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根插繁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8455阅读:30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牡丹根插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asa 属于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小灌木,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主要栽培区域在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部分地区,在以上地区的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历届国花的推选活动中呼声最高,有望成为我国国花。我国人民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探索出了牡丹的不同繁殖方法,这些方法依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播种、分株、嫁接,近年来也有了枝插的报道,但一直没能在生产中应用,主要是枝插生根率极低且成苗时间漫长。而传统的牡丹繁殖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播种繁殖时无法将牡丹品种的特性稳定的传递给后代;分株繁殖的效率很低,嫁接繁殖虽然当年成活率较高,但嫁接苗需要三年才可以移栽定植,一般生产中三年的保存率大部分情况下只有30-40%,即使在很好的管理条件下,保存率超过60%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近年来的基础研究表明牡丹的有些野生原种在自然条件下有根出条的繁殖特性,但这一特性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并未观察到。因此探索如何利用牡丹的这一自然特性来进行牡丹的根插繁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牡丹根插繁殖的方法,可有效解决牡丹繁育的问题。

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丹根插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根:选取定植3-6年生长健壮的植株(为提高根的质量可以在采根的前一年秋季进行平茬,加施有机肥并加强水肥管理,以提升根系的质量)刨开植株周围土壤裸露上半部分根系,或者起挖植株,用水冲洗根系,晾晒1-2天,使根系变得柔软一些,这样操作起来不易弄断根,然后用以下任一方法采根

A、用利刃沿根着生部位上部1-3mm处,先向内向下切削,切过根着生部位后向外向下切,上部连接枝条成 “)”形;

B、将根从着生部位算起留15-25cm,沿枝条向上提起,使根从枝条上劈下,保留一部分枝条;

C、将着生多条不定根的枝条剪下,再用剪刀沿根与根之间的缝隙将枝条剪成一个个的短节,一个短节上有两条及以上的根时,再将该短节从根的缝隙间纵向劈开;

(2)修剪:保留根部7-25cm,其余部分剪去,得插穗;

(3)催芽:将插穗直接进行大田扦插,或催芽后再进行大田扦插;催芽时先将剪好的插穗10-20支打一捆,用土壤湿度50-70%的细沙将打好捆的插穗竖直填埋,捆与捆之间填满细沙,插穗上部盖厚度7-8cm的细沙,覆盖草帘,保持土壤湿度50-70%,催芽12-17天后插穗顶部形成大小不一的芽,待最大的芽长到1-3cm时进行大田扦插;

(4)扦插:每年8-10月份,土壤表层温度22-27℃时进行扦插,扦插前先进行浇地,平整土地,保持土壤湿度60-70%,扦插时先在地上开一条沟,使沟的一边陡直,将插穗按每10-15cm 一根,连接枝条部分向上,沿沟陡直的一边摆放,摆放时枝条部分与地表齐平,边摆放边填土固定住插穗,摆放完一行后,用土沿沟的方向起一条垄,使插穗顶部位于垄的正中间,最后用塑料薄膜沿垄的方向覆盖,切记不可浇水;

(5)插后管理:当土壤表层温度降至0-5℃时进行第一次浇水,浇完后需要检查薄膜,把漏风的地方重新盖好,待来年春天解冻后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浇水,待插穗上的芽出土后,将芽上方的薄膜打开,露出芽,覆盖土壤,按照常规牡丹大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大大提高了牡丹根插繁殖的成活率,缩短了育苗时间,是牡丹种植方法上的一大创新,经济和社会价值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牡丹根插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根:选取定植3年生长健壮的植株,刨开植株周围土壤裸露上半部分根系,然后用利刃沿根着生部位上部1mm处,先向内向下切削,切过根着生部位后向外向下切,上部连接枝条成 “)”形;

(2)修剪:保留根部25cm,其余部分剪去,得插穗;

(3)催芽:催芽时先将剪好的插穗10支打一捆,用土壤湿度50%的细沙将打好捆的插穗竖直填埋,捆与捆之间填满细沙,插穗上部盖厚度7cm的细沙,覆盖草帘,保持土壤湿度50%,催芽12天后进行大田扦插;

