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鸭用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322阅读:27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鸭用喂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鸭用喂食器。



背景技术:

鸭的营养价值很高,可食部分鸭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鸭肉中的脂肪含量适中,比猪肉低,易于消化,并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组织中。鸭肉是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E比较多的肉类,对心肌梗塞等心脏病有保护作用,可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

与畜肉不同的是鸭肉中钾含量最高,还含有较高量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鸭蛋矿物质、维生素A等也高于鸡蛋。鸭全身都是宝:鸭肉具有滋阴补虚、利尿消肿之功效,可治阴虚水肿、虚劳食少、虚赢乏力、健脾、补虚、清暑养阴、大便秘结、贫血、浮肿、肺结核、营养性不良水肿、慢性肾炎等疾病;鸭血具有补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治中风、小儿白痢似鱼冻者,经来潮热、胃气不开、不思饮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鸭蛋具有滋阴补虚、清热之功效,可以清肺火,止热咳、喉痛,可治妇女产后赤、白痢、鞘膜积液和阴囊橡皮肿、烫伤、湿疹和静脉曲张性溃疡、幼儿消化不良、鼻衄头胀痛、风寒、风火各种牙痛、高血压、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咽干、咽痛、心烦、失眠等疾病。

由于诸多原因,因此养殖鸭子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没有专业的喂食器,经常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鸭舍的内部环境,这无形中增大了资金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鸭用喂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最大效率的对饲料进行利用的同时,方便添加、清洗,保证了鸭舍的内部卫生环境,同时避免了浪费,降低了资金投入,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鸭用喂食器,包括料桶,料桶上部设有盖体,盖体上部固定连接有加料柱,加料柱上设有密封盖,料桶下部设有托盘,分料支腿平均分布在料桶的周围,分料支腿的外部设有固定圈体,托盘内设有分料漏斗,分料漏斗的周围设有支撑体,支撑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料桶采用聚乙烯材质制作而成。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体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支撑体平均分布在分料漏斗的周围。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体上设有卡槽,料桶的桶壁固定在卡槽内。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把手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加料柱内部为中空,加料柱的高度大于2cm,加料柱的口径为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料桶上部设有盖体,盖体上部固定连接有加料柱,加料柱上设有密封盖,料桶下部设有托盘,分料支腿平均分布在料桶的周围,分料支腿的外部设有固定圈体,托盘内设有分料漏斗,分料漏斗的周围设有支撑体,支撑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提供了一种养鸭用喂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最大效率的对饲料进行利用的同时,方便添加、清洗,保证了鸭舍的内部卫生环境,同时避免了浪费,降低了资金投入,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养鸭用喂食器,包括料桶1,料桶1上部设有盖体2,盖体2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料桶1内部的饲料长时间裸露在阳光下,经过暴晒后变质,滋生蛆蝇,盖体2上部固定连接有加料柱3,加料柱3上设有密封盖4,需要加料时,直接通过加料柱3进行,不必要再打开盖体2进行操作,节省时间,省时省力,非常方便,料桶1下部设有托盘5,分料支腿6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分料支腿6之间的间距根据鸭子的体型大小进行设置,若为即将出栏,体型较大的鸭子,分料支腿6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大一些,防止鸭子在饮食过程中,发成拥挤、争抢等情况;分料支腿6平均分布在料桶1的周围,分料支腿6的外部设有固定圈体7,托盘5内设有分料漏斗8,分料漏斗8为漏斗状,饲料可以顺着分料漏斗8的走势,直接下滑入托盘5内部,分料漏斗8的周围设有支撑体9,支撑体9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料桶1采用聚乙烯材质制作而成。支撑体9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支撑体9平均分布在分料漏斗8的周围。支撑体9的高度小于5cm,这样即能够保证料桶1料与托盘5之间的间距,方便饲料自由下滑,又能够防止饲料过多的供应造成浪费的情况发生。

支撑体9上设有卡槽91,料桶1的桶壁固定在卡槽91内,方便拆卸,清洗。

盖体2上设有把手10,把手10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加料柱3内部为中空,加料柱3的高度大于2cm,加料柱3的口径为3c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鸭用喂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最大效率的对饲料进行利用的同时,方便添加、清洗,保证了鸭舍的内部卫生环境,同时避免了浪费,降低了资金投入,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