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145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作物,具有宜粮、宜菜、宜饲、宜作工业原料、保健、益智等多种用途。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被国内认定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统计,2014年全世界有15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马铃薯,其中主要种植区集中在亚洲和欧洲。我国西北部的宁夏、甘肃、青海等省份和陕西省北部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此区域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适宜马铃薯生长。但是,此区域天然降水量相对偏少、且降水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致使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近些年,农艺专家总结出马铃薯起垄覆膜沟播高效栽培技术,垄面覆膜作为集雨面,种薯播于垄两侧的沟中,能够起到集水、保墒作用,极大的促进了马铃薯增产。

目前,这种起垄覆膜沟播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播种作业主要靠人工完成,利用划行器按一定规格划行,人工起垄,然后覆膜、播种,这种完全依靠人工作业的模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现有的马铃薯播种机多为垄播,即种薯播于垄面,膜覆于垄上,不能满足起垄覆膜沟播、垄面作为集雨面的要求。所以,提供一种新型的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一次性完成起垄、覆膜、沟播工序,满足这种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播种作业要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少的条件下马铃薯旱作集雨种植的农艺要求,提供一种新型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一次性完成起垄、覆膜、沟播工序,降低劳动强度和播种作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该区域马铃薯机械化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主要包括机架、右种箱、左种箱、种箱连接板、种箱支架、地轮、开沟器、固定螺栓、开沟器固定板、右起垄板、左起垄板、悬挂架、地轮轴、链轮一、链一、变速箱、变速箱链轮一、变速箱链轮二、链二、链轮二、排种轴、链轮三、输送链、链轮四、种勺、导种轨、覆膜组件、压膜轮组件、覆土盘组件和调节板组件。

所述机架由方钢焊接而成,所述悬挂架与所述机架焊接成一体;所述地轮轴为圆轴,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机架连为一体,所述地轮轴与所述机架不可相对转动;所述地轮通过螺栓与所述地轮轴连接,地轮轴两端各一个,所述地轮可与所述地轮轴相对转动。

所述右种箱和所述左种箱自身均为非左右对称结构箱体,通过所述种箱支架和螺栓与所述机架固定,通过安装位置左右调换适应不同行距,所述导种轨共两个,通过螺栓与种箱连为一体;所述调节板组件共4个,通过焊接与所述导种轨连为一体,每个所述调节板组件内镶嵌有滚针轴承,所述排种轴穿过所述调节板组件。所述开沟器共两个,均通过固定螺栓和开沟器固定板与所述机架连为一体,两个开沟器的相对位置可调。所述左起垄板和所述右起垄板分别与两个开沟器焊接成一体。所述变速箱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机架连为一体,有不同的档位,档位不同播种株距不同。所述链轮一与所述地轮法兰盘牙嵌连接,随所述地轮一起转动;所述链轮二与所述排种轴通过键连接,带动所述排种轴转动;所述链轮三与所排种轴通过键连接,随所述排种轴转动;所述链轮四嵌套在所述地轮轴上,通过轴套轴向固定,所述链轮四可与所述地轮轴相对转动。所述种勺与所述输送链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覆膜组件、所述压膜轮组件、所述覆土盘组件均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机架上,三者相对于机架前后左右位置均可调节,三者均成对使用,左右对称布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覆膜组件、所述压膜轮组件、所述覆土盘组件三者共同作用,起到垄面覆膜并刮土压实作用,形成集雨面。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由开沟器、左右起垄板、两个自身非左右对称的种箱、覆膜组件、压膜轮组件、覆土盘组件等构成,能一次完成开沟、覆膜、沟播工序,降低劳动强度和播种作业成本。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能满足两种行距、多种不同株距的播种要求,并且播种深度可调;一次作业完成两行播种,起一个垄面并覆膜作为集雨面,很好的满足起垄覆膜要求;整机可由普通小四轮拖拉机牵引,通用性强,提高生产效率和该区域马铃薯机械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种箱部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开沟器部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侧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排种部分示意图;

