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用三头洒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23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用三头洒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工具,具体是一种园林用三头洒水壶。



背景技术:

在花草的养护中,通常使用专业工具对花草进行浇灌,而目前使用较多的为洒水壶,而普通的洒水壶存在以下问题:只在水壶侧面设有把手,当水壶内装满水需要移动到花园内时,水用以抖落溢出,且重心在前,侧握把较为费力,并且目前洒水壶洒水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用三头洒水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用三头洒水壶,包括壶体和喷管;所述壶体设置有第一壶把、指槽、第二壶把、进水口、隔板、螺纹杆、手柄、螺纹孔、密封圈和排气孔;所述第一壶把设置在壶体的右侧壁;所述指槽设置在第一壶把的内侧;所述第二壶把连接在壶体的上端面的左侧;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壶体上端面,处于第二壶把的右侧;所述隔板设置在壶体的内侧底部;所述螺纹杆垂直穿过壶体的上端面,且下端头连接在隔板的中心;所述螺纹孔设置在壶体上方与螺纹杆相交处;所述排气孔设置在壶体的左下角处;所述喷管设置有加固圆弧、主喷头、副喷管和副喷头;所述喷管连接在壶体左侧壁的下侧;所述加固圆弧设置在喷管与壶体衔接处;所述主喷头设置在喷管的出水口处;所述副喷管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喷管两侧;所述副喷头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副喷管出水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柄设置在螺纹杆的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隔板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壶把便于使用者拿起水壶洒水;指槽便于使用者手指贴合在第一壶把的内侧;第二壶把便于使用者将水壶水平拿起;进水口便于使用者注入水源;隔板通过拧动螺纹杆改变其高度,以提高壶体内剩余的水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洒水;螺纹杆通过转动改变隔板的高度;手柄便于使用者转动螺纹杆;螺纹孔与螺纹杆上的螺纹相互配合;密封圈用于密封隔板边缘处的间隙,防止水壶中剩余的水进入壶体的底部;排气孔用来保持壶体底部气体流畅,保证隔板的正常移动,以及在用水壶洒水时倒出壶体所渗透的少量水;加固圆弧使壶体与喷管连接更加牢固,并且在壶体内水分较少时,便于水分洒出;主喷头用于洒水;副喷头便于使用者大范围洒水,提高洒水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好,实用性强,充分展现了现代化工具的特点,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园林用三头洒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园林用三头洒水壶俯视图。

图中:1-主喷头,2-喷管,3-加固圆弧,4-排气孔,5-壶体,6-第二壶把,7-手柄,8-进水口,9-螺纹杆,10-第一壶把,11-隔板,12-指槽,13-螺纹孔,14-副喷管,15-副喷头,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园林用三头洒水壶,包括壶体5和喷管2;所述壶体5设置有第一壶把10、指槽12、第二壶把6、进水口8、隔板11、螺纹杆9、手柄7、螺纹孔13、密封圈16和排气孔4;所述第一壶把10设置在壶体5的右侧壁,第一壶把10便于使用者拿起水壶洒水;所述指槽12设置在第一壶把10的内侧,指槽12便于使用者手指贴合在第一壶把10的内侧;所述第二壶把6连接在壶体5的上端面的左侧,第二壶把6便于使用者将水壶水平拿起;所述进水口8设置在壶体5上端面,处于第二壶把6的右侧,进水口8便于使用者注入水源;所述隔板11设置在壶体5的内侧底部,隔板11通过拧动螺纹杆9改变其高度,以提高壶体5内剩余的水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洒水;所述螺纹杆9垂直穿过壶体5的上端面,且下端头连接在隔板11的中心,螺纹杆9通过转动改变隔板11的高度;所述手柄7设置在螺纹杆9的顶端,手柄7便于使用者转动螺纹杆9;所述螺纹孔13设置在壶体5上方与螺纹杆9相交处,螺纹孔13与螺纹杆9上的螺纹相互配合;所述密封圈16设置在隔板11边缘,密封圈16用于密封隔板11边缘处的间隙,防止水壶中剩余的水进入壶体5的底部;所述排气孔4设置在壶体5的左下角处,排气孔4用来保持壶体5底部气体流畅,保证隔板11的正常移动,以及在用水壶洒水时倒出壶体5所渗透的少量水;所述喷管2设置有加固圆弧3、主喷头1、副喷管14和副喷头15;所述喷管2连接在壶体5左侧壁的下侧;所述加固圆弧3设置在喷管2与壶体5衔接处,加固圆弧3使壶体5与喷管2连接更加牢固,并且在壶体5内水分较少时,便于水分洒出;所述主喷头1设置在喷管2的出水口处,主喷头1用于洒水;所述副喷管14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喷管2两侧;所述副喷头15共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副喷管14出水口处,副喷头15便于使用者大范围洒水,提高洒水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