钩的,普通假饵在拖动过程中咬钩的草鱼数为9条),咬钩数量占总数的9/50;

其次选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50条草鱼中有45条咬钩(其中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1min之内咬钩的草鱼数为13条,本实用新型在放入水中后的2h之内咬钩的草鱼数为32条),咬住数量占总数的45/50。

上述实验数据的列表如下: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