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灌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016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灌溉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一般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灌溉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严重缺水的国家,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了我国总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但是目前灌溉用水效率普遍很低,百分之七十的农田处于严重缺水状态,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就决定了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节约使用的任务。

而灌溉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做出进步。而喷洒装置是整个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装置,利用喷洒装置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的利用,但是由于喷头固定,且其旋转的时候灌溉面积基本呈圆形,为了有效地覆盖所有的作物面积,喷头设置的距离会浪费水资源,喷头设置的距离远的话会造成灌溉盲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农业灌溉设备,包括从地面伸出的不锈钢主水管、连接在主水管上的四通分流管、固定在主水管外的向上伸出的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的顶部均由上下两层导圆角的框架组成;上下两层框架在任一对角处通过支柱连接;所述四通分流管的端部对应框架的四个边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有喷头柱;所述喷头柱可滑动地卡在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的上下两层框架之间;所述喷头柱对应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之间的间隙安装有轴承;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上表面对应各个喷头柱安装有与轴承固定连接的小车,所述小车可在内支架和外支架上表面的一侧做往复运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支架和外支架与所述喷头柱的接触面安装有可转动的滚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头柱的端部安装有延伸喷头组件,所述延伸喷头组件包括与所述喷头柱连接的L型分流管、从下至上安装在分流管侧边的长度由短至长分布的若干喷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头的端部向上弯折5-15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喷头柱的水流分流成向四个方向可滑动地喷洒,使得灌溉区域基本呈四方型,灌溉设备之间可以严格按照灌溉范围布置,即可避免灌溉区域重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也可避免圆形灌溉区形成灌溉盲区,实现了对农作物的有效灌溉。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农业灌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喷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0、主水管;20、四通分流管;30、内支架;40、外支架;50、喷头柱;60、小车;70、喷头组件;71、分流管;72、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一种农业灌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从地面伸出的不锈钢主水管10、连接在主水管10上的四通分流管20、固定在主水管10外的向上伸出的内支架30和外支架40;所述内支架30和外支架40的顶部均由上下两层导圆角的框架组成;上下两层框架在任一对角处通过支柱连接;所述四通分流管20的端部对应框架的四个边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有喷头柱50;所述喷头柱50可滑动地卡在所述内支架30和外支架40的上下两层框架之间;所述喷头柱50对应所述内支架30和外支架40之间的间隙安装有轴承;所述内支架30和外支架40上表面对应各个喷头柱安装有与轴承固定连接的小车60,所述小车60,可在内支架30和外支架40上表面的一侧做往复运动。

所述小车又电池供电带动四个喷头柱50分别沿着框架的四边做往复运动,使得喷头柱50在农田里形成近似于方形的作业区域。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架30和外支架40与所述喷头柱50的接触面安装有可转动的滚珠。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喷头柱50的端部安装有延伸喷头组件70,所述延伸喷头组件70包括与所述喷头柱50连接的L型分流管71、从下至上安装在分流管71侧边的长度由短至长分布的若干喷头72。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喷头72的端部向上弯折5-15度。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喷头72的端部安装有限形片;所述限形片的水平直径线上开口形成限流口。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