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专用于鱼类养殖的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产鱼苗中,因鱼苗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排泄物多,而且由于投饵充足,摄食不完全,水中残留饲料多,若不及时换水,水体容易变质,造成鱼苗得病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更换水体保证水质,对于育苗十分重要。但是在换水或抽水的过程中,由于鱼苗的个体较小,很容易被水流带走。为了防止在换水或抽水的过程中带走鱼苗,目前也有人设计使用了换水网箱,但是由于抽水的时候吸附力较大,鱼苗容易被吸附在网箱壁上,从而造成鱼苗的流失或损伤。
现有的用于精养的鱼苗池,其放养密度较大,容易造成鱼苗池内缺氧,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在池体内放置供氧机来解决,另外,采用流水养鱼的方式对水源流量的要求较大,小水流无法满足高密度鱼群的需氧量,大水流又使得投入鱼池内的饵料和肥料未被消化即被冲走。
鱼苗养殖厂内要同时对不同种类的鱼苗进行繁殖,而不同种类的鱼苗要分开来繁殖,不能同时放置在一个池内养殖,同时池子内的水要经常更换,而在进水出水的时候往往会随水流带走一些鱼苗,为此,需要将出水的地方设置在池子的侧壁上,同时要在侧壁上围护一层渔网来防止鱼苗被水流冲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于鱼类养殖的饲养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专用于鱼类养殖的饲养装置,包括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主培养池的设置高度高于副培养池,主培养池的底部与副培养池的上部连接处设置有一个通道,该通道上设置有一个闭合门;闭合门的上端通过若干个铰链固定在主培养池的内壁上,下端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拉环,拉环上连接有拉绳;主培养池的底部为斜面并向副培养池方向倾斜,主培养池的下方设置增高体;
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的上端敞口并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上放置有防鸟网;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的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氧浓度传感器;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均配置有设置在上方的进水管、设置在中部的回水管和设置在底部的排水管,进水管上连接有过滤器,回水管接入回水箱,回水箱通过进水支管接入进水管;
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上还安装有立杆,立杆上设置有遮阳棚;立杆包括一根固定杆以及安装在固定杆内的伸缩杆,遮阳棚安装在伸缩杆上;
供氧装置;供氧装置包括产生氧气的增氧机、将氧气形成微小气泡的气泡垫以及将增氧机产生的氧气输送到气泡垫内的供氧管;气泡垫包括本体,本体的顶面向上凸起形成若干中空的导管,导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供氧管连接的接头,接头与所有导管分别连通;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吸盘和容纳袋,容纳袋内填充有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之一,主培养池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0°。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之一,进水管、排水管和回水管与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离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之一,进水管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喷淋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之一,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配置有投食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方案之一,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内均设置有加热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并且主培养池的高度高于副培养池,使得在更换池内水源时可以单独更换,并且可以让主培养池内的鱼苗进入副培养池,使得可以对主培养池进行清洗,同时采用自然流动的方式不会对鱼苗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防鸟网、投食机以及部分立杆和遮阳棚;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实体图,其中省略了增氧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闭合门在关闭和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气泡垫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气泡垫的主视图。
其中,1、主培养池;2、副培养池;3、通道;4、闭合门;5、拉环;6、拉绳;7、增高体;8、支撑杆;9、防鸟网;10、进水管;11、回水管;12、回水箱;13、过滤器;14、气泡垫;15、供氧管;16、本体;17、导管;18、接头;19、吸盘;20、容纳袋;21、投食机;22、排水管;23、固定杆;24、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鱼类养殖的饲养装置,包括主培养池1和副培养池2;主培养池1的设置高度高于副培养池2。为了实现上述特点,可以在主培养池下方设置增高体7,增高体可以为矩形。主培养池1和副培养池2的高度差以主培养池的底部与副培养池的顶部之间具有10cm~30cm的重合区域为佳。
主培养池的底部与副培养池的上部连接处设置有一个通道3,通道设置在重合区域内,使得鱼苗可以通过通道自由进入副培养池。通道上设置有一个闭合门4,闭合门的上端通过若干个铰链固定在主培养池的内壁上,下端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拉环5,拉环5上连接有拉绳6。在需要更换培养池培养时,先将闭合门关闭,将主培养池的水排放掉到通道位置处后打开闭合门,由于主培养池的底部为斜面并向副培养池方向倾斜,此时主培养池1内的鱼苗将会逐渐进入副培养池2;当主培养池1内的水排放完毕后,鱼苗将会全部进入副培养池2内,再次放下闭合门,隔离主培养池1后可以对其进行冲洗,因此,主培养池上的斜面是引导鱼苗进入副培养池的关键,优选主培养池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0°为宜。
主培养池1和副培养池2的上端敞口并设置有若干支撑杆8,支撑杆8上放置有防鸟网9。防鸟网9的作用在于避免鸟类捕食鱼苗,造成损失。
主培养池1和副培养池2的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氧浓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培养池内的水质情况。
主培养池1和副培养池2均配置有设置在上方的进水管10、设置在中部的回水管11和设置在底部的排水管22,进水管10上连接有过滤器13,回水管接入回水箱12,回水箱12通过进水支管接入进水管10。在清洗主培养池1时,将鱼苗引流到副培养池时,可以通过打开排水管10实现,排水管可以设置在最低处位置。进水管、排水管和回水管与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的连接处设置有隔离网,可以避免在排放水时鱼苗逃逸。回水管设置在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的中部,有利于将中层水回收,底层水水质较差并且有较多的沉淀物不宜回收。
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上还安装有立杆,立杆上设置有遮阳棚。立杆包括一根固定杆23以及安装在固定杆内的伸缩杆24,遮阳棚安装在伸缩杆上。遮阳棚可以通过一个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在伸缩杆上,例如销轴连接方式等,伸缩杆可以缩进固定杆内变化立杆的长度。遮阳棚可以避免高温阳光直射对培养池内产生影响,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遮雨作用。
供氧装置包括产生氧气的增氧机、将氧气形成微小气泡的气泡垫14以及将增氧机产生的氧气输送到气泡垫内的供氧管15。气泡垫14包括本体16,本体的顶面向上凸起形成若干中空的导管17,导管17的管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气孔的直径较小,氧气经过气孔后可以形成微小气泡,使得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溶氧更多。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供氧管连接的接头18,接头与所有导管分别连通。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吸盘19和容纳袋20,容纳袋20内填充有配重块。吸盘19有利于将本体贴合在池底,配重块有利于增加本体自重,避免在供氧时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进水管的出水口端连接有喷淋器,可以将进入主培养池或者副培养池内的水分散,增加与空气的接触,有利于减轻供氧设备的供氧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配置有投食机2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主培养池和副培养池内均设置有加热棒,可以对培养池进行适当升温。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