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182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涉及一种养殖笼舍,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鸡蛋的养殖笼舍。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提高,对于禽类以及蛋类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禽类养殖业得到蓬勃发展,在禽类的养殖领域中,传统的禽类养殖笼舍通常为封闭笼体结构,禽类下蛋结束之后需要人工进行集蛋工作,人工集蛋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可实现自动化批量集蛋工作,以适应规模化的集蛋工作,减少了养殖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对蛋类进行清洗,避免细菌大量滋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包括顶棚,顶棚下方设有笼体,笼体通过支撑架放置在承重板上,两承重板之间设有传送带,传送带左端设有传动皮带、皮带轮和电机;笼体底部左侧设有托板,托板一端与提升电机由牵引绳连接,托板左端对应位置设有出蛋口,集蛋容器内放置有集蛋框。

前述的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所述承重板下端设有支撑柱和横梁。

前述的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所述笼体内设有食槽和水槽,笼体两侧壁上设有排风扇,笼体顶部设有照明灯。

前述的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所述集蛋框两侧设有把手,集蛋框为设有漏孔的网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单元式小型养殖笼舍,通过人为干预将笼体分为饲养区和集蛋区,并将笼舍底部一侧设置为活动地连接方式,只需通过调节卷绳器可使鸡蛋自动的集中到集蛋容器内,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集蛋容器内装入水,可起到缓冲作用,并能对蛋进行清洗,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集蛋,可适应规模化的集蛋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托板放大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顶棚,2-笼体,3-支撑架,4-承重板,5-传送带,6-传动皮带,7-皮带轮,8-电机,9-托板,10-提升电机,11-牵引绳,12-出蛋口,13-集蛋容器,14-集蛋框,15-支撑柱,16-横梁,17-食槽,18-水槽,19-排风扇,20-照明灯,2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适应规模化集蛋的养殖笼舍,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顶棚1,顶棚1下方设有笼体2,笼体2通过支撑架3放置在承重板4上,两承重板4之间设有传送带5,传送带5左端设有传动皮带6、皮带轮7和电机8;笼体2底部左侧设有托板9,托板9一端与提升电机10由牵引绳11连接,托板9左端对应位置设有出蛋口12,集蛋容器13内放置有集蛋框14。

所述承重板4下端设有支撑柱15和横梁16。

所述笼体2内设有食槽17和水槽18,笼体2两侧壁上设有排风扇19,笼体2顶部设有照明灯20。

所述集蛋框14两侧设有把手21,集蛋框14为设有漏孔的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单元式的小型养殖笼舍,笼体1内通过人为干预将笼体1分别饲养区和下蛋区,即集蛋区为左侧托板9,饲养区为右侧水槽18和食槽17区域,笼体2下端通过支撑架3放置在传送带5两侧的承重板4上,托板9一端通过牵引绳11连接提升电机10,托板9下部设有轮子,提升电机10收缩牵引绳使托板9产生斜度,进而使蛋通过出蛋口12掉入到集蛋框14内,集蛋容器13内装满水,可同时起到缓冲和清洁的作用。出蛋口12内壁上均设有缓冲材料,避免蛋在收集过程中破损,集蛋框14两侧还固定设有把手21,养殖人员在集蛋结束后可通过把手21将集蛋框14取出集蛋容器13。笼体2内放置有水槽18和食槽18,便于养殖人员对禽类进行喂养,在笼体2两侧壁上还设有排风扇19,可增强笼舍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笼体2顶部设有照明灯20,便于在夜间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