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拨枝除杂毛豆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052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走式拨枝除杂毛豆收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毛豆收获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走式拨枝除杂毛豆收获机。



背景技术:

青毛豆是有名的“四青”作物之一,其种植投入少,销路好、收益高,很受农民欢迎。但青毛豆的生产存在劳动强度大的不足,尤其是青毛豆的采摘费时费力,一亩青毛豆需要7个壮年劳力用一天的时间才能全部采摘完,现有的毛豆收获机一般只有小型的机型,而且由于采摘的毛豆荚会夹杂有其他杂质和自身的秸秆无法去除,使仓斗内的毛豆荚含杂较多,影响储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以去除杂质和自身秸秆的自走式拨枝除杂毛豆收获机。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自走式拨枝除杂毛豆收获机,包括牵引机、收割机构、采摘机构和仓斗,收割机构设置在牵引机的前方,采摘机构设置在牵引机的后方,采摘机构设置有进料口、输送辊、摘豆装置和出豆口,仓斗设置在采摘机构的出豆口后方,还包括固定在牵引机顶部的拨枝机构,所述的拨枝机构包括拨枝传动轴、耙齿带和耙齿带支架,耙齿带支架为矩形框架式结构且固定在牵引机的顶部,在耙齿带支架的上下两端都设置有一个拨枝传动轴,其中一个拨枝传动轴的外端装配有传动链轮,耙齿带缠绕在耙齿带支架的拨枝传动轴上,在耙齿带支架的前方设置有竖直的秸秆挡板,在耙齿带支架和秸秆挡板的顶部还固定有弧形的秸秆导向帽,秸秆导向帽的外檐延伸至耙齿带支架的后方,在秸秆导向帽外檐的下方设置有八字形的秸秆导流板,在秸秆导流板与耙齿带之间设置有落豆间隙。

所述的秸秆导流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牵引机的顶部,耙齿带支架的底部与牵引机的顶部铰接固定,在牵引机的顶部还设置有折叠支撑杆,折叠支撑杆的一端与耙齿带支架的顶部铰接固定,折叠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销轴孔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牵引机的顶部。

所述的落豆间隙的距离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拨枝机构,拨枝机构可以将毛豆自身携带的秸秆去除,使仓斗内的毛豆荚含杂更少、更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拨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机,2、收割机构,3、仓斗,4、输送辊,8、拨枝机构,9、耙齿带,10、耙齿带支架,11、传动链轮,12、秸秆挡板,13、秸秆导向帽,14、秸秆导流板,15、折叠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走式拨枝除杂毛豆收获机,由于设置了拨枝机构和鼓风机,拨枝机构可以将毛豆自身携带的秸秆去除,使仓斗内的毛豆荚含杂更少、更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走式拨枝除杂毛豆收获机,包括牵引机1、收割机构2、采摘机构和仓斗3,收割机构2设置在牵引机1的前方,采摘机构设置在牵引机1的后方,采摘机构设置有进料口、输送辊4、摘豆装置、出豆口和出茎口,仓斗3设置在采摘机构的出豆口后方,为了将毛豆自身携带的秸秆去除增设了拨枝机构8,拨枝机构8包括拨枝传动轴、耙齿带9和耙齿带支架10,耙齿带支架10为矩形框架式结构且固定在牵引机1的顶部,在耙齿带支架10的上下两端都设置有一个拨枝传动轴,其中一个拨枝传动轴的外端装配有传动链轮11,耙齿带9缠绕在耙齿带支架10的拨枝传动轴上,在耙齿带支架10的前方设置有竖直的秸秆挡板12,在耙齿带支架10和秸秆挡板12的顶部还固定有弧形的秸秆导向帽13,秸秆导向帽13的外檐延伸至耙齿带支架10的后方,在秸秆导向帽13外檐的下方设置有八字形的秸秆导流板14,在秸秆导流板14与耙齿带9之间设置有落豆间隙,落豆间隙的距离为15mm,如此当遇到毛豆自身的秸秆时,耙齿带9可将秸秆从豆荚中带动分离,并在经过秸秆导流板14时向两侧滑落,完成毛豆自身秸秆的去除,使仓斗内的毛豆荚含杂更少、更纯。

由于整机在道路行驶中可能会遇到限高的情况,为了使顶部的高度下降,在牵引机1的顶部还设计了折叠支撑杆15,耙齿带支架10的底部与牵引机1的顶部铰接固定,折叠支撑杆15的一端与耙齿带支架10的顶部铰接固定,折叠支撑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销轴孔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牵引机1的顶部,为了便于秸秆导流板14的快速拆装,将秸秆导流板14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牵引机1的顶部,当需要降低顶部高度时,现将秸秆导流板14拆除,然后拆下定位销轴孔内的固定螺栓即可使耙齿带支架10向后倾倒,降低高度,通过后再安装恢复固定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