(4)扦插:每年8月份,土壤表层温度22℃时进行扦插,扦插前先进行浇地,平整土地,保持土壤湿度60%,扦插时先在地上开一条沟,使沟的一边陡直,将插穗按每10cm 一根,连接枝条部分向上,沿沟陡直的一边摆放,摆放时枝条部分与地表齐平,边摆放边填土固定住插穗,摆放完一行后,用土沿沟的方向起一条垄,使插穗顶部位于垄的正中间,最后用塑料薄膜沿垄的方向覆盖;

(5)插后管理:当土壤表层温度降至0℃时进行第一次浇水,待插穗上的芽出土后,将芽上方的薄膜打开,露出芽,覆盖土壤,按照常规牡丹大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实施例2

一种牡丹根插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根:选取定植6年生长健壮的植株,起挖植株,用水冲洗根系,晾晒2天,然后将根从着生部位算起留20cm,沿枝条方向向上提起,使根从枝条上劈下,保留一部分枝条;

(2)修剪:保留根部7cm,其余部分剪去,得插穗;

(3)扦插:将插穗直接进行大田扦插,每年9月份,土壤表层温度27℃时进行扦插,扦插前先进行浇地,平整土地,保持土壤湿度70%,扦插时先在地上开一条沟,使沟的一边陡直,将插穗按每15cm 一根,连接枝条部分向上,沿沟陡直的一边摆放,摆放时枝条部分与地表齐平,边摆放边填土固定住插穗,摆放完一行后,用土沿沟的方向起一条垄,使插穗顶部位于垄的正中间,最后用塑料薄膜沿垄的方向覆盖;

(4)插后管理:当土壤表层温度降至5℃时进行第一次浇水,待插穗上的芽出土后,将芽上方的薄膜打开,露出芽,覆盖土壤,按照常规牡丹大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实施例3

一种牡丹根插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根:选取定植5年生长健壮的植株,起挖植株,用水冲洗根系,晾晒2天,然后将着生多条不定根的枝条剪下,再用剪刀沿根与根之间的缝隙将枝条剪成一个个的短节,当一个短节上有两条及以上的根时,再将该短节从根的缝隙间纵向劈开;

(2)修剪:保留根部15cm,其余部分剪去,得插穗;

(3)催芽:催芽时先将剪好的插穗20支打一捆,用土壤湿度70%的细沙将打好捆的插穗竖直填埋,捆与捆之间填满细沙,插穗上部盖厚度8cm的细沙,覆盖草帘,保持土壤湿度70%,催芽17天后进行大田扦插;

(4)扦插:每年10月份,土壤表层温度25℃时进行扦插,扦插前先进行浇地,平整土地,保持土壤湿度65%,扦插时先在地上开一条沟,使沟的一边陡直,将插穗按每12cm 一根,连接枝条部分向上,沿沟陡直的一边摆放,摆放时枝条部分与地表齐平,边摆放边填土固定住插穗,摆放完一行后,用土沿沟的方向起一条垄,使插穗顶部位于垄的正中间,最后用塑料薄膜沿垄的方向覆盖;

(5)插后管理:当土壤表层温度降至3℃时进行第一次浇水,待插穗上的芽出土后,将芽上方的薄膜打开,露出芽,覆盖土壤,按照常规牡丹大田培养方法进行培养。

本发明申请人于2010年春季在翻耕上年起过牡丹的空地时,发现了几条牡丹根的上端长出了芽形成了完整的牡丹植株,而大多数散落的牡丹根并无芽的形成。通过将上述不同的牡丹根进行收集,仔细的观察分析,发现所有顶端形成芽的根均是直接从枝条上劈下来的,或多或少带有一部分枝条的木质部。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得到本发明所述牡丹根插繁殖方法。本发明方法目前是唯一利用牡丹的根进行扦插来繁殖牡丹品种的方法,与当前牡丹的主要繁殖方法进行比较:与嫁接法相比,区别在于利用了繁殖目标品种的根系,形成的新植株具有目标品种的自根系,后续移栽过程中不需要剪除砧木根,生长年限缩短;与分株法相比,极大的提高了繁殖效率。

该方法在不同的牡丹品种繁殖成活率上有所不同,平均成活率可以达到70-90%,与嫁接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成活率,且由于本发明的扦插苗是自根苗,成苗时间比嫁接苗要快一年。一般嫁接苗三年才可移植,用本发明的方法培育的扦插苗两年即可移植,且其质量高于三年的嫁接苗,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大大提高了牡丹根插繁殖的成活率,缩短了育苗时间,是牡丹种植方法上的一大创新,经济和社会价值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