图中:1.机架 201.右种箱 202.左种箱 203.种箱连接板 204.种箱支架 3.地轮 4.开沟器 401.固定螺栓 402.开沟器固定板 501.右起垄板 502.左起垄板 6.悬挂架 7.地轮轴 8.链轮一 9.链一 10.变速箱 1001.变速箱链轮一 1002.变速箱链轮二 11.链二 12.链轮二 13.排种轴 14.链轮三 15.输送链 16.链轮四 17.种勺 18.导种轨 19.覆膜组件 20.压膜轮组件 21.覆土盘组件 22.调节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一种旱区马铃薯集雨沟播机,主要由机架1、右种箱201、左种箱202、种箱连接板203、种箱支架204、地轮3、开沟器4、固定螺栓401、开沟器固定板402、右起垄板501、左起垄板502、悬挂架6、地轮轴7、链轮一8、链一9、变速箱10、变速箱链轮一1001、变速箱链轮二1002、链二11、链轮二12、排种轴13、链轮三14、输送链15、链轮四16、种勺17、导种轨18、覆膜组件19、压膜轮组件20、覆土盘组件21、调节板组件22组成。

如图1所示,所述机架1由方钢焊接而成,所述悬挂架6与所述机架1焊接成一体;所述地轮轴7为圆轴,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1连为一体,所述地轮轴7与所述机架1不可相对转动;所述地轮3通过螺栓和与所述地轮轴7连接,地轮轴7两端各一个,所述地轮3可与所述地轮轴7相对转动。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右种箱201和所述左种箱202自身均为非左右对称结构箱体(即a≠b),所述右种箱201和所述左种箱202左右并排放置,并通过所述种箱连接板203和螺栓将两者连接为一体;两个种箱底端均有所述种箱支架204,种箱支架204为角钢件,与所述右种箱201和所述左种箱202焊接,种箱支架204与所述机架1通过螺栓连接,由于所述右种箱201和左种箱202自身均为非左右对称结构(即a≠b),可通过左右两个种箱位置调换,重新固定,适应两种(2a和2b)不同播种行距。所述导种轨18共两个,通过螺栓连接分别与所述右种箱201和所述左种箱202连为一体。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开沟器4通过固定螺栓401和开沟器固定板402与所述机架1连为一体,两个开沟器4左右布置,间距即为播种行距,通过调节所述固定螺栓401和所述开沟器固定板402即可调节两个开沟器的相对位置,实现两种不同行距播种,当然,两个开沟器4调整后满足的行距应和左右种箱放置对应的行距(2a或2b)一致。所述开沟器4为靴式开沟器,中空,种薯可经过所述开沟器4落入沟中;所述右起垄板501和所述左起垄板502分别与两个所述开沟器4焊接成一体;所述右起垄板501和所述左起垄板502为曲形薄板,两块可以拼成一个拱形,起到起垄造形的作用。作业完成时,种薯播于垄两侧的沟中。所述变速箱10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机架1连为一体,通过调节所述变速箱10档位可以满足不同播种株距要求。

如图4所示,所述链轮一8与所述地轮3的法兰盘牙嵌连接,所述链轮一8随所述地轮3一起转动,所述调节板组件22与所述导种轨18焊接成一体,所述调节板组件22共4个,分布在两个所述导种轨18的两侧,每个所述调节板组件22内镶嵌有滚针轴承,所述排种轴13为联轴器连接的两个半轴,方便调整播种行距时相应的调整,所述排种轴13两端穿过所述调节板组件22中的滚针轴承,所述调节板组件22的作用是调节所述排种轴13与所述地轮轴7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所述输送链15的张紧程度;所述链轮二12与所述排种轴13通过键连接,带动所述排种轴13转动,播种作业时,播种机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前进,所述地轮3转动,带动所述链轮一8转动,通过所述链一9,所述变速箱10,所述变速箱链轮一1001,所述变速箱链轮二1002,所述链二11和所述链轮二12带动所述排种轴13转动,通过调节所述变速箱10不同档位,调节所述排种轴13转动速度,从而调节不同的株距。

如图4所示,所述覆膜组件19、所述压膜轮组件20、所述覆土盘组件21均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机架1,三者相对于所述机架1的前后左右位置均可调节,三者均为成对使用,左右对称分布在所述机架1,三者共同作用,起到垄面覆膜并刮土压膜作用,形成集雨面。

如图5所示,所述链轮三14通过键与所述排种轴13连接,随所述排种轴13一起转动;所述链轮四16嵌套在所述地轮轴7上,通过轴套轴向固定,所述链轮四16可与所述地轮轴7相对转动,所述种勺17与所述输送链15靠螺栓连接,均匀分布在整条输送链15,作业时,所述排种轴13带动所述链轮三1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输送链15运动,均布于所述输送链15的种勺17依次取种,完成播种作业。

上面以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上述的说明内容,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与原则之上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