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鱼场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活水养鱼的渔场结构。
背景技术: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鱼字拼音yu,鱼类(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二万六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豚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一般认为,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有的鱼呼吸空气,浸入水中反会淹死。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变化都会破坏鱼类资源,鱼类捕食,有助于控制疟疾等蚊传疾病。鱼是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及医学的重要实验动物。鱼是一种水生的冷血脊椎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 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这两种族群的鱼类都首先出现在泥盆纪早期。线状鳍鱼中较进阶的一群称为硬骨鱼,在侏罗纪时开始进化,到了今日,已变成个体数量最多的鱼类。另外也有数种已绝种的鱼类。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宠物,但人们对什么动物是“鱼”?鱼的定义应如何下,却知者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鱼所下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大鲵(娃娃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海蜇、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
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柏拉图的观点充满了神创论。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早已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
我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了现代分类学,他在所著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6纲。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诞生了系统分类学。从此,鱼类的定义及包含范围也就确定下来。究竟那些动物属于“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活水养鱼的渔场结构,用智能化的管理设备进行活水养鱼场的进出水管理,使得鱼池内的水体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换,但又不出现水体浪费的情况,具有管理智能化,资源节约化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活水养鱼的渔场结构,包括设置在流动活水水源地内的多个逐次连接的鱼池,在进水端的鱼池的进水通道上设置有入水口控制阀,在出水端的鱼池的出水通道上设置有出水口控制阀,入水口控制阀和出水口控制阀皆通过同一个智能控制设备连接控制。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智能控制设备内设置有dsp处理器、供电电路、人机交互平台、数模转换电路、plc控制器,供电电路分别与dsp处理器、入水口控制阀及出水口控制阀相连接,dsp处理器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连接入水口控制阀和出水口控制阀,人机交互平台连接dsp处理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渔场结构内还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dsp处理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摄像头设置在鱼池的周边及鱼池上方3~5米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鱼池内还设置有供氧机,所述供氧机与plc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进水端的鱼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皆设置有格栅,在其余鱼池的出水口亦设置有格栅。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鱼池与鱼池之间采用流水通道连接,且流水通道的通径小于鱼池的单边边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流动活水水源地包括天然水源地和人工挖掘水源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智能化的管理设备进行活水养鱼场的进出水管理,使得鱼池内的水体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换,但又不出现水体浪费的情况,具有管理智能化,资源节约化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活水养鱼的方式进行养鱼,能够有效保障鱼池内水体的含氧量,使得所养鱼类的成活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利用dsp技术和plc技术相结合进行智能化控制电器设施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智能控制设备的控制精度和处理性能。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监视鱼池内及鱼池周边的动态情况,当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被后台所及时知晓。
本实用新型在鱼池与鱼池之间加装格栅可以避免鱼池之间的鱼混杂在一起,同时也避免鱼池内的鱼跑人水源地内。
本实用新型增加增氧机,可以进一步的使得每个鱼池内的氧得到充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通道,2-鱼池,3-格栅,4-出水通道,5-出水口控制阀,6-入水口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采用活水养鱼的渔场结构,用智能化的管理设备进行活水养鱼场的进出水管理,使得鱼池内的水体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换,但又不出现水体浪费的情况,具有管理智能化,资源节约化的特性,如图1、图2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设置在流动活水水源地内的多个逐次连接的鱼池2,在进水端的鱼池2的进水通道1上设置有入水口控制阀6,在出水端的鱼池2的出水通道4上设置有出水口控制阀5,入水口控制阀6和出水口控制阀5皆通过同一个智能控制设备连接控制。
在设计使用时,在流动活水水源地内构筑多个顺次连接的鱼池2,并将上游的鱼池2作为进水端的鱼池2,同时在该鱼池2的进水通道1上设置入水口控制阀6;将下游的鱼池2作为出水端的鱼池2,同时在该鱼池2的出水通道4上设置有出水口控制阀5,并且将入水口控制阀6和出水口控制阀5皆与同一个智能控制设备相连接,在使用时,利用智能控制设备对入水口控制阀6和出水口控制阀5进行控制,使得活水能够及时的进入鱼池内,池水也能够及时的排出,保持池水的新鲜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智能控制设备内设置有dsp处理器、供电电路、人机交互平台、数模转换电路、plc控制器,供电电路分别与dsp处理器、入水口控制阀及出水口控制阀相连接,dsp处理器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分别连接入水口控制阀6和出水口控制阀5,人机交互平台连接dsp处理器,在使用时,电气元器件部分不可避免的会用到程序性文件,但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在设计使用时,供电电路分别为dsp处理器、入水口控制阀6和出水口控制阀5进行供电,人机交互平台可以进行控制指令的录入或下大,经dsp处理器处理后,利用数模转换电路转换成模拟信号后通过plc控制器分别对入水口控制阀6和出水口控制阀5进行控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渔场结构内还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dsp处理器相连接,设置在渔场结构内的摄像头可以对周边环境或鱼池内的动态情况进行监督,使得后台人员能够及时的知晓渔场内的动态,避免出现突发情况时,后台人员不知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摄像头设置在鱼池2的周边及鱼池2上方3~5米处,鱼池2周边的摄像头能够监视鱼池周围的动态,鱼池2上方的摄像头能够监视鱼池内的动态。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鱼池2内还设置有供氧机,所述供氧机与plc控制器相连接,当鱼池2内供氧不足时,还能够利用供氧机来进行加氧操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进水端的鱼池2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处皆设置有格栅3,在其余鱼池2的出水口亦设置有格栅3。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鱼池2与鱼池2之间采用流水通道连接,且流水通道的通径小于鱼池2的单边边长。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流动活水水源地包括天然水源地和人工挖掘水源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