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16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蔬菜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器,尤其是蔬菜播种机用的播种器。



背景技术:

目前菜农种植蔬菜由于没有专门的蔬菜播种机仍以手工撒播为主。由于撒播不均,深浅不一,出苗后稠稀不匀或缺苗断垅,还需简苗补苗,浪费种子和人力,而且没有达到蔬菜播种机械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实现蔬菜播种机械或半机械化,设计一种蔬菜播种用的蔬菜播种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蔬菜播种器,包括底盘、盛种箱,其特征在于:在底盘上有呈周圈均匀布置的下种孔,在下种孔的下端设置有下种管,在底盘的一侧边沿设置有刻度尺;在底盘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转轴,在转轴的下端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盛种箱的中间位置和盛种箱内侧的圆环形毛刷固定支架进行固定连接;在毛刷固定支架的外侧边沿固定有数个毛刷,所述毛刷的底边紧贴在盛种箱的底端上表面;所述盛种箱为一种上端具有敞开式开口的筒状结构,在盛种箱的下端设置有和下种孔上下相互配套的露种孔,在盛种箱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刻度尺上下相互对应的指针,在盛种箱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上通过螺栓和定位块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需安装在播种机(或称播种耧)上,转轴上安装上机械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装置),与播种机地轮上的转动力进行传动。

本实用新型播种原理是,当转轴带动毛刷固定支架和毛刷进行转动,毛刷把盛种箱内的种子依次通过露种孔、下种孔落入下种管,由下种管进入播种腿。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动力的播种机,如汽油、柴油机为动力的大型播种机,人畜牵引式的小型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播下的种子间距深浅均匀,出苗整齐均匀,不用补苗简苗,而且实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下种孔、3-下种管、4-刻度尺、5-转轴、6-转动齿轮、7-盛种箱、8-毛刷固定支架、9-毛刷、10-露种孔、11-指针、12-固定板、1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蔬菜播种器,包括底盘1、盛种箱7,其特征在于:在底盘1上有呈周圈均匀布置的下种孔2,在下种孔2的下端设置有下种管3,在底盘1的一侧边沿设置有刻度尺4;在底盘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转轴5,在转轴5的下端设置有转动齿轮6;所述转轴5的上端通过盛种箱7的中间位置和盛种箱7内侧的圆环形毛刷固定支架8进行固定连接;在毛刷固定支架8的外侧边沿固定有数个毛刷9,所述毛刷9的底边紧贴在盛种箱7的底端上表面;所述盛种箱7为一种上端具有敞开式开口的筒状结构,在盛种箱7的下端设置有和下种孔2上下相互配套的露种孔10,在盛种箱7的外壁上设置有和刻度尺4上下相互对应的指针11,在盛种箱7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12,在固定板12上通过螺栓和定位块13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需安装在播种机(或称播种耧)上,转轴5上安装上机械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装置),与播种机地轮上的转动力进行传动。

本实用新型播种原理是,当转轴5带动毛刷固定支架8和毛刷9进行转动,毛刷9把盛种箱7内的种子依次通过露种孔10、下种孔2落入下种管3,由下种管3进入播种腿。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动力的播种机,如汽油、柴油机为动力的大型播种机,人畜牵引式的小型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播下的种子间距深浅均匀,出苗整齐均匀,不用补苗简苗,而且实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