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02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形培育缸,特别涉及一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



背景技术:

青海湖裸鱼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又称“湟鱼”。仅分布于中国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为高原低温盐碱性水域经济鱼类。喜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适应性强,在半咸水(青海湖水含盐量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据青海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万吨的最高值,渔获物平均体长28.8厘米,平均年龄为10龄。十年后,裸鲤资源量下降到2.12万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裸鲤的资源量下降为1.1万吨。到1999年,裸鲤资源量只有3000吨,严重影响到整个青海湖的生态安全,因此需要对青海湖裸鱼进行人工繁殖培养,但是青海湖裸鲤鱼苗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在饲养过程中,鱼苗在平游前期极易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青海湖裸鲤鱼苗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在饲养过程中,鱼苗在平游前期极易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的缺陷,提供一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包括圆形缸体、孵化盒固定架、输水管道和孵化盒,所述孵化盒固定架上卡装有所述孵化盒,所述孵化盒内安装有若干所述圆形缸体,所述圆形缸体内设置有控水管,所述控水管分为两层,分别为内层和外层,所述控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贯穿所述圆形缸体的缸底,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圆形缸体的底部密封连接,所述圆形缸体的进水口处放置有槽管,所述槽管与所述输水管道连接,所述槽管的两端不通,所述槽管上钻有小孔,所述外层上钻有控水孔,所述外层上紧密包裹有筛绢,所述孵化盒固定架的顶部填充有泡沫填充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均为PVE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筛绢的目数为60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同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出水口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用淋水方式解决了受精卵搅动的问题,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实际生产中切实可行。用圆形培育缸,可使缸中水流物循环好,没有死角,不易发生局部缺氧等现象,为鱼苗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保证了鱼苗成活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孵化盒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缸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缸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槽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孵化盒固定架;2、孵化盒;3、圆形缸体;4、外层;5、内层;6、出水口;7、输水管道;8、槽管;9、小孔;10、控水孔;11、筛绢;12、泡沫填充物;13、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包括圆形缸体3、孵化盒固定架1、输水管道7和孵化盒2,孵化盒固定架1上卡装有孵化盒2,孵化盒2内安装有若干圆形缸体3,圆形缸体3内设置有控水管,控水管分为两层,分别为内层5和外层4,控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6,出水口6贯穿圆形缸体3的缸底,出水口6与圆形缸体3的底部密封连接,圆形缸体3的进水口处放置有槽管8,槽管8与输水管道7连接,槽管8的两端不通,槽管8上钻有小孔9,外层4上钻有控水孔10,外层4上紧密包裹有筛绢11,孵化盒固定架1的顶部填充有泡沫填充物12。内层5和外层4均为PVE管。筛绢11的目数为60目。内层5和外层4同心。内出水口6上设置有控制阀门13。

具体原理:裸鲤卵属沉性,为了提高破膜率要将其漂浮在水中且不断进行适度水流刺激。在破膜期间,为提高设备利用率及方便管理,需加工一些框架,来固定孵化盘,保证破膜卵数量。使用的PVC管制作二层或三层孵化箱固定架,由培育密度、孵化密度灵活掌握。圆形缸体直径为150cm,深50cm,中间为控水管,控水管由两层PVE管构成,内层锯一“V”形口;外层用的钻打上眼,孔距为2-3cm为宜,使用时外层用60目筛绢紧密包裹,防止仔鱼随水流冲走。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每个圆形缸体独立进排水。由于圆形缸体中的孵粒一般是多层分布的,为保证较高的破膜率,水体溶氧要大于5mg/L以上,受精卵需适度翻动,因此进水口处使用平行于培育水面的槽管进水,根据水流方向在槽管上打一排孔,孔距3-5cm,槽管两端堵死。在进水过程中,水流通过小孔,可促进培育槽中水流的流动,同时孵化箱架随培育槽水流流动,当需要对圆形缸体内的水进行排除使,可打开控制阀门,进行排水,排水时,通过设置的筛绢,防止仔鱼随水流冲走。

该种青海湖裸鲤仔鱼出膜用圆形培育缸,用淋水方式解决了受精卵搅动的问题,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实际生产中切实可行。用圆形培育缸,可使缸中水流物循环好,没有死角,不易发生局部缺氧等现象,为鱼苗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保证了鱼苗成活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