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夜间昆虫活体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30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夜间昆虫活体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昆虫采集是进行所有昆虫研究工作的基础,对夜间活动昆虫的采集常常采用灯诱法。传统灯诱法是在支起的白布前放置一盏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白布上人工采集昆虫,捕虫过程需要研究人员亲力亲为,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夜间研究人员休息后,就不能继续进行昆虫收集。

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结构合理、便于携带及布施、可在夜间自行连续收集昆虫活体的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携带及布施、可在夜间自行连续收集昆虫活体的便携式夜间昆虫活体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夜间昆虫活体采集装置,包括立杆、设置于立杆上部的捕虫笼及设置于立杆上的电控盒,所述捕虫笼包括上支撑钢圈、设置于上支撑钢圈上端的顶盖、位于上支撑钢圈下方的下支撑钢圈、设置于上支撑钢圈与下支撑钢圈之间的由纱网构成的笼体侧壁、设置于笼体侧壁内的通过钢丝与所述顶盖连接的内支撑钢圈及设置于下支撑钢圈与内支撑钢圈之间的由纱网构成的昆虫入口,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反光层,所述立杆于所述捕虫笼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撑杆,该上支撑杆通过连接线吊设有诱集灯,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顶盖向下延伸,所述诱集灯位于所述昆虫入口处,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及电源电路,电控盒的电源电路通过电线与所述诱集灯电连接。

所述笼体侧壁设置有拉链。

所述捕虫笼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置有绑带,捕虫笼通过绑带与所述立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携带及布施,它可在夜间自行连续收集昆虫活体,采集昆虫过程无需研究人员在场,使研究人员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利用研究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行昆虫采集,大大提效工作效率,为进一步饲养、观察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立杆;2-上支撑杆;3-上支撑钢圈;4-下支撑钢圈;5-内支撑钢圈;6-笼体侧壁;7-拉链;8-顶盖;9-钢丝;10-绑带;11-电控盒;12-连接线;13-诱集灯;14-昆虫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夜间昆虫活体采集装置,包括立杆1、设置于立杆1上部的捕虫笼及设置于立杆1上的电控盒11,捕虫笼包括上支撑钢圈3、设置于上支撑钢圈3上端的顶盖8、位于上支撑钢圈3下方的下支撑钢圈4、设置于上支撑钢圈3与下支撑钢圈4之间的由纱网构成的笼体侧壁6、设置于笼体侧壁6内的通过钢丝9与顶盖8连接的内支撑钢圈5及设置于下支撑钢圈4与内支撑钢圈5之间的由纱网构成的昆虫入口14,顶盖8的下表面设置有反光层,立杆1于捕虫笼的上方连接有上支撑杆2,该上支撑杆2通过连接线12吊设有诱集灯13,连接线12穿过顶盖8向下延伸,诱集灯13位于昆虫入口14处,电控盒11内设置有充电电池及电源电路,电控盒11的电源电路通过电线与诱集灯13电连接。

使用时,将立杆1的下部尖端插入土地中,使本实用新型立置于地面,在诱集灯13及顶盖8反光层的诱导作用下,昆虫通过昆虫入口14爬入捕虫笼内,采集昆虫过程无需研究人员在场,研究人员只需在天亮时从捕虫笼内将昆虫取出即可,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利用研究人员的休息时间进行昆虫采集,大大提效工作效率。

使用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打开顶盖8,取出昆虫。但为了更便于观察及操作,参见图1,笼体侧壁6设置有拉链7,这样使得从捕虫笼内取出昆虫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简单。捕虫笼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置有绑带10,捕虫笼通过绑带10与立杆1连接。立杆1可为表面粗糙的树木枝干,这样更利于与绑带10连接。为了防止捕虫笼从立杆1上部滑落,立杆1可设置限位沿,限制绑带10沿立杆1下滑。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